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北京_发芽时刻_新浪博客

从北京回到单位快一个月,也很巧正好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本想坐下来好好的总结,总是被各种琐事烦扰,始终没有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总算有一个相对空闲的时间可以自己沉静下来回忆一下了。

去北京其实挺巧合的,也可以说很走运的。黑龙江省十三个地市轮流驻扎北京去工作,说是工作其实不是很忙,可以说是很清闲,也就给了我很多的时间可以好好阅读一下北京,毕竟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在北京住一个月浏览一个月的机会不是很多。去北京的路上也是一波三折,在吉林境内遭遇大雾天气,能见度只有几米,我们的车被困在吉林四平的五里坡收费站,夹在车流当中动弹不得,没有办法只有在服务区住了下来。第二天晚上在山海关又遭遇雨夹雪,一路上糟糕的天气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回家的时候就比较走运了,赶在2号北京下大雪之前离开了北京,据说那场雪是北京近几年来{zd0}的一场雪了。

在北京这座中国的古城里浏览{zd0}的感受就是时刻充斥着文化的气味,漫步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青砖黄瓦高墙,四柱三门三楼的楼牌,黄绿色琉璃瓦的仿古屋顶,朱红色的门柱,怪兽石碑,还可以看到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四合院,四合院门口的石狮上仿佛还记录着当年这里家族的显赫。故宫、颐和园、雍和宫、恭王府、北海等古代建筑群让人陶醉其中,为先人所拥有的艺术成就赞叹不已。同时这里也不乏现代化的建筑,中央电视台、奥运场馆、世贸双子塔、盘古、金融一条街等一个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化建筑艺术的结晶。建筑艺术上对视觉的强烈冲击,让人感到目不暇接,深深震撼其中。在我们所住的天锋宾馆对面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四合院,院门口的石狮饱经岁月的风霜,大门总是紧闭,也没有看见有人出入,后来打听到了,这里是梅兰芳大师的故居,传说梅葆玖住在这里。原来我跟艺术真的很近。

北京人也特别有意思,儿化音,也就是京腔比较严重。总的来说北京人都很热情,问路啊,买东西啊,都很热情很实在。北京人爱较真也是很出名的。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找了我二分钱,这在其他的地方买东西时很少见,我特意问了下收银员,收银员用很xx的京腔很自豪的告诉我这是他们北京特有的。自豪的表情写满脸上。还有一次在地铁站的出口看到俩个北京人推着自行车在吵架,听了一阵子才明白,仅仅是因为自行车倒地后有没有扶起的问题。俩个北京人看来吵了有一阵子,在我们外地人看来,没有什么打不了的,扶起来就是了,可北京人偏偏要分出个对错,直到有一方先认错,另一方才肯罢休,原来他们想要的就是一句道歉。北京人的较真劲头可见一般。在北京的外地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看到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群中很少有北京人,绝大多数的都是外地人。看来北京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天南海北的各色人都聚集到了北京,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在首都电影院还认识一个东北老乡,老乡是双胞胎哥俩中的弟弟,小时就离开黑龙江来到了南方打拼,老乡十分热情,送个我几个李小龙的玩偶,很是喜欢。

北京的堵车问题很让人头疼啊。我们下班的时候赶上车行晚高峰的时候回宾馆,二环和三环上的车龙真正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车水马龙。远远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车灯排成了一条常常的灯线,我们的车辆夹杂其中,艰难的走走停停,往往在路口的红灯处我们需要排四、五个红灯才能通过,而我们回家的路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路口。一次我问司机师傅,为什么不选择其它的小路通行,司机乐了很久告诉我说,二环和三环虽然车行缓慢,好歹是在移动当中,在其他的地方有可能堵得一动不动。北京的交通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但是北京的公交和地铁十分出色。公交的站牌指示非常清晰,个别线路还有车辆行驶的路线图,每个公交站台上的地面上面都清晰的划分出了各个线路的排队候车位置,公交车也总能恰到好处的停在这里误差不超过一米,乘客也大多很自觉排队上车,看不到哈尔滨那种在站台要走很远去乘公交车挤在门口的状况,车里的售票员都很认真的负责报站。我还看到了好多大辫子的有轨电车,处处体现着环保。公交车停靠站台从来只占用一个车道,有秩序的排队停靠,很少见到两个车叠加在一起进站,这样保证了上下车乘客的安全和其它车辆的快速通行。在二环以内的公交车都很大,长长地两截车厢大大的提高了运送乘客的能力,车厢和车体都很整洁,但是在远离闹市区的地方,车辆的新旧,保养和整洁就有了很明显的下降。我去中关村、动批(动物园批发市场^_^)、百荣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服役期很长的公交车,和长安大街上行驶的公交车有了明显的区别。北京的地铁十分出色,有这很多年的建设经验。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想要早回家一定不要选择公交,要选择坐地铁。地铁站里无论哪条线路都很整洁,各种换乘的指示非常清楚,只要跟着满墙的指示走,基本人人都能找到了换乘的车站,不必担心迷路。地铁站里的通风很好,无论车厢里和站台上丝毫没有憋闷的感觉。北京的地铁也是我平时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在北京时正赶上地铁的9号线建设,在工地的外面如果不留意,甚至察觉不到这里要建设地铁站,工地的外面车辆穿梭自如,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哈尔滨也正在建设地铁,为什么汽车总是改道,总是堵车,北京的地铁建设经验很是值得学习啊。

