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机油为什么选酯类全合成油- 进气避震刹车改的日志- 网易博客

车用机油为什么选酯类全合成油

 

一、机油的相关知识(一)、机油的种类

机油主要有合成机油与矿物机油两种:

1、矿物油

矿物油是在原油提炼过程中,分离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油、汽油等等)之后,利用残留在分流塔内的塔底油提炼而成的。

2、合成油

合成油则由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分散出来乙烯、丙烯后,再经聚合、催化等繁杂的化学反应炼制而成的。

(二)、不同种类机油的特性

就油的本质而言,矿物油是原油中较差的成份,提炼技术再请进也无法将其中杂质xxxx;而合成油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通过人为控制,可以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界变数的能力强。

所以,合成油体质量较好,在热稳定性、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冷车启动流动性、抗磨损保护性及节省燃油效能方面都较矿物油要强。

(三)、基础油的分类

众所周知, 机油的质量80% 由它的基础油的质量来决定, 但是关于机油基础油的来源和成份的划分,确是一个不简单而且争议不断的问题。早期基础油(即油基)分为矿物油(mineral oil)和合成油(synthetic oil)和植物油三种。

不同的厂商由于不同的目的也不同地使用着全合成、合成、半合成(很容易混淆)和矿物油的概念。这些名词应该用在产品的分类上, 说明成品机油是使用什么样的物质成分做为基础油。

但是出于对利润的{zd0}化追求而无视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 大多数的厂家都不标出这一重要的指标:机油80%是基础油构成的, 其余部分为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1、矿物油基

矿物油基是从原油提炼而得,也就是原油提出了油气、汽油、柴油、煤油、重油之后,接著提炼出矿物油基,{zh1}留底的是沥青。矿物油基颜色透明微带浅琥珀色,就像沙拉油的颜色一般。

通常矿物机油成本很低,但因矿物油基较容易氧化,虽然现今矿物油都有添加各种进口添加剂,但使用寿命仍为约六个月

2、合成油基

合成油基是将矿物油基裂解后,再加以合成,可以得到性质较一致的化学成分,颜色与矿物油基相似为澄清微带浅琥珀色,提炼成本高所以价昂,但抗氧化性良好,是相当好的长效型机油,使用寿命约为十二个月

3、植物油基

另有一种xxF1赛车短时间超高速赛车用机油,油基为毘麻油

毘麻油是目前润滑性能{zh0}的油基,比合成油还好,但是非常容易氧化,只能供短时间赛车使用,不能作为一般轿车长时间使用,毘麻油在矿物油发明之前广为车辆机油使用,日据时代在台湾乡下广植毘麻以提炼机油用,战争时期更是战略物资,现在乡下河边常可见到野生毘麻,非常普遍。

4、全合成油基

基础油的合成部分为PAO或者复杂的酯醚类的机油。

大家一定奇怪了,不是只有三种吗?对了!这第4个种类是近代才出现的,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机油概念之一,机油里只含有PAO或酯类合成物, 这种润滑油被称为全合成机油(fully synthetic),才是真正的化学合成机油。

最让广大消费者迷惑的,就是市场上标记有EHVI和VHVI的这类所谓加氢xx油,也被称为全合成。这种基础油大都是在较早期使用的 ( 大部分厂家目前仍在使用此种技术,它的性能接近于矿物油 ) 较低技术水平生产出来的,使用{zx1}技术生产出来的此类基础油在质量和使用特性上甚至可以接近PAO基础油。

其实,XHVI本来是矿物油,不过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全合成机油,所以习惯上也称它为全合成。PAO全名叫Polyalphaolefin,聚α_烯烃。它是原油提炼蒸馏过程时的一种气体。酯类就是通过脂肪酸和醇化学合成的。

只有酯类本来是有油性的,PAO和XHVI要通过添加剂实现这个性质。而且酯类本来的极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属表面,所以论润滑性能,酯类是{zh0}的。在稳定性能上,酯类,PAO都要比XHVI要好,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全合成机油,无论抗挥发,抗氧化和抗剪应力方面都比矿物油优胜很多。

