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出版的局限性- 博客新闻- 菠萝油

博客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和出版方式,以其自主性、平民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备受公 众青睐。博客是个人展示的舞台,是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跨越,并被业界称为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博客的写作者既是文章的创作者又是管理者,可以随意设计 自己的页面,删改自己的日志内容,基本是以时间顺序记录日志并不断刷新,博客作者将作品在博客上和读者一起分享,使其具有更高的信息共享价值。然而,任何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博客在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方式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博客出版丧失了

传统出版的主体性

博客点击率的高低、浏览次数的多少在为出版商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往往因此而忽略传统出版历来关注 的图书文本本身的价值。如名人博客是出版机构竞相追逐的出版对象,徐静蕾、郑渊洁、王小峰等名人的博客因其点击率及其名人光环效应竞相被出版成书,当然名 人的“粉丝”会成为忠实的潜在购买者,会降低博客书的出版风险,然而,“粉丝”的追捧有一定的盲目性,也并不一定就必然有出版价值。况且,书籍出版除考虑 商业利益之外还存在社会价值的诉求,即是否会对当今社会生活、人们思想感情产生积极的影响,博客作者是否具有持续引导受众的能力,否则传统出版只是被动地 将那些具有超强人气的博客转换成纸质图书,只是简单的载体形式的变更,导致传统出版丧失了对博客作者和内容进行选择和把关的主体性,从而缺少了选题策划的 创造性、组稿审稿的选择性,甚至编辑加工的严谨性。也正因为担心博客图书成为博客的简单复制,以及缺乏传统出版的应有程序,作家和出版商采取增删内容、增 加图片等折中措施,然而与最初的点击率相差甚远的最终销售结果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文学性的薄弱及

整体性的缺失

网络文学的专业化与博客的随意化。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屡遭质疑,但网络文学具有题材的类型化、作者 的专业化、情节的连贯性等主流文学的特征。虽然网络文学具有快速生成、主题分散和写作随意等缺陷,但网络文学涉及各种文学体裁、各种题材。早期多以爱情为 主题,而今历史、悬疑、玄幻、武侠、青春、校园等各类题材逐渐增多。其作者大多是文学爱好者,有多年写作经历。《{dy}次亲密接触》以及安妮宝贝作品得到读 者的认可反映了网络文学的优势。而博客虽然也有称为文学的,但其表达主题、内容却是随意松散的。博客书很少涉及文学,也不讲究起承转合等技巧。生活经历、 人生感悟是博客书最突出的主题,信马由缰是博客文字的风格。博客立足点之一就是真实,强调真情记录和现实写照,如果称得上文学的基本上属于日记体,是对现 实生活的记录,由此而少有文学性因素,《老徐的博客》便是代表。

网络文学图书在虚幻的文字背后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和相对明朗的情感、性格、主题和情节。博客书则由于其 读者与作者频繁性的互动决定其内容多为现实生活的琐碎,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主要抒写其现实生活的零星感受、记忆碎片,更多率性而为,少有缜密的构思和离 奇之情节,主题情节不一定要互相呼应或完整。相比之下,网络文学纸质书更加具有可读性和想象力,文字更纯粹、思路更清晰、主题更明确,通过网络构建的虚幻 现实,经由亦真亦幻的虚幻或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来叩问心灵、关照人生,这也正是囿于对一己生活感情之展示的博客所缺少的。

网络文学纸质书几乎是网络文本的原样翻版,很少会因为出版的原因做大的改动。在传播过程中,读者的评 论与建议可能会影响作者的后续创作,但大多数网络文学作者坚持作品的自我个性的表达。有人曾建议蔡智恒修改《{dy}次亲密接触》的结局,给轻舞飞扬更好的命 运,但他坚持不改。而像安妮宝贝这样只为自己的心灵写作的作者而少有对出版作品再做修整的作家比比皆是。而博客书的出版则会考虑到纸质图书的规范,严整的 传统性导致博客文字被经常进行修整。王小峰的《不许联想:一个无聊人和他的无聊博客》除收录未发表的文章外,也对已发表的进行较大修改,《老徐的博客》增 加了大量图片,《勃客郑渊洁》则删除了不少内容,地产界名人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增加了很多新内容,收录3万多字网友评论。作家王小柔说:“当博客和 出版迅速联姻之后,浸染了铜臭的博客文学,能否依旧真情实意?而失去最宝贵的真实原生态之后的博客,还能吸引出版商的青睐吗?”

博客的文化焦虑

由于集书写的自由化、信息采集与发布的简单化和快捷化、大众关注与传播的广泛化而具备大众文化的基 因,又因其快速化的传播方式和专栏化的写作风格,博客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多元化的文化现象。然而博客在丰富网络传播和出版传播品类、促进大众文化的草根性的 同时,也要为文化的平白化、过度自由化承担部分责任。首先,在文化或文学的大众性被过分主张时,浅层阅读和通俗的审美倾向便不知不觉冲击着高雅文化。在一 切注重实用名利的漩涡中,一切精神产品被重新以快捷、实用评估,深刻的生命思索和哲理诉求被简化和归纳为直白、清晰的感观刺激和享受,博客在这个文化直白 化的进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巨大的商业价值的促动下,博客的随意自由的创作风格便与市场的功利化合谋,向不假思索、任性而为、盲目跟风方面倾斜,追 求在各种“优秀博客”、“博客排行榜”中登榜亮相。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不惜运用申请链接、推荐链接等手段提高知名度和点击率,这样信息的复制引起的文化 资源的重复必然引起文化的平白和滞胀,从而导致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缺失。其次,博客的表象是个人化的,但其文化精神是大众的,是具有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 然而,“类聚”后的结果往往导致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和排他性。从诞生雏形和初衷看,博客的确是个人话语诉求的产物,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外露,个人思 想的宣泄,然而发展后的博客却融注了共享精神和群体意识,这是博客的进化表现。博友们在浩如烟海的博客中找寻,最终总能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与自我个性相匹 配、内容和言语表现相似、思想内涵和审美旨趣相近的共性文本中找到共鸣,因而会自然形成博客群体,而后经过精选引用或链接等方式实现“有乐同享”的价值, 这是积极的一面,然而有时博客的兴趣化、种群化倾向导致博客文化中呈现的独立性和排他性现象的存在,使本来其乐融融的博客世界共享与协作精神不协调的一 面。

此外,在自由无拘束的博客传播语境下,文化传播的盲目性和低俗化倾向应该引起关注。博客的出现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简捷、便利的跨时空的协作方式,这里只有兴趣与思想的共通,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将志同道合的博客链接起来,就某一话题进行无所顾忌的沟通与反馈。 然而这种不受羁绊的共享与狂欢应该受到规范和引导,而一些博客所探讨和表现的思想和言论或不着边际,或信口开河,或危言耸听,甚至诋毁蛊惑。其间话题中宣 扬的实用、拜金、享乐的精神不同程度地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底线。尤其是博客群体中不乏青少年,在人生的懵懂和困惑期不自觉地受到自己爱好和崇拜事物 的影响,而这种偏激、安逸的享乐文化更加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并宣扬,因此博客传播中的文化沉沦和堕落应该引起我们对文化净化和过滤的深思。

我要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郑重声明:资讯 【博客出版的局限性- 博客新闻- 菠萝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