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作型旗舰:同盟和帝国虽处于交战状态,但通过情报部门及费沙等渠道,特别是第七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中俘获的舰艇和资料,使同盟军方收集到了不少帝国的造舰技术,在其影响下同盟开始了新一代主力舰队旗舰的研发。
特里古拉夫(Triglav)
舰体全长924m,{zd0}宽度210m,{zd0}高度328m(含天线),舷号G6,乘员823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80门
25cm口径后方中子光束炮8门
18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24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16具
12cm口径轨道炮2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42艘、空天飞机4架
同盟{zx1}开发的试作型旗舰级战舰,以全面超越埃阿斯级主力舰队旗舰的性能而被寄予厚望。本舰的火力部署“瞻前顾后”:作为{zd0}特征的三个舰首共配备了80门主炮(上方16门,下方两个各32门),正面火力不但超越克利什那,即使在帝国军阵中也无可望其项背者,真真是当世无双;首次在船体后方配备了8门中子光束炮,同时副炮炮塔灵活度提高,可以迅速转向后方射击,从而强化了面对敌舰从背后来袭的应急体制。两舷的火力虽不如埃阿斯级,但在本舰上试用的强化型防御力场可抵受来自敌舰的大部分光束武器攻击。另外,根据以往近距离格斗战的战历,从动力部侧沟型格纳库起飞的斯巴达尼恩很容易遭受攻击,于是本舰的格纳库设置在了3个舰首之间的下部船体上,在乱战中能有效保障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的安全性。鉴于埃阿斯级固有的动力不足问题,本舰采用了新型的动力推进装置及亚空间稳定器,据推测其{zd0}瓦普跳跃距离可达300光年以上。本级原本计划建造三艘,无奈同盟国力大幅衰退,仅能维持常规级别的舰艇生产,最终只建造了一艘。
本舰于797年8月海尼森{dy}船厂竣工,同年10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十三舰队。一度传言本舰将替代休伯利安的旗舰地位(换作是本人会毫不犹豫地以本舰为舰队旗舰,当然这绝不是因为其外观),但最终还是配属给雅典波罗分舰队担任旗舰。随后本舰参加了多利亚星域会战,第七、第八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兰提马里欧星域会战,巴米利恩星域会战等战役。遗憾的是{zh1}因799年5月25日签定的巴拉特和约而遭到解体。
休伯利安级分舰队旗舰:被设计专门为担任正规舰队下属的分舰队及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的舰型。相对于埃阿斯级主力旗舰的机动性不足和标准级分舰队旗舰的火力贫弱,休伯利安级是个较为折衷的方案。若能批量装备xx取代现役的标准级分舰队旗舰,将对同盟军舰队战力的提高有莫大助益。
休伯利安(Hyperion)
全长911m,{zd0}宽度70m,{zd0}高度284m(含天线),舷号144M,乘员915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32门
15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12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8具
12cm口径轨道炮4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42艘、空天飞机4架
休伯利安级分舰队旗舰的首舰,本级战舰的舰桥后移至舰体中心部位以提高安全性,主要武装都部署在舰体前半部:舰首32门主炮,正面火力虽不比埃阿斯级那么强横却也远超标准战舰;两舷共80个球形炮塔回转性很高,内部安装了如荷电粒子光束炮、镭射机枪等各种武器,即可分散射击也可将火力集中,但自侧沟格纳库开始便没有炮塔防护了(想必是借鉴了茉莉亚的设计)。由于总体质量较小,机动性是本级战舰的强项。相比埃阿斯级主力舰队旗舰而言,休伯利安级的指挥管制性能要差很多。虽然在编入第十三舰队担任旗舰时的舰队规模只有6400艘,但考虑日后舰队规模可能会有扩充,{zh1}还是参照正规舰队的标准增设了指挥管制设备,舰体外部也加装了很多天线。另一方面,第十三舰队有别于其它舰队的旗舰单独指挥,而是以休伯利安为首连携阿格特拉姆、特里古拉夫、茉莉亚等分舰队旗舰形成一个指挥集团,所以也并非很重视单舰的指挥管制能力。据说是为了体现平等主义精神,休伯利安级的舰桥内一改埃阿斯级指挥座高高在上的格局,和众参谋座位同处一平面(但是我们的杨威利同学似乎对此并不买帐,于是,他坐到指挥桌上去了……)。自从帝国领进攻作战失败后,同盟国力大幅衰退,仅能维持常规级别的舰艇生产,以致于休伯利安级仅生产了三艘。
本舰于795年12月海尼森{dy}船厂竣工,次年2月1日编入第四边境星域分舰队担任旗舰,3月1日紧急抽调至同盟军第十三舰队担任旗舰,伴随着同盟的不败名将驰骋在战场上,见证一次又一次的魔术表演。同盟战败后也免于巴拉特和约的处分,到了艾尔-法西尔革命时期担任革命预备军的总旗舰。杨威利被地球教暗杀之后,本舰配属给梅尔卡兹中将。最终在801年6月1日的希瓦星域会战中本舰遭帝国军毕典菲尔特舰队猛攻,船体腹部中弹爆炸沉没,梅尔卡兹中将随舰战死。
玛沙索特(Masasoite)
