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寺的故事-济南的泉-搜狐博客

 云台寺的故事

 文/片 陈明超 雍坚

   自注:本文发表于今天的生活日报

    芦芽岭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东南。在芦芽岭南云台山的山坳中,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云台寺。云台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中最重要的古迹是一组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因偏居一隅,关于云台寺的来历、摩崖造像的建造者以及寺内其他古迹的渊源,世人众说不一。笔者曾两次到这里考察,现结合寺内碑刻记载对云台寺的历史加以还原和解读。

    大诗人李攀龙曾来此一游

    明代,济南诗人辈出,边贡、李攀龙、殷士儋,许邦才合称为“历下四诗人”。 他们中,最有名的诗人当数李攀龙。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先后任过刑部主事、历任郎中、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官至河南按察使。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社论诗,是明代文学“后七子”{lx}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他所著的《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明嘉靖三十五年,时任陕西提学副使李攀龙弃官回到故乡济南。当年冬天,闲来无事,李攀龙便和同为“历下四诗人”之一的好友许邦才相约一起到港沟芦芽岭的云台寺(天井寺)小游。李攀龙作《同许右史游南山天井寺》一诗,称赞这里的美色说:“古寺马蹄前,荒山断复绵。阶危孤石倒,崖响乱泉悬。”许邦才随之唱和道:“千峰寒色照骦 裘,岁暮还堪载酒游。初宿南岩天井寺,便听一夜石泉流。”

    云台寺和德王府的渊源

    李攀龙和许邦才之所以选择到这个偏僻的云台寺游玩,与德王府大有关联。原来,明正统年间,有一个叫做道山的和尚云游四方,看到这里寺基废弃却景色幽深,遂决心在此重建古寺。道山近五十年的苦心经营,到成化年间,云台寺佛殿僧房才大致完工。道山又在寺东悬崖之间雕刻了石佛三尊、菩萨七尊以及伽蓝、土地等造像,使得整个寺庙变的“黄金丹砂璀璨、金碧辉煌映瞻”。基于此,道山的功名远播四方。

    这一来就引起了济南城里德王府的注意,明成化二十年,王府皇亲魏郁和四周信众一起出资,请来了附近千佛寺碧空法师、观音寺入庵法师和福圣寺大渊法师等高僧共禳法事,并由章丘的头号石匠刁嵩为道山立碑,以志其功。云台寺借此成为一方观瞻,并与德王家族产生了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当时许邦才刚升任德王府右长史不久,他邀请李攀龙来这里游玩,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云台寺始建于元代

    在道山和尚开凿云台寺摩崖造像之前,云台寺已经存在。根据现存石刻碑文记载,云台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山建寺”,因周围四季鸾腾,雾气缭绕,宛若云台,所以名云台寺。又因为寺庙位于天井峪,东临芦芽岭,西连孤月山,南靠天平寨,北枕锦洋湖,恰如置身天井之间。所以又名天井寺。顺着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山门隐约,进得山门,只见半月形的悬崖回环在半山腰,云台寺依崖而造,崖畔泉水随处可见。最xx的是历代方志中均有记载的玉漏泉,泉在寺西悬崖下,犹如颗颗珍珠滴落,回音山峪间。玉漏泉之南,还有南北二泉,现在都叫甘露泉,三泉齐发,正是李攀龙和许邦才诗中所描写的“崖响乱泉悬”和“便听一夜石泉流”。

    在道山和尚开凿云台寺摩崖造像之后,云台寺又进行了历次扩修。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云台寺的僧众为了保护摩崖造像,在石崖上依山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雄xx殿。明崇祯年间,济南孝廉张经重修云台寺关帝庙,自此,这座寺院成了佛道两家的道场;其后在清康熙年间,胡文显又重修云台寺山门及关帝庙,使得云台寺绵延得续至今。

    云台寺佛像毁于何时

    近年来,云台寺经过整修,重新恢复了香火。云台寺内,明崇祯年间修建的石砌雄xx殿尚且存在。宝殿高约七米,为穹顶结构的无梁殿,殿内有三层石窟造像,多是道山和尚时雕凿。在最下层的三尊佛像两侧,后人又补刻两尊比丘,共计17尊,皆栩栩如生。在济南各县市区范围内,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明代摩崖造像。 正因如此,早在1985年,云台寺便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仔细观摩这组佛像,细心的游客还会发现,{zd2}层几尊佛像有修补痕迹,最明显的是底层中间的坐佛,其头部和右臂都是用石膏还原后又涂了一层水泥?但凡遇到这种情形,很多人便会凭直觉断言,这是“ xx” 时被红卫兵破坏的。 其实不然,济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王建浩先生在1965年曾拍摄过一组云台寺的照片,那时“xx”尚未开始,而照片上,下层中间坐佛的头部和右臂已经被破坏。

    云台寺佛像究竟毁于何时,志书上没有记载,尚待进一步调查考证。需要一提的是,今天,在寺外山路间,闲置佛像一尊,当是寺内旧物。它原来具体位于何处,不得而知。

    云台牡丹缘何“不下山”?

    在云台寺周边的村子里,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云台牡丹不下山”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云台山内大殿前,原有白花紫蕊的牡丹两棵,有几百年的花龄。很久以前,当地有个财主看好了这两株牡丹,硬是派人在晚上把它们挖出种到自己家中,想借此装点自己的门面。第二天,他便邀集名人富绅来家中赏花。可是,客人们到了以后,发现财主家的牡丹不光不开花,连叶子也开始枯黄。众人赶紧劝财主把牡丹送回云台寺,否则于己不利,财主顾不得面子,只好让人又用八抬大轿把仙牡丹送回了云台寺。

    可惜的是,1970年这两株百年牡丹惨遭人为毁坏。此后,人们又在原处栽下两株牡丹,结果新栽的牡丹生长健旺,年年盛开。看来,云台寺土质和气候条件尤适宜栽种牡丹,加之有玉漏泉泉水的浸润,所以牡丹能在此存活数百年,年年盛开。这恐怕是“云台牡丹不下山”的自然原因。

郑重声明:资讯 【云台寺的故事-济南的泉-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