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周姓溯源

周姓溯源  

周姓作为当今中华民族的第9大姓,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支派众多,渊源十分复杂。根据某些谱籍统计,周姓大致有7个来源:1、出自黄帝时领周昌之后,(《姓氏考略》),《河图运录法》中记载:“黄帝将有周昌,后以为氏。”;2、出自商代太史周任之后,《逸周书》有载云:“商代太史周任”,《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也说:“商有太史采食于周”;3、由姬姓改姓而来。据《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稽,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原本姓姬的周文王,以封地当作自己的姓氏,成了周姓族人的祖先。后来又分为三支,《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记载:其一是周平王的儿子受封于汝南,称为周氏,“平王之子别封汝南者,亦为周氏”,其二是周公黑肩的后人这一支:“有周公黑肩之后,也为周卿士。”黑肩是周公姬旦的儿子,他的子孙一直都在周朝为官,后来就以国为氏,即以周为姓。其三战国末年,“郝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周郝王为秦所灭,周王族也被废为庶人,他们全部都以原国姓,即周姓。另据《姓氏考略》记载:唐玄宗时,姬姓的人因姓氏与李隆基名字中的“基”字同音,奉命改姓周。4、由苏姓改姓而来。史载,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有位名叫苏卓周的人改姓周氏,以“武功”为郡望,人称武功周氏。5、出自鲜卑族的拓跋部落。《魏书·官氏志》说:北魏献帝次兄普氏,在孝文帝时改姓周氏,还有北魏另一支代北贺鲁氏,也改姓周氏;6、出自普屯氏,《周书》中载云:“周谣初姓普屯,后改姓周氏”,在北周时,周谣原来是辛威之后,陇西人,做了朝廷的骠骑大将军,北周帝赐给他一个鲜卑族的姓氏“普屯”,后来他感念北周王朝对他的恩德,又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周氏。7、《五代史》中记载:唐朝时,又有暨佐时改姓周,后梁时成汭被赐姓周氏。  

由于源流众多,周姓出现许多郡望,其xx者有汝南、沛郡、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等,其堂号有笃祐堂、爱莲堂、细柳堂等,尤其是汝南周氏,在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业绩,也是当今周姓人数最多的一个郡望。      

周姓起源既早,其迁移和传播也很快,周文王这一支的周姓一族,最早的发源地周地,即今陕西岐山一带,随后自西而东,逐渐繁衍在现今的河南,汝南郡,始建于汉代,含河南的汝宁、陈州及安徽颍州府一带地方。使河南后来成为中国周姓盛族之地。故以汝南为郡望。  

二、             入闽始祖  

据周氏谱牒所载及今人的研究,周姓人最早入闽在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后也有在唐僖宗中和五年(884年),周崇口岁王潮、王审知兄弟南下入闽,遂居焉,其后裔至北宋时开始迁入宁化一带。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8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898年)人闽,居住马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  

入闽西的周姓人可分为二支,其中一支是宋末时周宗贵由江西石城入闽西,居汀州宁化,后分迁长汀、上杭、连城、永定;而另一系则是于明洪武年间因周从龙从安徽天长县率军驻汀,其子孙便留寓汀州,繁衍生息,后裔又分迁赣州、南昌、上海等地。后来到上杭开基始祖的又有一脉三支:一支为宗贵,一支为八郎(名志隆),宗贵与志隆为叔祖与侄孙关系,其源皆出自江西赣州石城,实属同根同源;另一支始祖为伯瑛,是明初从南京水南村经长汀迁徙来杭开基的。   

上溯宗贵公之远祖,乃三国时素有“周郎”雅称的吴国大都督周瑜。在《吉州周氏开派世系衍传解水宗图》序言中明确指出:周瑜是庐陵乌东周胤的父亲。虽然,周瑜原居庐江(今安徽省舒县),但在任吴国大都督时,曾“下庐陵留镇巴邱”。巴邱旧隶属新淦县的峡江镇,明朝嘉靖间,把新淦县(今新干县)划出一半设立峡江县,从峡江县向北数里,有都督公的点将台,将台下有周公庙。周瑜与 乔氏 夫人生有三子:循、胤、彻。周循因触犯吴王被废;周胤继承周瑜的爵位,封都乡侯。后来周胤又得罪了吴王,被贬到江西庐陵。庐陵是周瑜镇守巴邱的故地,周胤后来病死在庐陵,其子周泰继承都尉职务,在庐陵留守周胤墓地,因此在乌东定居,繁衍后代。裔孙以周瑜为初祖。   

