1: 怠速时间不要太长
车辆怠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热车习惯的车友,车子启动后,会原地怠速停留一会;另一种情况就是等红灯,或是停车等人的时候。其实,车子启动后在原地停留超过1分钟,会对发动机产生很大的损耗,不但增加了发动机故障风险,也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原地热车还会使排气管内的积水无法排出,对一些汽车来说会导致排气管生锈甚至被腐蚀穿孔。而长时间怠速同样是增加油耗和环境污染的错误方式。实验证明,发动机空转3分钟的油耗足够让汽车多行驶1公里。为减少尾气排放,停车即刻熄火的做法目前在欧洲已作为交通法规强制实施。
建议:车子启动后其实不需要原地热车,只要在车子刚启动时不马上加速,慢行几分钟让引擎热起来,再均匀加速就可以了。而在等红灯或者等人时,只要超过1分钟或是堵车怠速4分钟以上,请马上关掉引擎,因为即使只等1分钟,重新启动也比怠速要省油。
2: 加速不要猛踩油门
在老司机的省油xx中,轻踩轻抬油门是最常见的一项。一次猛力加油与缓慢加油相比,要达到同样速度,油耗会相差12毫升左右,而每公里会造成0.4克的多余二氧化碳排出。另外,急加速造成与地面的强烈磨擦所造成的噪音污染会是匀速时的7~10倍,轮胎磨损增加70倍,追尾风险增加4.3倍。而猛抬油门,会使发动机转速突然降低,产生的牵阻作用会抵销一部分行驶惯性,并使汽车产生“颤动”,从而使耗油量增加。
3:不要低转速换挡
有的老司机开车省油,其中功夫就体现在换挡时机的把握上。要想车子获得{zj0}的输出动力,发动机、加速踏板和挡位的默契配合十分重要,而只有发动机在 2000~3000转/分钟时,才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试验发现,当发动机在2000~3000转/分钟之间换挡时,扭矩比转速不足或空转时大1.4%,此 时发动机的磨损却能减少2.6%。
建议:多关心转速表,很多时候比关心车速表更重要。如果是新手,就请副驾帮你多盯着些。
4:不要低挡行车
较低的挡位意味着较高的发动机转速和油耗。有研究数据表明:路况相同、速度均等的条件下,4、5挡的爱好者平均油耗仅为7.9升;3、4挡的爱好者油耗为9.1升,而2、3挡的粉丝们油耗会是多少?11.7升!
建议:如果现在还在埋怨自己的车油耗高,那么{zh0}先自问平常最忠于哪个挡位,你会发现原来是你错怪了爱车。从现在起,尽量用高挡位吧。
5:不要频繁变道
实验证明,汽车在转弯时比直行更费油。这是因为转弯时阻力增加,车辆会多消耗能量。通过弯道时常要加减挡,而每次换挡也都会多耗油。不要小瞧这多耗的一点油,积少成多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实频繁变道与过弯的情况比较类似,变线需要频繁改变速度、急加速、刹车,从而使大量的燃油在xx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变成没有充分燃烧的有害尾气。
建议:频繁变道不仅增加油耗,还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在堵车时,可能你也已经发现,乱插队的车不一定就比别的车跑得快。所以即使是在堵车的时候,也请耐心排队,别乱插队。
6:不要把车速放得太低
车速慢就能省油?错了。实际上,最省油的方法是匀速行驶。在风速低时,最省油的时速是70~90公里之间。车速低时,活塞的运动速度低,燃烧不xx。而车速高时,进气的速度增加导致进气阻力增加,这些都使耗油增加。
建议:城市道路限速一般都在90公里/小时之内,即使在车少的情况下,也应保持匀速行驶。另外,开车时千万别打手机,因为边开车边打手机,势必会降低你的车速,增加了油耗,更不安全。
7:不要急刹车
每一脚急刹车的成本至少是1毛钱,这并不骗人,其中包括汽车的发动机油嘴刚刚喷出的新鲜汽油以及刹车片的损耗和轮胎损耗等。更有害的是,90%以上的追尾都是由前车急刹车造成的。
建议:刹车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制动意味着能量的消耗,而急刹车更是意味着以更多能量的消耗为代价。在城市道路上,时停时走的行驶状况会特别耗油,所以在通过交叉路口、下坡时,都应提前抬起油门,使汽车自然减速达到“以滑代刹”的目的,尽量减少急刹车。
8:高速行驶时不要开窗
行驶时开窗会增加车的阻力,阻力的增加势必会消耗汽油,所以在开车时尽量不要开窗。有实验表明,打开车窗,风阻将至少提高30%,如果车速高于70公里/小时后,开窗的风阻消耗将超过空调系统的燃油消耗。
建议:行驶时开窗的效果,基本上和车顶上加了面帆的效果类似,所以在时速70公里以上或风较大的时候,尽量关窗行车,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嫌热的话还是开空调吧。
9:不要忘记检查胎压
轮胎就是汽车的脚,如果脚出了问题,车子又怎能跑得快,跑得好。在实际生活中,过高或着过低的胎压都会增加汽车的油耗,而且还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 行驶安全。经测试,符合规定要求的胎压,可以降低油耗3.3%;若轮胎气压降低30%,当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轿车油耗增加5~10%。
建议:养成上车前看一眼轮胎的习惯,{zh0}随车装备一个测压计,隔三差五地检查一下车子的胎压。如果没有,也要记得定期去汽车店测一下胎!
文章转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