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喀尔拉力赛_囧玥园_百度空间

巴黎达喀尔拉力赛(The Paris Dakar Rally)简称达喀尔拉力赛,是一个每年都会举行的专业越野拉力赛。比赛对车手是否为职业选手并无限制,80%左右的参赛者都为业余选手。

 虽然名称为拉力赛,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远离公路的耐力赛。比赛中需要经过的地形比普通拉力赛的要复杂且艰难得多,而且参赛车辆都为真正的越野车,而非普通拉力赛中的改装轿车。拉力赛的大部分赛段都是远离公路的,需要穿过沙丘、泥浆、草丛、岩石和沙漠。车辆每天行进的路程从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
  每年1月1日以法国为赛程起点的这项拉力赛,为世界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广泛报道,受到全球五亿人以上的热切xx。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正式法语名称为Le Dakar,每年的赛会都以赞助商或地区名称冠名。
  该比赛为多车种的比赛,共分为摩托车组、小型汽车组(包括轿车和越野车)以及卡车组,赛车的号码依次以1,2,3开头。如105,表示摩托车组的第5号赛车,208表示小型车组的第8号,312则表示卡车组的第12辆赛车。而工作车则以4为开头数字。比赛路段分布在宽阔甚至漫无边际的撒哈拉沙漠、毛里塔尼亚沙漠以及热带草原,与WRC相比,基本上没有现成的道路。车手和领航员除了依靠组委会的路线图以外,还要借助指南针直至今天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才能到达和通过每一个集结点。由于维修队不象WRC那样可以通过一般的公路提前到达指定的区域等待赛车前来检修和补给,因此,每个车队都会包租专机携带所有的配件、给养和维修技师,在赛车之前飞抵指定区域(多为简易机场)。几十架分别画满了各自车队LOGO的飞机停在一起,其场景蔚为壮观。当贴满同样LOGO的赛车来到维修区,便会集中到机翼下进行维修和补给。这时候,又如同小鸟在大鸟的羽翼下休息一样,特别有趣。所以除了比赛极具观赏性以外,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维修区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该比赛也是采取间隔发车的方法。但是,比赛的赛段只有十几个,每个赛段都十分漫长,因此,会在某个赛段出现摩托车、小型车辆和大卡车并驾齐驱的宏大场面。
  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过程异常艰苦,赛手白天要经受40度的高温,晚上又要在零下的低温中度过。而且,除了通常的赛车故障以外,一旦迷失方向,就要面临断油、断粮甚至放弃赛车的局面。因此,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真正较量的比赛。也是因为这样,虽然每场{gj}的奖金只有4500美元,但还会吸引那些不畏艰险的赛手前来参加。格拉纳达-达喀尔拉力赛每场产生摩托车组、小型汽车组和卡车组的{gj}各一名。

达喀尔拉力赛的历史

  缘至1977 年,法国人沙宾(Thierry Sabine)因参加「阿必尚(西非象牙海岸)尼斯(法国南部)拉力赛」,在利比亚的沙漠中迷途,他在克服沙漠的恶劣环境奇迹生还后,决心举办一项横跨欧非的拉力赛,带领世人一窥撒哈拉沙漠之美,于是在翌年(1978 年)创办了「巴黎─达喀尔大赛」,从此这项每年从南欧贯穿北、西非的赛事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无数好手参加,也成为全球越野赛车界的一项xx,和越野赛事中的{zd0}考验。

  「荒远的沙漠」、「挑战的地形」、「壮丽的景观」是巴黎达喀尔大赛最强调的比赛传统。这个传统从{dy}届一脉相承,1978 年,一百多部汽、机车从巴黎铁塔附近的Tro-cadero广场出发,一路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深入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尼日、马利、上伏塔,一直开到大西洋岸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卡,全程超过10000公里。

  透过这项比赛,神秘的撒哈拉沙漠首度向世人揭开面纱,因此比赛获得媒体高度xx,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所有世界知名车厂都陆续投入赛事,使得这项比赛俨然成为每年一度全球越野盛会。

  历经 25 年的更迭,巴黎达卡大赛也和其它赛事一样,除了比赛精神不变,很多规则和举办方式都随时空有所更动。1992 年,巴黎达卡大赛首度改变了起讫点,车队从巴黎出发,但一路跑到非洲南端的开普敦,不再局限于「巴黎─达喀尔」的范围;93 年虽然再度回到传统路线,但此后的比赛有三次从西班牙的巴格达出发,也有从达喀尔出发,再回到达喀尔的例子(1997),2000 年更xx从达喀尔出发,跑到埃及开罗结束,比赛路线越来越多样化,而由于不再限于从巴黎出发,比赛的名称也慢慢改为「达喀尔拉力赛」。

  比赛规则方面,参赛的车辆一直都还是有汽车、机车、卡车三个组别,每天采移动式前进,定点补给、维修的比赛方式,每天的行进路程中也都包含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SS),和一般拉力赛无异,不过基于安全因素,主办单位于 1992 年首度引进 GPS导航系统,至于近两年为了保留传统拉力赛的定位挑战精神,在比赛中另外会指定几个路段限制 GPS 的使用,以考验副驾驶的导航能力。

