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智:吉林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有自己的定位(二)

  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一)吉林省特色工业体系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关系

  1.吉林省特色工业体系的内涵

  吉林省特色工业体系主要是依托于吉林现有工业产业的基础来建立基于星系模块化的现代工业体系,选择区别于传统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的现代“后福特制”、模块化、集群型的企业组织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果,由点到面、由面及网地做强产业链,使吉林省工业产业集群化、体系化。

  在吉林省特色工业体系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吉林省特色工业体系,就必须研究节能环保产业。

  2.经济增长与经济过热的矛盾

  据有关研究表明,自1988年以来,每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12%,经济就会过热。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经营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这种粗放型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来维持,必然大量消耗资源。因此,一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需求量就会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大于供给,就会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并通过成本传导机制,推动最终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经济过热甚至通货膨胀。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彻底转换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单位要素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率。这是一种以科技发展为动力,集约化经营,内含扩大的经济增长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经济过热问题。

  3.吉林省能源资源面临的新形势

  吉林省能源资源种类较多,煤炭、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都有一定储量,水电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油母页岩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可望有新的储量发现,但就已探明的储量看,吉林省仍属于能源资源欠丰富地区。截止2008年底,吉林省探明的煤炭保有地质储量22亿吨,仅占全国的0.2%,远景地质储量约35亿吨,可采储量约11亿吨,且分布不均,大部分资源集中在辽源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地区。煤质较差,主要为褐煤和长焰煤,发热量一般在2600―5000大卡间,且灰份较大,市场竞争力弱,更为严重的是全省重点煤矿中有相当部分已处于衰老期,在国有20余个重点煤矿中,有6个矿资源枯竭,已进入破产阶段。由于煤炭资源贫乏,近几年原煤产量一直维持在2000多万吨,受资源限制近期大幅度提高原煤产量不太现实。

  石油勘探工作近几年有所突破,经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石油总资源量约为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3100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已探明油藏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南部扶余、前郭、大安、乾安和镇赉等县境内,近年来xx原油和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已形成原油生产能力500余万吨,原油加工能力800余万吨,省内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松花江和鸭绿江、图们江等流域。到2003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341万千瓦,占可开发的67%,占全省发电装机40%以上,承担着东北电网的调峰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松花江梯级电站布局已基本完成,除部分电站还有扩建能力外,再无大型水电站可新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虽还有一定潜力,但开发难度较大,且水电主要是以调峰为主,受降雨量及季节性枯水期影响很大,供电能力难以稳定发挥。

油母页岩储藏丰富,占全国的56%,居全国之首。初步探明蕴藏量为174.5亿吨,其低位热值在1000-1500卡/公斤之间。主要集中在桦甸、农安和汪清县境内。目前,除桦甸有少量开发利用外,绝大部分尚待开发利用。

  我省西部白城、松原地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作为补充能源具有一定潜力。据有关部门测算风能有效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通榆40万千瓦风电厂建设项目,到2010年,将建成全国{zd0}的风力发电厂,装机可达48万千瓦,年发电8亿千瓦时,目前风电一期10万千瓦的部分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洮南、白城等地风电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之中,预计还可形成10万千瓦风电场。

  4.节能环保产业在解决经济过热、推动吉林特色工业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吉林省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世界一次能源缺乏,而我国一次能源更为紧缺,采取各种技术和政策手段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是解决未来能源出路的必然选择。吉林省的上述数据表明,能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

  (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据

  节能环保产业能否作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看以下几个方面能否实现。

  {dy},应该体现技术的先导性,比较成熟的则不需要进一步的支持。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讲,离开了先导性的技术,产业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初步形成了由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生产和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的环保产业体系。产品涉及有机产品、低毒低害产品、低排放产品、低噪声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节能等六类洁净产品。需要指出的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与车用消声品、电厂除尘与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与水处理装置已大国内先进水平;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我省的吉林北方分析仪器、吉大小天鹅以及中科院应化所居全国{lx1}地位;绿色能源项目与清洁燃烧项目在全国有处于{lx1}地位;风力发电、垃圾电厂建设运营等清洁能源项目有较大进展。从体现技术先导性角度来看,无论是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还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先导性。

  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持续性和长久性。从持续性上看,不应该只有几年的发展前景,也不应该在短期内被新的产业所替代;从长久性上看,该产业应该进入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一般应具有5-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建设期。

  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起步晚,发展较快。2004年,全省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为323户,其中企业251户,全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30267人,其中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508人,占职工总数的15%,2004年全行业收入总额为42.69亿元,实现利润1.45亿元,上缴税金2.48亿元,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6.3亿元、产品小说收入36.83亿元、产品小说利润1.21亿元,年服务收入5.86亿元、利润0.24亿元,年出口合同额为1555.8万美元;2008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收入约80亿元,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为400余户,其中企业260余户。从发展的产业链延伸和发展势头上看,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具备持续发展和长久发展的特征。

  第三,产业的规模应该比较大。如果产业本身非常有意义但是产业链比较短的产业,可能能够很快形成良性的循环,但是很难纳入到政府支持的项目中,节能环保产业也不例外。

  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的废弃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生产的企业多,生产设备和产品的企业过多,从事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过少;此外,产业集中度低,管理能力亦薄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虽在本地有一定规模,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影响力薄弱。但是,正因为发展的不平衡,才给该产业后续发展孕育了更多的空间。

  第四,节能环保技术应该有自主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应该是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吉林省环保科技开发基础力量比较坚实,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大学院所。我省的洁净产品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实现收入14亿元,其中的绿色能源项目与清洁燃烧项目(如燃料乙醇、煤气发生炉、型煤锅炉)居全国{lx1}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外,我省的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8个,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140多个。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为基恩环保产业列入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

  第五,有一定的基础性或者成熟性,能够很快实现产业化。有些产业的技术很好,但是真正要产业化时间还比较长,这就可能很难纳入到这轮新兴产业支持的范围当中。

  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2007年,环保产品与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6亿元,环境服务业实现收入1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现收入32亿元,洁净产品实现收入14亿元。此外,自然生态保护开发经营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西部生态经济区盐碱地治理与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长白山xx保护、xx矿泉水保护与开发等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因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和成熟性都已经具备。 

    

郑重声明:资讯 【张玉智:吉林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有自己的定位(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