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决裂》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 欧阳- 欧阳的博客- 和讯博客
从电影《决裂》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原创 2008-02-27 09:34:16]   

我对xx后期的电影一直情有独钟,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结,尽管那个年代是一段多么不堪回首的年代,但那个年代,却是我激情燃烧的岁月,那里有我青春的影子。

 

非常感谢海风大哥,他让我找到了那些电影。几天来,我搜索着这些电影,整个人,便也沉浸在对过去的往事中了。

 

《决裂》这部电影是在xx即将结束的时候拍摄的,《决裂》产生的年代应该是四人帮最猖獗的年代,影片的开始,波澜壮阔,影片的主人公龙校长,一叶竹排,乘风破浪,便把我带回了青春的时代——那时候,我的激情,就象这滔滔波澜,不光是我,全国上下有很多人,都满怀着一腔激情。

 

《决裂》讲述的,是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故事。同正规的大学不同,这类大学是专门为农民子弟建起来的,大有一点“送学上门”的味道,学生的管理是采取“社来社去”的培养方式——从当地的农民中招生,毕业后再返回到农村去。

 

影片的正面人物,是锐意改革,坚持开门办学,不拘一格选拔农民子弟上学的龙校长,反面人物是有着多年教育经验,坚持按大学教学大纲实施书本教育,以录取分数严格把“入校关”的潘校长。围绕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对人才认同上的差异,教学内容上的分歧,展开了《决裂》中的故事。

 

社会主义办教育,是为民办学,还是为培养脱离人民大众的知识精英办学。影片选择了为民办学的宗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然,作为xx时期的作品,这部影片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痕迹,特别是一些人物的用语,现在听起来十分搞笑。龙校长说,理论联系实际,是无产阶级的教育,理论脱离实际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我想起我所亲身体会的西方教育,不禁一笑:说句老实话,我觉得龙校长正好把话说反了。

 

如今,我们是xx按照《决裂》中的反面人物——潘校长的思路去办学了:高分数的入学门槛,繁琐而全面兼顾的教学大纲,只抠书本,不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只重分数,不重品德教育的人才培养。所不同的是,当年办大学的人,没有市场经济的观念,所以不收学费,如今的大学,则是瞄准了经济效益,教育产业化了。

 

而影片中的龙校长则xx不同,当农民的孩子因为普遍分数低不能入学的时候,龙校长则“按照农民手上的老茧”来收学生,他要培养的是有文化的劳动者。当一群学生,为了抵御虫灾,耽误了考试,被潘校长勒令退学的时候,这位龙校长及时赶到,充分地肯定了这些学生为农民排忧解难,抢救了几万斤粮谷的精神,收回了关于勒令退学的决定。

 

毫无疑问,xx期间,由于左的思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我的中小学都是在xx期间度过的,对此感受颇深。无休止的“开门办学”,到农村到工厂去劳动,我们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然而,我们却有着美好的童年回忆,捉蟋蟀,打xx,弹玻璃球,打衙役。。。。。。

 

如今潘校长回来了,我们的下一代,从童年开始,每天钻在书本里,没有了天真和童趣。他们每天都在为分数奋斗,家长深掏着腰xxxx出来的孩子,只懂书本,严重的脱离实际,他们可以是做题的将军,但走进工厂,却不如一个合格的工人。他们可以满腹文章,但却同基本的道德修养不搭界。近些年,让我们看一看争考公务员的浩荡大军,就知道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在想些什么,在为什么而奋斗,他们想做的,是呼风唤雨的官吏,而不想同工人、农民为伍。这些现象,又恰恰是《决裂》中的龙校长所担心的。

 

《决裂》是在xx中一炮走红的作品,我们现在看这部电影,好象在看一部可笑的闹剧。可是我在看了《决裂》以后,却恰恰看到了我们现在正缺乏的东西,在《决裂》里,大学办在了农村的山头上,它体现了一种为民执政的思想,学生不顾考试的成绩,一整夜为村里撒药灭虫,他们的品德同现在一心想做官的大学生比起来,天壤之别。看《决裂》,竟然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后我们教育的结症和失败,难道我们不该从这部极左的作品中吸取点什么吗?

 

教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分数挂帅,源于关系到孩子一生前途的高考制度,大学生想做公务员,是因为只有干部,才有铁饭碗,公仆成了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我们目前的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我们现有体制的弊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xx期间,整个社会在提高工人与农民的社会地位,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学生为民服务,我们不会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如果写今天的大学生,放弃考试为农民灭虫害,会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在当今社会里,这样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你说一个大学生,给某某教授送礼,认某某校长当干爹,没人会怀疑,但如果把它写在《决裂》的时代,也同样让人啼笑皆非!

 

经济在进步,公德在倒退,看《决裂》,看到了扬眉吐气的农民,看到了一心为民办学的淳朴干部,再看我们眼下的农村,乡村干部花钱拉选票,老师们在打听学生的家长是个什么干部,校长在忙着给学校争效益,同主管部门领导拉关系,如今的干部,论腐败,即超过了xx时期的走资派,又超过了当年的造反派。xx,把国民经济拉向了崩溃的边缘,而市场经济下的陈旧体制,却把社会的公德,民族的精神,也拉向了崩溃的边缘。

 

《决裂》与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在走两个极端,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或者左,或者右。xxx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时候,大家便成了造反派;xxx打击了当年的造反派,在法律上把贴大字报定为违法行为,彻底地斩断了公众的舆论监督,于是领导们便可以趾高气扬,贪污腐化,肆无忌惮!这就是我们在两个极端上的跳跃现象。历史上凡改朝换代者,必销毁前朝的一切蛛丝马迹,这个传统演变到意识形态上,便是要全面否定xx中的一切,包括《决裂》和《决裂》中所体现的为民办学的思想。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决裂》中的教育,也是一部教科书,看《决裂》,看到了我们当今教育的一些问题,看到了我们在为民办学、人才的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倒退现象,能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改善我们的教育,那么,我们就从翻开这段历史的时候,得到了一些收获。

郑重声明:资讯 【从电影《决裂》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 欧阳- 欧阳的博客-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