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景气度高企二线品牌投资价值凸现_醉清风酒业_百度空间
中国白酒业至今走过四个发展阶段:1978-1988自发或被动发展期,1988-1998自觉发展期,1998-2008理性或调整发展期,2008至今进入稳定发展期。我们预计未来至少三年都会保持高景气态势。

  白酒行业高速增长

  存在五大驱动因素:{dy},行业本身发展逻辑使然:白酒用途广泛,包括饮用、药用、佐餐、收藏等。如2009年国窖1573典藏酒每坛收藏价格从2008年的3万元上涨至4万元,涨幅超过33%;有消费刚性,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三是行业供给能力潜力巨大;四是行业正在成为市场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强、财务稳健的成熟行业。第二,国内经济从复苏转向增长态势基本确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持续提升的基本态势业已确立,行业消费基础将更加牢固。第三,国家政策抑制效应转化成行业内在自我调整和发展动力的能力已被整固,且会继续发挥作用。第四,白酒出口增长趋势日渐明晰,具有外需拉动潜力。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白酒出口额达17亿元,仅占当年白酒销售额1644亿元的1%,预计未来10年出口额将增长5%-10%,利润增长20%。第五,近期外资频繁接触国内白酒企业洽淡合作合资等事宜,白酒行业迎来中外资本共同推动的预期加大。

  2010年白酒消费环境将会变得较为宽松,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国内经济复苏趋势基本确立,团体消费趋望以及居民收入会继续提升为白酒消费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购买力支持,加上粮价及包装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上升等导致成本上涨,白酒尤其xx白酒提价预期在强化,二线白酒有可能跟进;二是消费税新规已于2009年8月实施,对白酒企业的影响已经定性定量化;三是延长酒驾严查期继续在2010年实施的可能性较小,不会进一步大幅削减白酒消费。中国酒文化——喝酒、送酒、藏酒,以酒为纽带进行社会交往和感情润滑的几千年风俗习惯难以改变;四是涨价压力和潜力较大、预期较浓。国家提高粮食{zd1}收购价推动白酒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人工、包装、运输等价格上涨,白酒涨价在所难免。

  我们对1997-2008年间酒类消费增速与GDP及财政收支增速关联系数进行统计后发现,白酒产销量增速与GDP、财政收入增速相关系数达到0.75和0.81,为高度正相关;城镇人均酒与饮料相关系数达到0.76和0.67,关联度也较高;农村人均酒消费金额与GDP、财政收入增速均为负相关,与财政支出相关系数只有0.24,说明农村白酒消费非常稳定。结合上述各项因素,我们不难得出“二线白酒的消费增速将会随着经济增速及财政收支增速较高而高于一线城市”这一结论。

  二线强势品牌不乏昔日{wz}

  二线白酒阵营的许多品牌都曾经多次甚至连续被评为中国名酒,如(41.22,0.29,0.71%)(37.17,0.42,1.14%)、洋河大曲、(17.24,-0.08,-0.46%)等;有的销量{zg}峰时曾达到10多万吨,如(17.48,-0.05,-0.29%)——这个销量迄今只有(32.10,0.54,1.71%)比较接近;有的价格曾高于茅台和五粮液,如(16.87,0.14,0.84%);有的是本土或区域性酒王(本地销量{dy}),如(14.28,0.28,2.00%)等。这些品牌在最近10来年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限制高度酒发展等大背景下,或者由于定位错误、经营不善,或者由于产品创新不足、产品线混乱,或者由于品质出现下降、品牌美誉度降低,或者由于管理层贪污腐败等,在不同程度上走了弯路甚至歧途,陷于亏损或低增长状态。最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这些品牌开始深刻反思和战略调整,在产品、市场结构和营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构与创新,由于这些企业主动转战二线区域或本土区域,再加上基数较低,使得净利润进入高增长轨道,并超越一线品牌。这种态势在去年前三季度表现得尤其明显。

  白酒高景气投资价值凸现

  2009年10月份白酒月度和累计产量达到64.96万吨和551万吨,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67%和24.02%,月度增速排名位居行业第五、酒类第二,但累计产量增速排名仅次于果汁行业位居第二位,在四大酒种中继去年9月之后再度排名{dy},并再度远远超过其他酒种。

  白酒产销率从2004年第二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大多数情况下保持在98%以上,平均产销率达到100.39%,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9年{dy}季度高达119%,第二季度达到99.9%,库存率同比从8.8%降至2.7%,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高景气状态。



郑重声明:资讯 【酒业景气度高企二线品牌投资价值凸现_醉清风酒业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