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级的是是非非——载《深圳青少年报》09-12-23、29(连载)

     

艺术考级的是是非非

——采访音乐考级的同学

署名:侯歌

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总有一批艺术特长生。要么拥有一摞参赛获奖证书,要么拥有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证书,而且有些同学级别不低。尽管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若论级别,有些同学可以执教当老师了。但实际演奏水平未免使人失望。出于教师的责任感,我采访了部分音乐类考级的同学——其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分为三大类,即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音乐类又分为声乐和器乐,本文仅就器乐类考级做案例评析。

爱也吉它恨也吉它

闻风爱上吉它那是一件偶然的事——那还是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带闻风去大鹏所城观光,中午在饭店就餐时,一个自弹自唱还背着音箱的小伙子吸引了闻风。他弹的是个啥玩意儿,这么好听?爸爸告诉闻风,这弹的不是棉花,而是吉它,西洋乐器。有兴趣吗?想学吗?闻风来劲了,一定要学吉它。找谁学呢?总不能跟卖唱的去学吧?于是,寻找吉他老师摆在议事日程上——

总算托人找到一位吉它章老师,章老师住在布吉荣超花园出租屋,闻风爸开车送孩子上门求学。一节课45分钟,学费150元。章老师演奏几首拿手的曲子,不愧是吃这碗饭的,技巧娴熟:一会儿双音和弦弹奏主旋律,一会儿边弹唱边舞蹈……闻风几乎看呆了,吉它竟然如此精彩!大鹏那卖艺乞讨的吉他手就不值得一提——买啥价位吉它成为首要问题!经章老师介绍,买了一把红棉牌民谣吉它。看似容易,动手可就难啦,练指法手指头肿痛难忍啊,没有点吃苦劲头可不行。还要认识乐谱,这可又是拦路虎,因为吉它采用的既不是简谱,也不是五线谱,而是“六线谱”,还有诸多和弦把位……闻风有点动摇。还是章老师有招,既哄又劝,闻风开始“啃”吉它——

三年过去了,闻风换了三位吉它老师,先后买了11把吉他。其中有YAMAHA电箱吉它,并且拥有Roland电源专业和声音箱。闻风考级成为泡影,吉它金老师说,吉它深圳没有考点,要到广州报考。连续两年跑广州报考,闻风啥级别没考中。学吉它买吉它花费数万元,剩下一堆蒙着灰尘的旧吉它旧音箱。

到底是吉它老师教学不得法,还是闻风练琴不刻苦,没学到真功夫?闻风不愿多谈。如今闻风不愿听到“吉它”二字,更别说弹吉它。闻风的吉它没考上级别,父亲怨恨指责不断,导致闻风视吉它为畏途。闻风还顶嘴:不就是心疼钱吗?等以后我赚钱还你!

点评:学琴不是为了考级,而是为了愉悦身心,加强修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吉它虽是西洋乐器,但深受青少年青睐,学吉它者蔚然成风。因为吉它携带方便,演奏姿势灵活多变,演奏时可载歌载舞,有轻松浪漫之优势。但吉它上手容易,上水平考级别较难。

偶然瞧见闻风在宿舍弹同学的吉它,一首《致爱丽斯》,虽说演奏不错,但有点花哨。论演奏水平考个三级没问题。后来得知,考官指定的曲目闻风事先没见过;闻风弹过的曲子大多没考。

琛虎考级是为了不再拉琴

琛虎三岁开始学小提琴。启蒙在华夏艺术中心培训班,学了三个月,琛虎只是把琴当玩具摔。摔坏了多少把琴,记不清。因为琛虎爱动,母亲荆晶想,学点艺术让孩子文静点。荆晶当年在知青点上也学过一阵子小提琴,她想把这点爱好传给儿子,没想到儿子不是这块料。荆晶好伤心,琛虎好委屈。幼儿园里小朋友玩游戏多开心,回家就要被迫练琴,暑假还要考级,烦!“妈,你再逼我学琴,我就跳楼……”琛虎真真假假的一句话,还真把荆晶“唬”住了,这一唬,一年多荆晶再也不敢提拉琴的事。