  而第24届在2001年12月28日举行,从阿拉斯(法国)出发,经过撒哈拉及茅利塔尼亚等地的砂漠、于一月十三日抵达达卡(塞内加尔首都),17天内要跑九千四百三十二公里的路程。

  自开办以来,每届赛事皆吸引了上百位参赛者及不同种类的车辆参加,后援团队更是高达上千人!然而如此庞大的阵容,却无法保证让每一辆车都能平安跑回终点,因为这些参赛者必须在17天九千多公里的比赛中,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不断出现,不但考验着赛车的性能与耐用程度,也考验着车手的耐力与技术,当然也测试支持团队的应变能力。

  尤其2002年主办单位倡议「回归巴黎达喀尔的原点」,除了规定技师(air mechanic)只能休息一次之外,更安排了不得使用xxxx系统(GPS)的赛程,以及连续两天只能抽空小憩一下的马拉松赛程等等,而且在恶劣的天候、地形变化下,车手及参赛车的性能、耐用度都要在极限的状态下接受考验,称它是『性能炼狱』一点也不为过。


达喀尔拉力赛伤心纪录

  1979年,帕特里克·道丁。由于头盔脱落,他在一次碰撞中头骨破裂。

  1981年,3名采访拉力赛的记者在离撒哈拉沙漠不远处被杀。

  1982年,荷兰车手奥斯特胡伊斯和他的雅马哈XT500失踪,记者泽茨施在油轮事故中丧生,车手内维手臂骨折,卡索里大腿骨折,杜帕斯头骨破裂。

  1983年,30岁的雅马哈车队车手皮内乌在停机坪被杀。

  1986年1月14日拉力赛开赛前,一架直升机遭遇空难,5人死亡,其中包括拉力赛的创始人萨宾内,其余为xx、记者、飞行员和无线电技师,之后比赛继续进行。

  1987年,xx车手奥里奥尔两脚脚踝全部折断,但他仍然坚持完了本赛段比赛。

  1987年,卡车赛手拉菲特、雅布尔、里吉斯、洛文金先后在翻车事故中丧生,卡车手卡纳多撞车丧生,摩托车手胡戈翻车数天后死亡,两名记者在沙暴中死亡。

  1992年,车手索尼拉克和博格奥伊斯翻车死亡,1989年{gj}、天才车手拉莱被医疗车压死。

  1994年,比利时车手桑森翻车死亡。

  1996年,车手福姆爆炸死亡,摩托车手兰努翻车死亡。

  1997年,业余车手勒杜克死亡。

  2001年,葡萄牙人里贝罗被地雷炸断左脚。

  2003年,xx车手罗马遇车祸受伤退出;日本车手筱冢健次郎也遭遇严重车祸后幸免一死;业余车手考维身亡。

  2004年1月11日,参加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业余车手布鲁诺·考维(BRUNO CAUVY)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以说,这是2003年巴黎-达卡尔拉力赛开始以来最黑暗的{yt}。但回顾历史,也许今年的巴黎-达喀尔拉力赛并不是最令人伤心的,所有人都知道,达喀尔拉力赛这项基于机械的运动从来都充满了艰险,甚至是血腥。



车辆与分级
  达喀尔拉力赛的车辆主要有三个分级:摩托车、汽车(范围从沙地越野车到小卡车)和大卡车。虽然参赛车都经过了大幅度地改装,但许多汽车制造商还是愿意把拉力赛严酷的比赛环境当作试验场地,以此证明其车辆的耐用。
  汽车
  最初,大多数欧洲多功能汽车如陆虎、罗孚、丰田陆地巡洋舰、梅塞德斯-奔驰G级和平茨高尔(Pinzgauer)主宰着比赛,而其它诸如劳斯莱斯、雪铁龙甚至保时捷都是用改装车来参加比赛。从2002年起,汽车组中参赛的车辆主要是三菱帕杰罗、日产和现代;近几年有实力觊觎{gj}的只有大众的途锐(Toureg)和三菱的帕杰罗(Pajero)。奔驰(Benz)、罗孚(Rover)和宝马(BMW)SUV也参加比赛,但无甚成绩。让-路易·施莱瑟为比赛自行制造了一系列沙地越野车并最终赢取了两次{gj}。
  卡车
  卡车组包括太脱拉(Tatra)、卡玛兹(Kamaz)、日野、曼(MAN)、达夫和乌尼莫克。在1980年代,达夫和梅塞德斯-奔驰的双发动机、超过1000马力的卡车展开着激烈的竞争。后来,太脱拉、Perlini和卡玛兹又相继夺冠。
  摩托车
  KTM是现在{zj1}{lx1}地位、{zlx}的摩托车。
  目前,汽车组主要由大众、三菱及日产三间夺冠,而摩托车组则是雅马哈和KTM一决雌雄。2000年以后,卡车组的争霸战又重落于达夫、太脱拉、梅塞德斯-奔驰和卡玛兹之间。




郑重声明:资讯 【达喀尔拉力赛_囧玥园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