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渠道足够丰富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信息的整理和组织,网络工具开发者,应该如何因应这个趋势,开发出恰当的工具,提升人们管理信息的效率?!上篇我们回顾了“反刍”这个词,这次来我们看看“信息反刍”。
1.多胃动物 vs. 多层次的信息处理
多胃动物的每个胃的功能是不同的,按此类比,人类也应该自觉地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工具分门别类一下。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处理机制,从面的广泛获取,逐步进阶到点上的深入探究。
2. 瘤胃中的微生物 vs. 信息发酵过程的催化剂
在瘤胃和其他两个前胃中生活着许多xx、原生动物和xx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其他动物无法消化和吸收的许多糖类(如纤维素)分解。那么,人类的信息发酵过程的这些微生物是什么?信息催化剂是什么?
在我们广泛接受信息的{dy}阶段,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从海量的信息中诞生一些自己的灵感?触发我们对信息产生回应,进而采取下一步的信息行动?我觉得目前的社会化信息互动正在扮演这个角色。
在社会化信息获取的环境中,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受他们联系人的行为的影响。Google Group里的其他人的讨论、Google Reader里其他人Share出来的帖子、Twitter里滔滔不绝的消息。。。这些你的联系人形成了你的社会化信息获取环境。在整个环境中,你的联系人说采取的每一个微小的信息行动,拼成一个整体,为你展现出一个全景,引导你辨别当前的信息焦点。正是你的联系人,在扮演你的信息发酵过程的催化剂。所以,不定期地进行联系人的管理,取消对某些人的Follow,订阅新的联系人,这些可以算是对催化剂进行微调。
3. 小部分食浆的反刍 vs. 信息反刍
食浆在瘤胃和网胃之间不断地传来传去。通过网胃与瘤胃前庭之间的反向的蠕动小部分食浆会被反刍到口内被继续咀嚼和下咽。与此类似,我们也应该对一小部分信息进行反刍,把一些旧的信息,重新拿到当前,继续咀嚼和下咽,让自己彻底地消化这些信息。 社会化信息获取环境有好有坏,好的一面上面已经说过了,你的朋友是你的信息过滤器。坏的一面是,当前的许多社会化信息获取工具,都是基于时间序列这一个机制设计的。而且,这个机制几乎有愈演愈列的倾向。
首先是Blog工具,它改写了传统的出版方式,以时间序列来组织出版内容,简单易行,极大地降低了个人在线出版的门槛;接着是RSS阅读器,在Blog兴起之后,RSS阅读器也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养成许多人以订阅RSS feed来获取信息的习惯;随后是Friends Feed(朋友动态)的兴起,当社交网络兴起时,社交网络设计一个朋友动态的页面,将联系人的所在所为按时间序列投递给每个用户;接着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和生活流 (Lifestream)聚合服务的发展,将这一趋势几乎推到了{jz}。
当人们获取信息的频率缩减到按秒为单位,后期处理信息的压力迅速倍增。传统媒体养成人们按日获取信息的习惯,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将实时(Real time)信息获取推送给人们。
如果你感受到信息碎片过多,开始有信息焦虑的感觉时。{zh0}的方法是,放缓获取信息的速度,增加信息反刍的频率。例如,聚焦几个对个人发展有帮助的主题,在你订阅的朋友的Blog中,翻看他们2年前、3年前写的Blog帖子。温故而知新。
4. 食物的颗粒度 vs. 信息的颗粒度
网胃具有“过滤”的作用,粗的和大的食物留在网胃中,只有碎的食物才进入重瓣胃。信息和食物类似,有不同的颗粒度。举例而言,一则关于某个公益组织的新闻,可以算是颗粒度大的信息;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IT技术,这样的信息,颗粒度就可以算是中等;而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推特(Twitter),这样的信息,颗粒度就相对小一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8小时来获取信息,一种形为是用整个8小时来阅读关于公益组织的新闻,另一种行为是用整个8小时来阅读而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推特(Twitter)的信息。那么,哪种行为模式对我们的个人信息有帮助呢?!当然,这里举的是极端的例子。有了信息颗粒度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核自己获取信息的习惯,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和改善。
人们也在谈论“浅阅读”和“深阅读”的话题,这也信息颗粒度息息相关。当获取信息的频率越快,信息颗粒度越大,人们越容易养成浅阅读的行为模式。
5. 通过写作来进行信息反刍
不论是写Blog, 还是为传统媒体撰稿,写作都是很好的进行信息反刍的途径。要把小日记本上写下的一个成语,或者Blog后台里的一句标题,写成2000字以上的帖子,需要的不仅仅是2个小时的时间,更需要对着个话题的思考和积累。
如果你没有写作的灵感,或者感觉写不出好的内容,要么你的阅读量太少了——我所说的是深阅读——要么是你的思考太少了,或者是你的写的太少了。在有序的规模化阅读的基础上,你的思考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当你写作的越多,你也会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话题值得继续深入写作。
{zh1}给耐心看完这篇长文的读者一个简单的建议,每周花2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养成这样的习惯,定期在xx进行这样的信息反刍。如果你一年只做一次的话,那就太懒了:)
Your email is never published nor shar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当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渠道足够丰富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信息的整理和组织,网络工具开发者,应该如何因应这个趋势,开发出恰当的工具,提升人们管理信息的效率?!上篇我们回顾了“反刍”这个词,这次来我们看看“信息反刍”。
1.多胃动物 vs. 多层次的信息处理
多胃动物的每个胃的功能是不同的,按此类比,人类也应该自觉地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工具分门别类一下。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处理机制,从面的广泛获取,逐步进阶到点上的深入探究。
2. 瘤胃中的微生物 vs. 信息发酵过程的催化剂
在瘤胃和其他两个前胃中生活着许多xx、原生动物和xx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其他动物无法消化和吸收的许多糖类(如纤维素)分解。那么,人类的信息发酵过程的这些微生物是什么?信息催化剂是什么?
