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分析,透出导弹中段拦截实验之不易
近日,中国突然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导弹中段拦截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导弹拦截住没有?效果如何?为何在对台军售的敏感时刻对外公布?这些问题一概不知。听到这则消息后,本人就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今天看到一则新闻:xxx签署通令为完成重大科研任务xx记功。看后,仔细一猜摩,发现了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从侧面透出导弹中段拦截实验之不易。

该新闻大意是:xxx日前签署通令,给
8个单位、14名个人记功。涉及的单位主要是两个发射导弹的xx,以及参加实验xx的多个单位的少量工程技术人员,及装备配套实验人员与协调指挥人员。最令人奇怪的是居然给军医大学、相关医院医生记了大功!最明显的是给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的医生记大功!其中,在记名一等功的6名人员中,竟然有1名是医科大学校长;在记名二等功的3名人员中,医院医生占2名!在记名三等功的4名人员中,医生又占1名!真是奇怪啦,导弹中段拦截难道主要是医院医生完成的?这不可能!

仔细一思考,发现此次实验可能有重大伤员出现,主要涉及耳鼻喉头颈外科!伤员中很可能有重要的科研工作者,而且伤势严重,很可能生命垂危(也许就在立一等功的科研人员名单中)!如果仅仅是医治普通战士,如果仅仅是普通伤病,医院不可能有这么多医生立功受奖,更不可能立一等功!单从医院系统有如此多人立大功,可以发现,此次实验成功,科研工作者以不惜生命为赌注,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科研工作者之不易!暴露出此次实验之不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科研人员受伤?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一个可能:中毒,受灼伤!究竟什么毒?什么伤?请先看下图






图:解放军发射东风导弹图



看图,只见导弹从崇山峻岭中拔地而出,蔚为壮观,美极了!可是,你注意到地面的烟雾颜色了吗?一定注意到了,因为很好看。但是,你想过为何不是黑色烟雾?或者白色烟雾?或者红色烟雾?而是综红色烟雾!问题就在这里!这棕红色烟雾就是高中化学课本中讲过的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的混合气!一氧化氮(NO)是无色的,遇到空气中的水汽会形成白色的淡雾,一氧化氮(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O2)会迅速转变为二氧化氮(NO2),而二氧化氮(NO2)是棕红色的,遇到水会变成硝酸!二氧化氮是有毒的,硝酸对生物是有腐蚀性的。如果硝酸浓度大,腐蚀性更强。xx的强水、王水都有浓硝酸的身影。

而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又是怎么来的?当然是导弹点火后产生的,也就是导弹里面的推进剂爆炸时所产生的,这也说明我们使用的是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当然也是最难掌握,也是{zxj}的技术。

这就是说,当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的时候,会在周边形成一个被有毒气体与硝酸酸雾所包围的覆盖区。所以,我认为:战略导弹xx发射中远程导弹的时候,一定是远离发射区,至少是要装备防护服的。

那么现在可以猜测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生获得此次4/14的立功受奖数量?很显然是二氧化氮中毒与硝酸灼伤!当然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医治啦。


那么,对于防护知识,想必发射xx的普通战术都知道,更不要说科研人员了。又是什么原因让远离发射场的科研人员中毒受伤?只可能是一个:那就是导弹发射不稳定,需要现场查看!也就是有《沧海》剧中科学家马建成在建长波台时挺身而上,冒生命危险到高压仓亲自观察问题一样的可歌可泣的场景出现。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记一等功实在是实至名归!

至于发射xx荣立一等功,还是有点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也许不就是一次特殊意义的发射吗?也许记二等功还比较恰当,记一等功还不太明白。除非有特别感人的事迹,那就是:也有许多人受伤?或者这次能准确撞击,要依靠双方xx的xx打击? 如果是这样,也就无话可说了。当然,如果是这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弹中段拦截,也必然是万里长征{dy}步。

向参与研制的科研工作者致敬!中国的强大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当然也需要具体工作的人员,比如导弹发射xx来共同完成。

导弹中段拦截,确实很不容易!


郑重声明:资讯 【一则新闻分析,透出导弹中段拦截实验之不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