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地上的文化气象(下)_十年灯_新浪博客

桥梁工地上的文化气象(下)

 

    在大都市,高楼和水泥预制板把人们互相隔绝着,习惯带来的惰性使我们对远离大自然,对听不见鸟叫看不见树林已视为平常,负离子发生器的出现使人们更加麻木,以为从此以后在自己的斗室里空气便会永远清新。


  “在桥梁工地上一直和大自然为伴,天天望着辽远的天空,晒着明媚的阳光,看着荒凉的野地,但却远离了人群。因而我们寂寞、思念、向往,也麻木,但当走进我们再造的大自然时,心情却会豁然开朗起来……”青岛海湾大桥一位员工发在博客上的话,很是意味深长。


  这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功能不仅是为人解脱困惑,还有其他很多……

 

 ■ 载《齐鲁周刊》总第523期  《齐鲁周刊》记者  解永敏  赵方新 

 

感受着寂寞,也体味着欢乐


  “真盼着你们来,你们的到来能给我们一些城市的信息。当然,也会把我们很实在地介绍给城市里的读者。”说过这话,中铁山桥集团青岛海湾大桥钢箱梁工地上的项目经理王树枝很爽朗地大笑起来,他称记者是“使者”,像经常光顾于他们工地上的那些海鸥,虽然一眨眼不见了,却能留给他们很多遐想。


  王树枝的这种形容让记者感觉很逗,但仔细想想“使者”应该是他们,他们亲手把跨海大桥建设起来,就像使者将美丽栽种到了人间。“今后青岛的这美丽一景,什么时候说起来都有你们的功劳。”


  “那我们都是‘使者’,在这里‘使者’可以通用。”大家称王树枝为诗人经理,他也的确喜欢写诗,参与过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小桥梁建设,用他的话说走到哪里“都是其乐融融,因为自己不乐别人不给你乐,再苦再累,只要把它当乐子,也就成了开心”。那一刻,他是趴在一个凳子上与记者对话,因为“腰一直在疼,有时疼得整夜睡不着”,可为了不耽误工期,只好“忍一阵子再说”。


  “以人为本,追求{zy1},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王树枝忘不了向记者述说中铁山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里的关键词。他很骄傲地称,中铁山桥集团是中国最早的桥梁开发、设计、制造、施工企业,创建于1894年,被喻为中国“钢桥”的摇篮。“从1899年生产制造出{dy}座钢桥的100多年来,已制造各类桥梁2800余座,目前世界上跨度{zd0}的3座斜拉桥均由山桥制造……”他像是忘了腰疼,很忘情地讲述起了山桥集团与中国{dy}条铁路和{dy}座铁路桥的故事。


  “嘿嘿,是不是有点为企业做广告的嫌疑?”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让人到厨房将一男一女两个厨师喊到记者面前。“其他我不说了,关于企业文化的事他们最有发言权。”


  王树枝喜欢写诗,有时候也喜欢喝点洒,所以做事就带有诗的意境和酒的境界。钢箱梁基地这么一大家子,他说自己只管提供舞台,他们管唱好自己的戏,实施层、执行层管今天,我还得管明天。思路这么单纯这么爽,一如加了冰的一杯红酒。


  由此,记者喜欢上了这位笑起来很爽朗,腰疼起来同样龇牙咧嘴的项目经理,很想抽个时间和他更深入地聊聊生活,聊聊文化,还有诗和酒。


  “平时有时间到市里去逛逛吗?”女厨师叫钱立平,她说今年整30岁,能“到海湾大桥建设工地上来当一名厨师挺骄傲,特别是在王树枝经理手下,更是如此”。


  “从这里到市区虽然几公里,但我们在四方港区,中间隔着高速路,出行不是很方便,逛街的时间很少。”她戴着厨师帽,穿着厨师服,看上去就像城市大饭店里掂勺大师傅。不同的是城市里的大师傅脸上没有笑容,都很严肃的样子,好像不严肃就显不出厨艺的一级或者二级来,而她不笑不说话,无论是对记者还是对其他人,xx是一个乐天派。


  她来自安徽农村,灵动的小个子,瘦削的瓜子脸,那对能说话的大眼睛好像占据了脸部的半壁江山。看着这半壁江山的大眼睛,记者想起了潘长江小品里的一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就是这样一双眼睛,才使得她脾气那么好,谁见了都想和她多攀谈几句。


  她说这些年一直跟随老公在工地上生活,以前在附近做过服装,做过鞋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钢箱梁工地做厨师,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爽!