全长950m,{zd0}宽度70m,{zd0}高度275m(含天线),舷号1151,仅生产了三艘的休伯利安级分舰队旗舰之一。休伯利安级原设计是不强调火力和防御力而注重机动力的,但玛沙索特是个例外:其舰首共装备了50门主炮,正面火力可谓强大;与休伯利安的副炮集中在舰体前部不同,玛沙索特的副炮分布比较均匀,顶部和底部也有部署。但是从外表上看并没有侧沟格纳库,怀疑是为了加强装甲而放弃了;玛沙索特比休伯利安长的那39m全用在尾部引擎喷射偏向板上,在充实火力的同时,机动力丝毫未减还有增强;另外本舰使用的FTL超高速通信天线也提高了通讯侦察机能。
本舰自800年3月担任亚典波罗分舰队的旗舰(亚典波罗的眼光一向不错),之前一直在边境星域分舰队服役。其后参加了自第十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以来的所有战役,伴随着亚典波罗战斗至{zh1}一刻。
阿拜·古泽尔(Abai-Gesel)
全长685m,全宽65m,全高260m(含天线),舷号1102。本舰严格来说不应算作分舰队级旗舰,因为这一型号的设计初衷是成为主力舰队旗舰的标准战舰级量产型(真绕……)。它的舰桥部分是采用埃阿斯级的指挥舰桥,动力部上下两端也增设了FTL超高速通信天线,无疑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指挥管制能力。舰首部为了安装长炮身主炮而比标准战舰长了许多,不过作为主力舰队的旗舰而言,仍然没有具备压倒性的攻击力和出色防御力,所以该型号还只是一个需要继续研发改进的半成品。
本舰被编入同盟军第十一舰队担任史东克斯少将的座舰,在797年5月19日多利亚星域会战中被第十三舰队击沉。
尤里西斯(Ulysess)
全长624m,全宽65m,全高136.5m(含天线),舷号913D,乘员660名。主要武装:
20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8门
15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22门
12cm口径轨道炮6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12具
镭射机枪单装22门、连装10基20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12艘、空天飞机2架
本舰是众多787年型标准战舰中的一艘,除了舷号并无其它特别之处。于785年4月杰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同年5月1日编入同盟军第八舰队第35分舰队。其最出名的事迹莫过于796年10月16日在亚姆利扎星域会战中被帝国军战舰击中,排水处理系统因此受损,全舰官兵只得在四溢的污水中继续奋战,一时沦为友军的笑柄。796年11月1日和第八舰队残部一同编入同盟军第十三舰队,参与了第十三舰队建立后的所有重大战役。同盟战败后编入了梅尔卡兹独立舰队而逃过了巴拉特和约的处分,到了799年艾尔·法西尔独立革命时期一度成为杨威利的座舰(杨威利这种做法有点不负责任,虽说舰队规模小,以标准战舰的指挥管制能力还能应付,但防御力毕竟不如旗舰级战舰)。800年8月担任伊谢尔伦共和军旗舰,伴随着尤里安继续奋战。
马尔杜克(Marduk)
全长630m,全宽65m,全高137m(含天线),舷号813c,乘员675名。主要武装:
18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8门
6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4门
6cm口径轨道炮2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12具
镭射机枪连装6基12门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6艘、空天飞机2架
同盟军标准级分舰队旗舰,外形和标准战舰相差无几,但内部的指挥管制设备、通信侦察设备的性能比较强,总共约生产了5000艘以上。该级战舰最为人诟病的是其糟糕的攻防能力,从舰首主炮到舰载艇,无一不比标准战舰差了一个等级。两舷的火力莫说攻击敌舰,防空都尚嫌不足,在近距离乱战时的劣势尤其明显,根本无法胜任带领分舰队突击敌阵之类的战术任务。所以该级分舰队旗舰在前线官兵中所受不满的声浪很大,迫使同盟军方尽快研发改进升级版的方案。
本舰原担任海尼森第六轨道宇宙港警备舰队的旗舰,负责巴拉特星域周边的治安工作。第八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时和其余边境星域分舰队合流作为援军奔赴战场,由于分舰队司令亚拉肯少将无视穷寇莫追的命令,追击败退中的缪拉舰队,却遭帝国军赶来增援的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舰队伏击,被敌军导弹直接击中,舰艇一折为二,包含舰桥的前半部,撞上一艘己方的巡航舰,同时爆炸沉没。(阮文绍是仗着船坚炮利有恃无恐,而亚拉肯开着这么孱弱的战舰也好意思兴冲冲地去踢缪拉的屁股……借此机会不负责任地评论一把:若问银英谁最猛,唯我山卓·亚拉肯!)
姆夫维瑟(Muffuese)
全长627m,全宽89m,全高145m(含天线),舷号885N,乘员720名。主要武装:
18cm口径舰首中子光束炮18门
6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4门
6cm口径轨道炮2门
多方向导弹发射管18具
镭射机枪数不明(应多于马尔杜克)
舰载艇:斯巴达尼恩6艘、空天飞机2架
本舰是针对同盟军标准级分舰队旗舰因战斗力薄弱而开发的改进型之一。为了强化主炮火力,舰首被改造成T字型增设了10门主炮,使整艘战舰的外形酷似海洋生物——锤头鲨。两舷的炮塔没增加多少,但安装了xxx的防御力场发生器,改善了近战防御的问题。同时,作为分舰队旗舰,指挥管制设备、通信侦察设备又进行了优化,中央船体部因此而大型化。种种改进也带来了改装费用上的问题,出于控制成本的需要,此改进型并未大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