但荆晶并不甘心放弃——机会来了,朋友送来两张深圳交响乐团的票,荆晶带琛虎去大剧院观赏交响乐。刚开始琛虎在剧场乱跑,玩累了又睡着了……一阵掌声把琛虎唤醒,啊,原来是{dy}提琴手获得了鲜花,而且是个外国小伙子。琛虎好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会拉小提琴,而且拉得如此好听!回到家,琛虎找到了那把蒙上一层灰尘的小提琴,似乎有点心动,而且说要跟那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学琴。荆晶当真打听到那位首席小提琴师的价码,每课时800元。瞠目结舌,太离谱,作罢。

经多方打探,总算找到隐居在蛇口的一位德国小伙洛克,听说曾经在乐团干过,如今在深圳教学生,每节课300元。琛虎好奇,也分不清谁是谁,一见是金发碧眼,啊,外国老师!就乐了……

这位洛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会哄孩子玩。玩着玩着,琛虎离不开洛克,每节课拉琴从不超过10分钟。荆晶有点心疼那个学费:300元一节课竟然练琴不到10分钟。冤啊!荆晶要换老师,琛虎不同意:换了洛克我就不学琴了!荆晶不得不妥协。

学了5年,琛虎竟然没考过3级。但洛克说琛虎有天分,是块学小提琴的好材料。真正学琴好的孩子是不需要考级的。荆晶喜欢中国曲子,希望儿子能演奏《梁祝》,洛克教的都是外国曲子,荆晶听不懂也讨厌,但琛虎乐意呀!

荆晶与洛克分歧越来越大,琛虎再考不上级就不学琴了。洛克也学会了脑子急转弯,就带琛虎上外省市去考,在广州3级没考过,到外省市竟然考过8级。琛虎说,我考过8级就算是给妈妈一个交代,以后就可以不再拉琴了。其实。琛虎压根儿就不喜欢拉琴,就是喜欢与洛克玩游戏。

点评:荆晶是大学老师,有点虚荣心,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甚至好高骛远。琛虎是个精力过剩的顽主,爱耍小聪明,没有刻苦磨练的品质。拉小提琴绝不是他的长处,琛虎{jd1}没有音乐潜质。洛克为何言过其实,这里有利益的驱动。拉小提琴其实在磨砺人的意志,琛虎经受不了这种磨砺。尽管异地考了小提琴8级,但一首《梁祝》演奏不全。《新疆之春》考3级的学生都会演奏,琛虎却不行。这里有中外文化的差异,洛克不喜欢中国乐曲,导致琛虎对中国乐曲也漠然无知。

还有,随着身高的变化,琛虎在洛克那里买了所谓名琴,不同尺寸和款式的琴共9把,而且一把比一把昂贵,最贵的一把琴6万元。洛克说,名琴讲究血统,名师用过的琴具有收藏价值,是一种投资。那么,谁是名师?谁的手工琴?是拉琴还是收藏琴?

考级有猫腻,卖琴有暴利,值得警惕!

                       杨曼利到人民大会堂演奏葫芦丝

读小学时,学校办了个葫芦丝兴趣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外聘了一位姓刘的葫芦丝老师,个子不高,胖胖的憨厚朴实。刘老师把葫芦丝吹奏得出神入化,傣族风情表演得炉火纯青。孩子们见了刘老师就喜欢,因为刘老师整天乐呵呵的,一张娃娃脸特逗。杨曼利{dy}次见到那葫芦就喜欢,压根儿不知是乐器,就稀里糊涂报名参加了。不收学费,葫芦丝自己买。杨曼利花了不到一百元钱买了一把C调葫芦丝,还买了一本教材和VCD教学碟。

兴趣小组每周一节葫芦丝课。杨曼利不满足,嫌学得慢。于是请刘老师个别辅导。在刘老师精心辅导下,杨曼利进步忒快,学习葫芦丝一个学期就可上台演出了。在学校文艺晚会上,杨曼利演奏了经典曲目《芦笙恋歌》和《月光下的凤尾竹》,获得满堂喝彩!从此,杨曼利参加各类演出的机会就多起来了。市政府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就有杨曼利的精彩演出。最难忘的是2006年国庆,杨曼利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首长演出。