在我们广泛接受信息的{dy}阶段,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从海量的信息中诞生一些自己的灵感?触发我们对信息产生回应,进而采取下一步的信息行动?我觉得目前的社会化信息互动正在扮演这个角色。
在社会化信息获取的环境中,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受他们联系人的行为的影响。Google Group里的其他人的讨论、Google Reader里其他人Share出来的帖子、Twitter里滔滔不绝的消息。。。这些你的联系人形成了你的社会化信息获取环境。在整个环境中,你的联系人说采取的每一个微小的信息行动,拼成一个整体,为你展现出一个全景,引导你辨别当前的信息焦点。正是你的联系人,在扮演你的信息发酵过程的催化剂。所以,不定期地进行联系人的管理,取消对某些人的Follow,订阅新的联系人,这些可以算是对催化剂进行微调。
3. 小部分食浆的反刍 vs. 信息反刍
食浆在瘤胃和网胃之间不断地传来传去。通过网胃与瘤胃前庭之间的反向的蠕动小部分食浆会被反刍到口内被继续咀嚼和下咽。与此类似,我们也应该对一小部分信息进行反刍,把一些旧的信息,重新拿到当前,继续咀嚼和下咽,让自己彻底地消化这些信息。
社会化信息获取环境有好有坏,好的一面上面已经说过了,你的朋友是你的信息过滤器。坏的一面是,当前的许多社会化信息获取工具,都是基于时间序列这一个机制设计的。而且,这个机制几乎有愈演愈列的倾向。
首先是Blog工具,它改写了传统的出版方式,以时间序列来组织出版内容,简单易行,极大地降低了个人在线出版的门槛;接着是RSS阅读器,在Blog兴起之后,RSS阅读器也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养成许多人以订阅RSS feed来获取信息的习惯;随后是Friends Feed(朋友动态)的兴起,当社交网络兴起时,社交网络设计一个朋友动态的页面,将联系人的所在所为按时间序列投递给每个用户;接着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和生活流 (Lifestream)聚合服务的发展,将这一趋势几乎推到了{jz}。
当人们获取信息的频率缩减到按秒为单位,后期处理信息的压力迅速倍增。传统媒体养成人们按日获取信息的习惯,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将实时(Real time)信息获取推送给人们。
如果你感受到信息碎片过多,开始有信息焦虑的感觉时。{zh0}的方法是,放缓获取信息的速度,增加信息反刍的频率。例如,聚焦几个对个人发展有帮助的主题,在你订阅的朋友的Blog中,翻看他们2年前、3年前写的Blog帖子。温故而知新。
4. 食物的颗粒度 vs. 信息的颗粒度
网胃具有“过滤”的作用,粗的和大的食物留在网胃中,只有碎的食物才进入重瓣胃。信息和食物类似,有不同的颗粒度。举例而言,一则关于某个公益组织的新闻,可以算是颗粒度大的信息;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IT技术,这样的信息,颗粒度就可以算是中等;而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推特(Twitter),这样的信息,颗粒度就相对小一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8小时来获取信息,一种形为是用整个8小时来阅读关于公益组织的新闻,另一种行为是用整个8小时来阅读而关于公益组织如何使用推特(Twitter)的信息。那么,哪种行为模式对我们的个人信息有帮助呢?!当然,这里举的是极端的例子。有了信息颗粒度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核自己获取信息的习惯,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和改善。
人们也在谈论“浅阅读”和“深阅读”的话题,这也信息颗粒度息息相关。当获取信息的频率越快,信息颗粒度越大,人们越容易养成浅阅读的行为模式。
5. 通过写作来进行信息反刍
不论是写Blog, 还是为传统媒体撰稿,写作都是很好的进行信息反刍的途径。要把小日记本上写下的一个成语,或者Blog后台里的一句标题,写成2000字以上的帖子,需要的不仅仅是2个小时的时间,更需要对着个话题的思考和积累。
如果你没有写作的灵感,或者感觉写不出好的内容,要么你的阅读量太少了——我所说的是深阅读——要么是你的思考太少了,或者是你的写的太少了。在有序的规模化阅读的基础上,你的思考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当你写作的越多,你也会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话题值得继续深入写作。
{zh1}给耐心看完这篇长文的读者一个简单的建议,每周花2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养成这样的习惯,定期在xx进行这样的信息反刍。如果你一年只做一次的话,那就太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