公元608年,周瑜19世裔孙周沂滨(唐高宗丞相)由庐陵迁徙江西吉水泥田坊。直至北宋年间周瑜32世裔孙泽智又从吉水泥田坊迁移到江西石城开基。   

三、闽西开基   

上杭周氏开基始祖之一宗贵,原籍江西赣州府石城县坝口慈塘坑。其父崇庆(周瑜37世裔孙)生有四子:闰郎、二郎、兆青、丙郎。宗贵生于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丙寅岁,故初名丙郎。卒于元顺帝至十一年(1351),享年86岁。葬于县北水西渡赤石迳,墓呈“白象捲湖”形,俗呼仙人现掌。1997年迁葬于临城镇白玉村龙子岗虎形山,原二世祖子礼墓左侧。   

宗贵之元配黄氏内讳妙英,副配马氏内讳陈娘,生有三子一女:胜宝、寿卿、祥卿、寿一姑。   

按老谱称:宗贵“因宋季避兵,流于上杭,孑尔立身,俭勤惕励,肇造家业。”初为南塔寺僧侣劈柴、做饭,故有“饭头公”之称。后改行经商,历尽艰辛,挺然特立,创产万余。他的为人,德积厥躬,谦冲纯朴,乐善好施。曾在本郡长汀县建斋婆院一所,又在本县北畔买地建德庆庵一院。老谱赞其“积厚累功,创业垂统,杭人犹称羡之。百世德泽,而无替焉。”曾敕封宋处士。有周氏宗祠一所,旧址在今五星巷。宗贵徙杭肇基,迄今已历七百余年,子孙蕃衍,今在杭裔孙已传至25代,遍及城乡。   

杭川周氏开基祖之二,为八郎分支九世裔孙质先。明末清初,从武平悦洋青迳迁徙来杭开基。其族人原居今解放路336号,现已多家分迁新居。族人世系仍以八郎为始祖延续,现已传至21代。八郎名志隆,其祖父兆青与宗贵为同胞兄弟,宋末从江西石城迁徙到武平悦洋青迳开基。八郎生卒无考,其墓在武平悦洋青迳,并有周氏总祠一所。上杭东门有周氏宗祠一所,旧址在今和平路上杭紫金酒厂。   

上杭周氏开基祖之三,为伯瑛分支10世裔孙(名字不详),其夫人何氏携其子茂忠、茂坤,于清朝初年,从汀州迁徙来杭开基。族人原居元右一巷14号,现已多家分迁新居。族人世系仍以伯瑛为始祖延续,现已传至21代。伯瑛原籍南京水南村,明初在汀州任职定居。今长汀、上杭、武平均有其裔孙。上杭西郊原县碾米厂附近,有伯瑛公墓地一穴。   

上杭周氏开基始祖,虽源流支脉颇多,且渊远流长,但九九归一,宗同一祖,皆属汝南郡,都是炎黄子孙。族人厅堂匾题有:爱莲堂、思敬堂、忠恕堂等。堂联为:“爱莲追道学,细柳溯将军。”上联典出宋代xx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不仅是对莲花的赞颂,也是他高尚品质的表白。下联典出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他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一次文帝巡视各营,当他到细柳营时,竟被拦于营外,后得周亚夫命令,军士才开门迎入。文帝对此大为赞赏说:“我到霸上,棘门都是直驰而入,防备如同儿戏。细柳营如此严明,亚夫才是真将军啊!”从此,细柳营也就成了军纪严明的代名词了。   

武平中堡周氏从江西石城迁至青径,再分居芳洋、育平、悦洋、上杭等处,中山镇周氏,其始祖周源武,江西抚州金溪人,明洪武中,奉调驻防武平所,封世袭将军,遂居焉,属军籍。  

四、播迁实录   

这里举周宗贵为例。按世谱所载,始祖宗贵徒杭肇基,迄今已历700余年,子孙繁衍海内外,今在上杭裔孙已传25代。裔孙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浙江、江西、湖南、海南、台湾、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地,另外外出任官、外出未详及名字而不明者,不计其数。今据所知略举其要。   

长房胜宝裔孙:8世,孟庄、孟中迁永定。9世,周韶迁建宁府。10世,一广迁广东,后又迁长汀濯田。11世,继波、贤选迁湖广。12世,保养迁广东海丰,异彰、异彩迁温州。13世,宾臣、浪臣、应龄、泮臣迁漳州,衍庆迁长汀濯田。14世,元超迁江西南安,姬佐迁广西武缘。   

