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大农村——探访社会慈善机构_犁青_新浪博客
沾了室友是华人报纸记者的光,有幸跟着四处采访,发挥下自己摄影的技能。

今天去了“慈济”,一个总部在台湾的佛教慈善机构。机构规模非常大,在全球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分部。
我拿了本慈济月刊回来,还没时间看,所以就不大加评论了,只是记录下今天的所见所闻。

仓库里一箱箱新鲜的水果,蔬菜,罐头,面包,大米,生活用品,婴儿尿不湿,洗衣液,冰柜里有牛奶,蛋糕。
看过室友上一次拍的资料片,所有的食品都是在Safeway或者其他大型连锁超市购买的当天生产的产品,尤其是水果,相当的味美,新鲜。(我们有幸品尝)

来领救济物品的有白人,黑人,墨西哥人,但几乎没有见到亚裔的面孔。想来在领救济食品的队伍里少有见到亚裔的面孔,一是因为亚裔人民普遍比较勤劳,都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没得。在这里黑人,尤其是墨西哥人民普遍比较 懒,也可以说那是相当的会享受生活,我楼下的那家,孩子生了一堆,还养了狗,每个xx那家里都是载歌载舞的,但房间里看过去,脏乱差乱可见一般。二大概是 因为面子问题。古有“不食嗟来之食。”,这慈善救济虽然不是“嗟来之食”,但只要尚能养活自己,我想我肯定是不会去领的,总觉得还是留给更需要的家庭吧。 看看这些来领救济食品的人家,应该还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至少开的车比我好,穿的比我光鲜,但是人家就坦然的来领救济。不知道这算是文化差异还是制度差异?

这些人有一个人代表全家来的,也有一家老小一起来的。本以为可能衣衫褴褛,肯定也不可能开车前来。不过所见都是衣着光鲜,开车前来。已经注册过的,只需要报自己的号码,就能领到配给好的差不多能满足一家人一周的食品。新加入的需要登记姓名,同住的人口,12岁以下孩子的数量,房租花费,水电花费以及生活花费的大致金额,然后留下电话,以及同住人口的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了。没有见到任何收入证明的资料,听说也没有其他什么背景调查。比如说我就可以直接拿着身份证去登记,然后每周领到免费的食物。这不还不到中午12点,已经有40多个家庭来领过食品了。

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没有薪资,无偿劳动,可能因为都是佛教徒,所以相互间以师兄,师姐来称呼对方。在这里,没有东西会被浪费。损坏包装的食物,例如打破的鸡蛋等也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全部挑出来,将蛋黄蛋清集中在一个盆子里,作为工作人员的午餐。另外这里还回收废纸,纸箱等,有些来领救济食品的人也会把家里的废旧纸箱等拿来,也算做“贡献”。遇上募捐,比如最近在为海地地震募捐,一些来领救济食品的人,也会将1块,2块美金放入募捐箱。

临走前听到有来领救济食品的人要求做志愿者,一看资料,职业是self-employment,就是私人老板啦。有工作人员问这也来领救济啊,再了解,她是帮自己妈妈来领救济食品的。着实不能理解,自己是老板,宁愿来慈善机构给老妈领救济粮,自己也不负担老妈的吃喝。你说她自私吧,但人家愿意花时间为社区,公益组织劳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这个大农村——探访社会慈善机构_犁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