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结束“央企吃肉,社会喝粥”时候了

作者:王石川

《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这是近日网上转载率很高的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三家大国企一年赚3000多亿,只上交国家200多亿。国资委曾发布政策,结束国企13年不缴红利时代,但上缴比例{zg}却只有10%。 现状之下,国企利润究竟流向何处?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究竟又该在利润上如何体现全民所有?(3月16日央视《新闻1+1》)

曾几何时,坊间用“央企吃肉,社会喝粥”的生动叙事,来表达对一些央企独自发闷财的不满。何谓“央企吃肉,社会喝粥”?窃以为,是指央企凭借国家的优厚政策和雄厚资金,赚得盆满钵溢,但并未真正回馈和反哺社会,与央企人员富得流油相比,普通员工收入菲薄。事实的确如此,自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国有企业长达13年不上缴利润。直到2007年,国家推出《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国企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才成为历史。

据悉,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国企未上缴的利润积累了几万亿元,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接受采访时称,剩下的90%用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用于支付改革的成本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一些需求。显然,这一回答过于笼统和暧昧。具体有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又有多少用于支付改革成本?除此之外的利润具体流向哪里?对此相关部门语焉不详,公众茫然不知。

其实,这些利润还有一项即是自肥。数字显示,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这是一组多么突兀的断裂。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亦曾披露,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到3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垄断性国企上交给国家的利润是封了顶的,即10%,但其高管收入在今年以前是不封顶的。显然,如果继续坐视央企将大部分利润预留,“央企吃肉,社会喝粥”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相比,利润上缴比例{zg}10%委实太宽松、太敦厚,以至有人戏称国家是“仁慈的君主”。据报道,新加坡国有企业分红主要考虑现金流(即折旧前盈利),分红水平高的达到盈利的80%-90%,一般为盈利的1/3至2/3。而且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国有企业要将利润转给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支配,或用于公共支出,或用于返还企业,而不是像我们的国企那样直接“扣留”。

是时候彻底结束“央企吃肉,社会喝粥”了。如何结束?笔者认为,最需要调整的即是目前10%的比例,至于如何调整,则需要把握一个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曾提到“红利悖论”——国家少拿了,国家的所有者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国家多拿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可能受到影响。显然这就需要把握两者的平衡点,但就当下而言,利润上缴比例{zg}10%实属过低。

郑重声明:资讯 【是结束“央企吃肉,社会喝粥”时候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