次房寿卿裔孙:7世,怀德,外徒不详,9世,周爵(念一)、周禄、周荣迁广东蕉岭北磜南岭村,周玘、周球迁广东,周珠迁海南。9世,周毂迁南京。10世,周夫与其子应麒、应麟迁长汀濯田。11世,乔柏迁赣州,汝富迁江西会昌,庚哩与其子六四迁广东韶州府,效勤迁广东兴宁,周显与其弟七人(名未详)迁广东锡山龙窝,仲惠迁南安,振麟迁赣州府会昌县。12世,绌哥迁江西,起龙迁韶州府,舍生、叶吉、长麟、宪龙迁江西雩都小溪圩,自宁生有五子(名不详),俱迁广东石龙。13世,岐魁迁广东惠州,次麟、天麟迁赣州,迪先、衍先、耀先迁江西凤凰岽,三满迁四川,增麒、增麟、增鸾、增凤、增鹤迁兴宁,杰生迁浙江衢州府小西门。14世,经生、纬生、观生迁四川。15世,甲云、六云迁福州,荣魁、福麟行四川,莲印迁武平。21代,德光迁台湾。  

三房祥卿裔孙:九世,月吾(纬)由上杭县庐丰乡横岗棉村迁永定牛角科,佥迁武平芳洋,周松迁长汀馆前,奇英迁浙江。10世,恩尧、恩启、嘉禄迁永定牛角科。12世,圣麟迁福州,眉生迁四川仲任府江山坝。在震、在敬、在沛、在丹、在卢迁浙江,先盛、在文、在武、士玉、在仁、在义、在礼、在智、在信、在勇、养生、成生、端生、良生俱迁广信,汉文迁四川,鸿先、伟文迁湘潭,俊文迁衢州,上林迁汀州府。13世,五寿迁浙江,九郎迁四川,伟玉、惟玉迁福州。14世,成章、信章生有11子,俱迁广信。15世,志昌、志茅迁浙江龙游,永浪、永源迁福州。19世,廷佐迁台湾。  

五、彪炳史册  

纵观杭川周氏始祖一脉,历代人才辈出。  

《上杭县志》记载了这样一则史实:始祖周宗贵副配马陈娘,晚年(元天顺年间)携其幼子祥卿,居于县之中街坊。每见街坊邻人“汲引艰涉于远,乃拆后圃通衢之要地,围于墙外,捐金为倡凿井,与邻共饮。”人们为缅怀马氏之德,称该井为“马氏井”,并将井址所在巷称为“马氏巷”。今井址尚存,在天山居委会辖内之“马氏巷”东侧。周子信,永乐间,任江西按察司检校。周辂,明弘治十一年(1499年)举人,任江西广信府上饶县知县、广东惠州府同知、奉议大夫。周永定。乐于公益事业,于明永乐九年(1412年)率族人捐银1340锭,于县城西门外,重建驷马桥。复又捐银500锭,于桥东买地建屋,桥西高筑其路,此桥向为古代交通要津,也是杭川八景之一。周弘,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知柘城县后调行在广西监察御史。周绍,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督创永定城。后其子孟庄、孟中迁永定开基,并捐资建永定西门街房舍。周永茂,明正统间任广西监察御史。周勋,明万历二十三年举人,赐进士出身,任江南徽州府通判。周行先,明万历二十三年举人,任广西永宁州知州。周敬贤,明万历间任广东潮州府经历。  

在当今英才中有:周昌奎,20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期间完成了单克隆抗体研究课题,被誉为“当代发明家”,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周金灿,羽毛球{gjj}运动健将,1984年在丹麦举行的斯堪的纳维亚世界羽毛球比赛,获男子双打{gj},后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羽毛球比赛,获国内外比赛xx4枚,银牌5枚,铜牌1枚,在体坛上成绩卓著。周德光,旅居台湾,他关心乡梓文化、教育事业,曾慷慨解囊,为上杭县图书馆捐资10几万元,又为上杭城东小学捐资10万元,兴建“”德美楼,2001年又捐资为城区太平巷铺筑水泥路。  

客家周姓xx人物除上杭县外,还有:周璇,长汀人,明成化年间进士,其文才横溢而深谙用兵之策,被授为南兵科给事中、提督军务,后因其治军严明有方,又迁升为都督府掌兵部事。周宗濂,连城人,清朝名士,博览群书,文思敏捷,著有《湛园集》。

郑重声明:资讯 【客家周姓溯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