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他信浮沉击中泰式民主软肋

作者:安替

今年泰国新年(4月13日-15日),曼谷街头不再有欢乐的花车和泼水的人群,而是在全世界媒体的直播下,政府xx与泰国前总理他信暗中支持的“红衫军”展开的巷战。以双方伤百余人、死亡两人为代价,“红衫军”终于被驱散,对政府机构的围攻被解除,过去5天震惊国际的政治混乱,暂告结束。

表面上看,“红衫军”通过迫使东盟峰会取消,让亚洲领导人纷纷紧急撤离,达到了对现任总理阿披实的羞辱效果,也让整个国家形象在世界上蒙羞、拖延了泰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但仔细分析,这一战役,真正的输家还是躲在幕后发号施令的流亡者他信,对整个泰国政治,则是一次打破恶性政治循环、深化民主制度的契机。

毫无疑问,这次“红衫军”起事,是一场不折不扣“他信的报复”。双方仇恨的起点还要回到2005年9月,当时华裔富商林明达无法忍受老友他信当时的贪腐,毅然发动“人民民主联盟”运动,号召支持者xx走上街头,立誓xx他信政权。参加“民盟”的曼谷中产阶级抗议群众都身穿黄色T恤,表示对国王的忠诚。林明达的“黄衫军”声势如此浩大,以至于台湾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都亲赴曼谷考察,之后在台北复制了一场同样壮观的针对陈水扁的“反贪腐”围城大行动。

虽然获得了媒体支持,但“黄衫军”无法轻易撼动他信的政治基础。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长期以来,国王、军人、议会政党是参与泰国政治的主要三股力量,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完善的民主:民众选出的民意机构,并没有获得在国家政治事务中的最终发言权,军人常常会以保卫国家的名义干政。历史上军人xx、政府下台、国王仲裁以{zh1}平息争议的例子层出不穷。过于频繁以及不正常的政府更替,导致民主社会的主要动力——政党——缺乏稳定性,因此政治学者认为泰国政党还处于“党魁主义”阶段,政党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纲为基础,而是建立在党魁本人的影响力上。

因为整个xx指挥系统、议会系统、法律体系和公务员体系都位于首都曼谷,而政党影响力并不如正常民主国家那么大。因此长期以来,泰国大选以及整个国家政治,更多的是一种首都游戏,和占70%人口的外省农民关系不是很大。但电信大亨他信首先打破了这个传统,不再玩首都游戏,而是按照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则,把自己的政治民意彻底建立在农村。在整个选举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信走在法律灰色地带,运用买票的选举策略,以及对农村选民的慷慨承诺,唤起了农民的参与政治热情,于2001年获得政权。成为总理之后,他在政策上对农村大力倾斜,农民开始相信,他信的确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因此成为他信忠实的跟随者。让他信在历次选举中,获得了“自动多数”的统治地位。

郑重声明:资讯 【《东方早报》:他信浮沉击中泰式民主软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