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捧香茗半盏,静坐阳台之上,放松了身心小憩,听林泉天籁,看山色空蒙,便觉神清气爽,有无边风景扑面而来。
家居城南,且阳台面对南方,这风景自然便属城南。也因为墙壁等的遮挡,视野必然受到限制,所看到的,也只是城南一隅。但恰好是这个限制,使风景如同镶嵌在镜框里面,带上了图面的味道,细观慢赏之间,竟然别有一番风味。
正南面最为高远处是白沙岭,因为巨大,反而不觉险峻。白沙岭高入云端,属于县域{zg}点。登临其上,应该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但现在人们奉行的是“到哪座山头唱哪首歌”,喜欢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这豪迈就打了折扣。放眼白沙岭,因为距离较远,难以看出峰峦的具体轮廓,但却也知道山中煤矿丰富,有一个很兴旺的煤矿企业。白沙岭西北面有一峰与我面对,蛇走蜿蜒般渐行渐近,刚显出一些雄奇来,却又随之徐缓延伸,斜插到关河。白沙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却峻峭xx,绝壁危崖高耸,奇峰怪石林立,道道山脊直插谷底。随着山势徐缓渐近,临近山脚,便可以隐隐约约辨别得出树木岩石了,但“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那山坡上游走啃食的牛羊,倚石而坐的牧人,是无法看得清楚的。即便是古木巨石,要看清楚大致形状,也还需要极好的目力。谷底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潺潺涓涓地流淌着。此带地处黄连河瀑布群下部,谷底的清溪,便是黄连河景区那些激流飞瀑汇集而成。“树接前山暗,溪接瀑水凉”,那清清的溪流,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一样冰凉彻骨。
过了小溪,便是翠屏山麓的一段弧形起伏的缓坡。缓坡往北蔓延过来,是零星散落的一些村落。小径田垄交织,房舍篱院错落。良田沃壤上红绿间杂,生机盎然;树林杂草间狐兔出没,鸟雀乱飞。时见炊烟袅娜,禽畜游走。时有农夫荷锄,村妇负箩,怡然而行。颇有几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原始风味,因为处处清溪纵横,“凿井而饮”就改作“导泉而饮”了。缓坡往下延伸,直抵关河。在这一段缓坡上,有三条公路整体上呈南北向并行。最上一条是黄连河瀑布群景区公路,中间一条是南进城路,最下面一条是218省道和213国道的合一,也是出滇入川的要道。因为山势起伏交错的缘故,在阳台上俯视,只能看见黄连河景区公路的一小段,在树荫中露出半截如白蛇般。晨晚时分,跑步散步的,赏景遛鸟的,往来不息,颇为热闹。南进城路是从国道上分岔而来,但视野内这一段却与国道呈平行状。由于国道是沿关河河岸而行,所以南进城路、国道和关河就形成了三条凸凹一致、弧度相似而平行并进的曲线。“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由于山势起伏较大,峰岭凸凹交错,关河便如扭曲滑行的长蛇一般,成了若干近似圆曲弧线的连接,使南进城路、国道和关河,形成了三条呈大弧度平行并进的曲线。直线是力,曲线是美。曲线之美,在女性人体上就得到了xx的体现,而这三条平行逶迤的硕大曲线,更是以夸张至极的手法,把曲线之美张扬到了{jz}。
作为大关标志性河流的关河,自然更有其独特的魅力。仅就目光所及一段,也可略窥一斑:河岸花草繁杂,疏林掩映,菜畦青葱;河沿巨石参差,立卧不一,形态各异;河里鱼翔水底,鸭随波动,鸟逐浪飞。岸上是青山巍然静立,街巷曲折回环;水里却山峦随波晃动,桥影逐浪起伏。“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陶渊明至此,必然抚髯含笑,朗声吟诵“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妙句。
过了关河的西南面,是蝙蝠山,据说是因为形似蝙蝠而得名,其冬天的景色被誉为“银蝠积雪”而成为一大胜景。我没有登临过山顶观看,也不知其主体形状,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一面扇形的山屏,伸出一个状如鸟头的山嘴而已。若是在皑皑白雪覆盖之下,其景之美固然不容质疑,但要说形似蝙蝠并进而得出“银蝠积雪”来,确实需要辅以超强的想象。真正美得让我诧异的,是蝙蝠山上岩层的分布和纹理。数重岩页紧靠叠加,合成一岩层,大致呈水平状横缠着整座山峦,往上经过一段斜坡,又是这么紧靠叠加的一层横缠。如此反复直至峰顶,犹如束着若干腰带一般,使整座山显得俊朗异常。与之对望,不觉就想到了辛弃疾《贺新郎》中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与蝙蝠山顺关河并立的,是笔架山。笔架山虽然只看得见一个小角落,却也颇见气势了。蝙蝠山后面的山,重峦叠嶂,更为高大雄伟,但因为被遮挡了绝大部分,加之距离较远,所以看起来并不特别惹眼惊人。但乌蒙大地“一山连一山”的特征和古谚语“山外有山”的哲理,却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蝙蝠、笔架二山之间,山脊犬牙交错,形成了曲折幽深的沟壑。“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拦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壑底的小溪曲折蜿蜒着艰难突进,奔入关河,流进金沙江,最终融入了博大辽阔的海洋。沟壑两旁的山势平缓处,是一些村舍人家。想来逆溪而上也是如此,虽然因山的遮挡看不到房舍,但“万里入无径,千峰掩一篱”,从山间飘升的炊烟和隐约的犬吠中,即可感受到村落人居的气息。
家居小城边缘,自然说不上远离尘嚣。然而,静坐于阳台之上,盈满眼帘的是“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的绝美之景观,萦绕耳际的是“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的天籁之乐音。极目远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山围四屏,层峦叠嶂,林木深深;回眸近观,“蜂怜杏蕊细香落,莺坠柳条浓翠低”,阡陌交错,草繁花茂,鸟语啁啾。一种“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扬花触处飞”的陶醉之感油然而生,诸般凡俗的苦痛,竟浑然忘却。
不论季节如何更替,自然总是赐我们以无边的风景,总是以如画似诗的山水,濡染着我们的身心。这份厚赐如同蜜蜂采粉、蚂蚁积食,细微却恒久。身处阳台之内,心游尘俗之外,仰望郁郁苍苍的碧绿群峰,静听风激林泉的悦耳天籁,顿觉思接千载而心旷神怡,灵台澄明而俗念全清,仿佛已与天合气、与地合灵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