杨曼利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也考过级,{dy}次考级就通过了8级。她说,参加比赛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心,考级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水平。除了演奏葫芦丝,杨曼利还自学埙、唢呐的演奏,都达到了上台演奏的水平。学校劲舞团招生,杨曼利{dy}个报名。舞蹈老师说,杨曼利舞蹈动作节奏感强,音乐节拍把握准确。学生话剧团表演,我请杨曼利配器背景音乐,没想到她富有创意地把现代流行音乐和古代民乐有效结合,音乐效果相当好。

乐天派的性格,使得杨曼利身边总有朋友簇拥着。跟她学葫芦丝的同学多起来,她乐意教大家。杨曼利说,大伙快乐就是我{zd0}的快乐。还有一点弥足珍贵,她至今就是一支葫芦丝,{dy}次不足一百元买的那支C调葫芦丝。无论演出、参赛或考级都没换过。

点评:不在于乐器多么贵重,抑或xx,而在于演奏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尤为重要。一片树叶搁置嘴唇,都可以吹出美妙的音乐,这就是绝活儿。一支葫芦丝伴随杨曼利从小学到大学,参加演出到人民大会堂,无论演出、参赛、考级,就这一支葫芦丝。

我学大提琴,曾拜师石老师,她是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本科毕业的。她从深圳艺术学校到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当老师,都舍不得更换她那把所谓的练习琴。石老师说,年深月久,就像陈酿的酒,琴的音色更纯正,尽管是一把普通的练习琴,尽管琴身已磕磕碰碰伤痕点点,但是与琴之感情与日俱增。是啊,珍惜旧琴是一种可贵的品格。

学琴在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杨曼利学好了葫芦丝,又自学埙和唢呐。吹奏类乐器应该有大同小异或异曲同工之特点。还有她为话剧配器背景音乐,音乐活学活用,生活五彩斑斓。杨曼利的快乐人生豁达性格与她的精通乐器难道没有关系吗?

                          齐亚钢琴考了9级

听说09级新生里有个钢琴考过9级的男同学,我也好奇,决定去采访他。人文学院音乐专业{dy}次招生,就招到了如此优秀的生源。来自东北的齐亚同学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若说齐亚是打篮球的,我信。从初中到高中,齐亚就是校篮球队的队长,果然如此。篮球队长咋想着去弹钢琴的呢?

齐亚很坦诚,来了个实话实说——我文化课不好,又喜欢打球,想进省体工队,也没如愿。眼看高考无望,又想改学艺术。听说艺术特长生高考录取时分数有照顾,于是想学门艺术,考个级什么的。高考时垫个底。我唱歌五音不全,美术一窍不通。想起自己上幼儿园时,学过一阵子钢琴,于是决定学钢琴。别说五线谱,就是简谱我也不懂。弹钢琴全是那“豆芽、蝌蚪”模样的五线谱。识谱成为拦路虎,手指僵硬,就像锄地似的按键。自己都感觉滑稽可笑。但家长一个劲鼓励,爸爸拉过手风琴,妈妈喜欢唱民歌。他们望子成龙,也羡慕邻居家的孩子二胡考了6级,成为艺术特长生,轻而易举上了大学。

看来我也得步其后尘,否则,父母不会善罢甘休。爸爸托人找到我家一远房亲戚覃叔叔,他教我学钢琴。从识谱到练指法,那近似炼狱般的日子,坚持了近两年。若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我是一窍不通。总算到了考级的日子,说心里话,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一半看谱一半还在记手指头,默默数键盘,白键黑键,升半音降半音,变调转调……晕!磕磕碰碰断断续续……总算把规定曲目弹完了。考级的曲目都是事先我练过的,考试之外的曲目我一首也没练习过。考官说,你还可弹一首自选曲目吗?我傻了眼!

“时间不多了,一时想不起合适的曲子就算了吧!”

这声音咋如此熟悉呢?我抬头一看,啊,原来是覃叔叔!覃叔叔是主考?咋不事先告诉我呢?吓得我一身冷汗!