  男厨师是钱立平的师傅,叫陈连生。


  52岁的陈连生曾经走出国门,在法国巴黎13区当了三年多的中餐厨师。“是跟着别人在法国开餐馆,一是想赚钱,二是想把中餐文化介绍到法国去,其他并没什么。”来到钢箱梁工地上当厨师同样是个偶然,陈连生说从法国回到青岛继续开餐馆,{yt}王树枝突然就派人找到他,问能不能给海湾大桥建设者当厨师?“王经理特别有吸引力,与他一见面我的餐馆就不想再开了,干脆从城里跑到这有些荒凉的工地上做饭炒菜,还有唱歌摄影……”


  这也是钱立平想说的话。他们告诉记者,钢箱梁项目工地是青岛海湾大桥所有项目工地进场最晚、建设最晚的一个,但却是“让人感觉最快乐的地方”。他们称最忘不掉的是业余时间大家一起到海边摄影,五一到刘公岛“放风”,在住处做贴画……“这些都要进行比赛,摄影作品要展示出来,刘公岛回来要写出自己的语录,从而激发生活和工作热情,提高境界。”


  钱立平说她拍了好多照片,其中一幅叫“老人与海”的照片,看上去“并不怎么起眼,却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评了个三等奖,还发了奖品,那是自己{dy}次在工地上得奖,感觉就像考上大学差不多”。钱立平并没有考上大学,她竟然把一幅摄影作品在工地上获奖的感受比作“与考上大学差不多”。这话让记者想起了童话里的类似故事:骄傲的公主对追求者说,你必须在多少天内蹚过99条河,翻过99座山,打败99个硬汉,然后取到宝藏见公主……钱立平就是一个骄傲的公主,从没好好拍过照片的她举着王树枝经理提供的照相机,拼命地把心中最美的画面拍下来的同时,也将快乐定格在了她那对能说话的眼睛里。


  在展示摄影作品的宣传栏旁边,记者看到一帧不知出自哪位员工之口的语录:你在别人看不到时表现出的美德和文明最值得欣慰。王树枝说这样的语录随处可见,搞活动留下语录已成为每个员工的必修课。“开始时并没想太多,后来通过活动把员工们的感情、心理、信任等问题解决了才明白,如果把多元的企业文化串起来,就是一部现代企业管理宝典。‘老人与海’是一幅摄影,也是无数人的心灵。在这里感受着寂寞,也体味着欢乐。刚来时许多人不愿意坚守,毕竟荒凉、寂寞、苦累,现在如果谁说你今天回去吧,今后再也别来了,可能一行清泪立马挂在脸上,因为这样的话让人没了信任感……”


  
苦不怕,累不怕,没有美丽最可怕


  “青岛海湾大桥工地上的文化建设真可以用突飞猛进来解释,不说别的,单就这花园式的驻地和晚上随时能够看电视、白天随时能够打开电脑上网,几年前是很难想象。”说这话时,青岛海湾大桥第11合同段项目部工委书记廖炎光声音低低的、速度快快的,好像习惯性地合理支配着他的声音资源,又好像要在单位时间里销售最多的语言,以便更及时地把他的团队的{zj0}表现介绍给记者。


  记者用了一个并不恰当的词:销售。从xx转业后一直坚持在施工一线的廖炎光,身上始终带着一股军人气质,他告诉记者,为把驻地建设成花园式标准,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像打造美丽的青岛海湾大桥一样打造工作、生活环境。记者来了,就想把中铁大桥局中标的第11合同段的情况“销售”出去,“让大家知道我们没什么不好,美丽的海湾大桥是伴随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产生的。”


  8台混凝土搅拌车一字排开威风凛凛,5台布料机阳光下泛着金光整齐划一,整个施工场地和办公区找不到一颗石子或垃圾。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设备已使用4年有余、灌注混凝土达70多万立方,你一定会睁大了眼睛发问:真的吗?