北京的特色小吃,好玩的,有创意的东西特别多。来北京之前听郭德纲的相声提到了驴肉火烧,这回终于尝到了,简单的来说就是长烧饼中间夹碎驴肉末和青菜,我形象的称为中国版的汉堡。可惜的是没有吃到姚记炒肝、全聚德的烤鸭,也没有去簋街上面品尝到麻小。临走的几天去了有名的南锣鼓巷和烟袋斜街。看到这里新奇有意思的东西给人很多灵感。简单的一个便签,外面用牛皮自制一个封皮,就看起来别致古朴。不用的两个软盘之间加上几张纸,再用圆环穿在两边就成了一个便签本。废弃的水管拼接成人型,在按上灯泡就成了造型独特的台灯。还有用陶制成的形状怪异的笛子,演奏师吹出的《后来》非常好听。用小学课本当封皮的练习本,上面写着葵花宝典的空白笔记本,用几个扭曲的勺子焊接成的非主流工艺品,印着各种创意口号图案的T恤等等一个一个的创意产品。杂客、兴穆手工、陶笛公社、火柴天堂、一果一朵等等一个一个的创意小店,浏览其中,乐在其中,陶醉其中。文宇奶酪非常有名,双皮奶和红豆奶酪是游人必吃的甜品,哪怕大冬天排半小时的队伍也值得,烟袋斜街的台湾小吃也不容错过,点一杯珍珠奶茶吃一串贡丸,看看大街的游人别有一番情趣。

在北京也顺道体验一下了购物之旅。西单、东单、王府井、动批、秀水、世贸、百荣、天意、燕莎等等逛的不亦乐乎。时尚的国际品牌,休闲品牌,运动品牌,还有奢恀品牌,应有尽有,在这里你可以十万块钱买一件衣服也可以一百元买一身衣服,在北京你总会找到一种适合你自己的穿衣方式。

文化的都市,创意的都市,文明有序的都市,现代时尚的都市,充满了魅力和幸福感的都市,这就是北京的印象。

北京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你可以看到挂京V牌子的车子,或许温总理就在里面呢。各种xx牌子大使馆的车,都可以见到。记得刚到北京的时候,随便在驻地逛逛,就看到了财政部教育部国家信访总局,真是随随便便的就是一个部级的部门。文化氛围就更不比说了,每个电影的全国首映式差不多都会选在北京开始,可以去参加《三枪》《十月围成》的首映,可惜抢不到票啊,在月底演唱会扎根举行,那英、陶喆、张惠妹、邓丽君经典十年等等演唱会都会举行,差不多每个月都能听到演唱会,还可以看《盖中盖》《翠花上酸菜》《索马里海盗》等一批优秀的话剧,可以看到邓超反串的演出哦,如果都不喜欢,你还可以去德云社、天桥剧场听相声看杂技,去老舍茶馆喝茶看皮影戏,还可以去工人体育场参加国安中超夺冠的庆典。总之就是丰富你各方面的文化。这或许就是多姿多彩的北京吸引人的地方吧。

北京好像一个舞台,聚光灯照耀的地方歌舞升平,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同样是污水横流。它可以提供给你多姿多彩的生活,各种发展的平台,给你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甚至是一夜暴富。同时也会给你带来烦恼,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工资总是不购花,物价总是很贵,交通总是很堵,梦想有个北京户口等等,尽管这个城市的房价让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可是还是吸引了很多人来北京发展谋职业。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真的看到了很多等待获得一个小角色的群众演员,王宝强就是他们的前辈,同样他们也怀揣着和王宝强同样的梦想,要出名要出人头地。记得那天看完完场《2012》,从电影院走出来坐地铁回家,那时已是将近午夜零点,本以为会冷冷清清没有人,没想到地铁里面挤的像沙丁鱼罐头,我当时就想他们是干什么的?总不会像我们一样是无所事事的游客吧,从他们匆匆的脚步中我看出他们是一群早出晚归为生活奔波的人,那些聚光灯不属于他们,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角落,默默无闻的生活。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北京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印象北京_发芽时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