点评:既是指导老师又是考官,这种双料身份所演绎的潜规则,令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考级有多少猫腻,可见一斑。

家长功利心,攀比心,无非就是走捷径。艺术原本高雅,被有些人钻了空子,就玷污了艺术的纯洁。以艺术考级的名义,要么敛财,要么掠名。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人士的需要。

古筝9级是这样炼成的

绵竹竹家境贫困,父母曾两次下岗。绵竹竹读小学时爱上了古筝,当时学校有个课外古筝兴趣小组,竹竹报名了,但家里买不起古筝,就借老师或同学的古筝弹弹。小学毕业汇报表演,绵竹竹一首《渔舟唱晚》获得师生满堂喝彩。校长高兴之余,也知道竹竹家的困难,说要奖励绵竹竹一张古筝。

校长说的奖品使竹竹喜出望外,但自己一毕业,奖品古筝还能xx吗?竹竹说不能等,要自己动手挣钱买古筝。于是,整个暑假竹竹都在拾废品卖钱。暑假结束了,钱也积攥得差不多,加上爸爸赞助一点,正好买一张{zpy}的古筝。开学了,竹竹上初中了,{dy}高兴的事是拥有了自己的古筝,古筝得来不易,是要好好珍惜。

好事成双,小学校长说的奖品也xx了,通知家长去学校{lqjp}古筝。可竹竹说,谢谢校长,不用了,我已买了新古筝了,我一定好好练琴报答母校。

竹竹在初中和高中六年时间里,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只会多不会少,从不间断。但也没有请老师上课,因为家里付不起学费。竹竹的学习途径是:看电视讲座、看VCD教学碟、看教材、听音乐。节假日跑少年宫,跑琴行,只要有古筝教学,她就跑去旁听。只要有演出或比赛,竹竹一定报名参加。所以,竹竹的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可以装一箱子。但就是没有考级,一是没时间,因为要复习高考,二是没考级费用。高考录取后,竹竹才松口气。这才决定古筝考级。没想到一次就考了9级。但这个古筝9级跟大学录取没有关系。因为考级在高考录取后。

绵竹竹除了会照谱准确流畅地弹琴外,还会自配和声、前奏、间奏等。一次我给她一份古筝曲《高山流水》,她弹着弹着感觉不对,似乎错漏了一段。后来经过核对,果然就是个不完整的曲谱。

点评:《红灯记》里有句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音乐是高消费,但付出了高消费不一定有高回报。深圳有多少家庭的钢琴等乐器在沉默,成为家里的摆设。似乎没钢琴不高雅,有了钢琴却没人会弹,或者弹一阵子放弃了。乐器资源浪费和艺术追求荒废同样可惜。贫困家庭孩子也想学艺术,也有自己的学法,绵竹竹就是一例。少花钱,多学艺,学好艺。

弹古筝有灵性,音乐感悟那是天赋。一个乐谱有错误,竹竹就能敏锐感觉到。不仅弹古筝,而且对音乐作品有鉴赏和理解。

 

琴声悠扬,我心飞翔,豁达人生,浪漫情怀。学好一门艺术、演奏好一样乐器,快乐人生每{yt}。提高艺术素质,培养审美情操,鉴赏音乐作品,磨练意志毅力,但愿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不必追逐名利,不必强求升学加分,不一定硬是要作为专业,可多参加竞赛和演出,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获奖和考级,即使考级和获奖也不视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目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今年征兵“对应征女青年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才艺专长等进行考查评定。”征女兵也需考查“才艺”,但愿以后不再是新闻。才艺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如今,升学重点名校,需考查才艺。甚至有些名校设有艺术特长班,专门招收有艺术专长的学生。艺术科目考试学校把关,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只做参考。真正酷爱艺术并且将作为专业深造的同学,就应该早作准备,拜好老师,选好学校。深圳艺术学校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应有尽有,而且升学率高。北京、上海等市的艺术院校附中也面向全国招生。但愿艺术追求者美梦成真!

 

 

郑重声明:资讯 【艺术考级的是是非非——载《深圳青少年报》09-12-23、29(连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