  千真万确是真的。记者是第二次到中铁大桥局青岛海湾大桥第11合同段项目部采访,两年前就曾被这样的情景震撼过,如今再一次来到这里,依然被那一直保留着的情景震撼着。但在项目经理部办公室主任潘兆军从容的谈话中,却听不到一丝骄傲的意味。“工完料尽场地清,这是规矩,做不到这点这个班就不能收工。”


  言简意赅,潘兆军与廖炎光一样,很有点令行禁止的将军风范。他的话时时透着无穷的军人魅力,他说团队力量是无穷的,曾经“参与过杭州湾大桥建设,合同额达15.6亿元的海上两公里长的工程提前一年完工,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同样会保质保量完成”。


  第11合同段十分重视细节,“善于从一点一滴做起,刚进场时周围像猪窝一样,烂泥巴加上臭气熏天的城市垃圾,任何设备都没办法运进来,汽车刚刚开到边上轮子就陷进去一大半。”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方方正正的小院里长满了月季、美人蕉和白玉兰。雨后初霁,小院里翠色一片,繁茂、艳丽、齐整的花树将环境点缀得十分美丽。青岛市交通委一位领导曾到这里视察,被其景色所震撼,称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象,就知道背后有一支能打硬仗的海上铁军”。


  廖炎光告诉记者,员工们对每一株花卉都十分珍爱,出差或回家探亲,发现好的花种或好的花苗,会不远千里带到工地上精心栽培。“说起来这仅仅是个环境问题,但通过环境培养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境界。苦不怕,累不怕,没有美丽最可怕。”


  在中交二公局承建的海湾大桥第7合同段,我们更是体味到了“没有美丽最可怕”的另一种景象。


  第7合同段担负着大沽河主航道桥、合同总额7.19亿元的大桥工程。“那是一座{zd0}跨径为260米的独塔自锚式分离双箱梁悬索桥,全长610米,主塔为独塔,高达149米,是海湾大桥上的{zg}塔。航道桥建成后,总高149米的主塔将成为大沽河航道桥的主要标志物,而大沽河航道桥也会因此成为海湾大桥的标志性建筑物。”第7合同段支部书记刘宏称,由于主塔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为满足施工需要,比较各种施工方案后他们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液压自爬模体系进行施工。据测算,大沽河航道桥箱梁由22种55段钢箱梁装焊组成,其中{zd0}梁段重达1000余吨。


  担负着如此艰难的工程,员工们依然忘不了追求美丽,“除把荒凉的驻地建设成花园,还忘不了把工作点尽量美化,用粗枝大叶的手做绣花一样的活。”刘宏告诉记者,目前主塔有近300名工人施工作业,在高塔上施工每次上去要4个小时才会下来。“人的天性使他们目光里充满了渴求,在晒的发烫的几平方米的承台上孤独地看着天空,盼着缝隙里几棵长不大的小草能给他们一点绿色,甚至都想把雪白的米饭撒在脚下,期待着有海鸥或其它什么鸟儿来啄食。那一刻,以为海鸥是世界上{wy}最美丽的鸟儿。”


  刘宏这样说的时候,记者突然想到在大都市,高楼和水泥预制板把人们互相隔绝着,习惯带来的惰性使我们对远离大自然,对听不见鸟叫看不见树林已视为平常,负离子发生器的出现使人们更加麻木,以为从此以后在自己的斗室里空气便会永远清新。从一种自然走向另一种自然,生出来的同样是困惑。因此,还是廖炎光那句话说得好:“苦不怕,累不怕,没有美丽最可怕。”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桥梁工地上的文化气象(下)_十年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