所以说,酯类>PAO>XHVI。

在美国,有些世界xx厂家就把EHVI和VHVI的这类所谓加氢xx油标为 “ 全合成 ” ,而事实上,它只不过是新一代经过复杂加氢的VHVI基础油为基础的矿物油而已。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讲,重要的是润滑油的性能,或者换句话说, 润滑油无论是在任何复杂的操作环境下能不能对引擎系统提供充分全面的高质量的润滑保护?能不能在一个换油周期内保持发动机的内部清洁?更为重要的是, 无论是在严寒还是高温条件下都保持稳定的粘度。就是在添加剂方面, 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 一些价格低廉的合成油的添加剂根本不能保证长时间的使用,只能提供几百公里的润滑作用。

一般来说, 添加剂本身来源于化学合成原料,但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润滑油的分类。

每一个厂商都使用不同的说法, 但根据所标品名根本不能确定, 到底润滑油里含有多少矿物油成份? 在市场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现象: 润滑油里的合成基础油成份根本不超过10%, 厂商确堂而皇之地标其为合成油。

从下面的表格里,我们试图弄清楚根据基础油来划分润滑油的一些真相。

基础油的构成       名 称

酯醚类合成物       全合成

PAO            全合成

PAO/酯醚类合成物     全合成

PAO/EHVI        合成, 全合成

EHVI          合成, 全合成

PAO/EHVI/矿物      半合成,合成

PAO/矿物        半合成,合成

EHVI/矿物    多极, 合成, 半合成, 部分合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 只有在纯矿物油一项各家是一致的, 谁也没有把它叫做全合成的。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没有人在这么做, 更不用说在极端混乱的中国市场了。

*脂类油的特性

在一般情况下,油会在两接触面间形成一层连续的油膜。这层油膜起着液态润滑的作用——防止金属与金属间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润滑油能否提供液态润滑,取决于能否在两个金属表面上形成不断裂的油膜。当这层油膜在重负的情况下断裂,便会造成阻力和摩擦。

能在其他基础油失效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优越的润滑作用,这便是酯类油在临界润滑情况下的优胜之处 。 酯类分子中所含氧元素使它具有正电极;含氢元素使它具有负电极。由于电极作用,可以使酯类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称为黏附分子油膜的油层。正是这层黏附分子油膜使酯类油从其它因黏性而形成油膜的油中脱颖而出。

当引擎启动的时候,润滑油性能的好坏就更容易辨别了。那些依*黏度而形成油膜的润滑油,在引擎停止工作的时候会从金属表面流走。

当引擎再次启动时,两金属表面的油膜已经消失,引致干启动的出现。相反,那些不是依赖黏度来实现液态润滑的黏附分子油膜即使是

在引擎停止工作后,它也能够存在于在两金属表面之间。也就是说以酯类作为基础油的润滑油,即使引擎停下来,也可以对引擎有着不间断的保护。

(四)、机油的相关标准

机油的分类基于其粘度数值而来最终形成了国际统一的标准。最常见的是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以“SAE”字样作前缀。

1、API 标准(即"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这是一个综合衡量机油质量高低的标准,油质量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SA、SB、SC、SD、SE、SF、SG、SH、SJ、SL、SM等级。SM是目前世界品质级别{zg}的机油等级。

SA 1930 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

SB 194O 年代后期,首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

SC 1964 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

SD 1968 表现比SC机油好。

SE 1972 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

SF 1980实施,防油泥、防积污、酸安定性、耐磨性等优於SE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

SG 1989年实施,耐磨性、耐高温、抗氧化性、清净性、防油泥、分散性等优於SF,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

SH 1992年制订,1993 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1994年实施,SH规范内容与SG相同,但SG对於送测时不合格项目可以日后补测直到全部合格为止,而SH於送测时必须一次全部合格

SJ 1996年制订,适用於目前所有汽油引擎

SL 2002年 SJ级别的升级版本

2、SAE 标准(即"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这是衡量机油粘度的标准 , 又分为单式粘度和复式粘度。

粘度指数的含义:字母W表示在20度时测量到的机油粘度,低粘度机油有利于在较冷的气候下起动发动机。无字母的数值表示100度时测量到的机油粘度,SAE数值越低,机油就越稀。例如:SAE 10W30表示该机油在20度下符合SAE 10润滑机油的标准,在100度下符合SAE 30润滑机油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SAE编制表示的是该种机油在极冷和极热环境下的粘度特性,并不代表机油质量的好坏,要知道机油的质量如何。则必须参考API(美国石油协会)的品质编制。

郑重声明:资讯 【车用机油为什么选酯类全合成油- 进气避震刹车改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