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江南(外一篇)
冬至日晚间,同学发来消息告之,她在买酒途中,晚上还要小酌数杯。我表示惊讶,女孩子竟有如此豪迈气概!同学是苏州女子,娇小玲珑,居然能小酌数杯。着实让我咋舌。后来谈及过冬之习俗,才知道同学家乡有此习俗。过冬时节,家家户户都备好了酒水。当然,并非烈性之白酒,乃是温润香甜的米酒。
米酒之于江南,似乎为寻常人家不可或缺的物事。百姓人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以为,居于江南,大约开门要有八件事,加上米酒也未为不可。
曾经行走于江南吴地,语言交际上确有困难。江南方言是最为古老的方言之一,晦涩难辨。不懂其音,更难会其意。但这未能阻隔我与当地人家的结识。一位老者会在傍晚时分坐到屋外的阴凉处。摆起一张方桌,端坐于矮凳之上,开始品酒。没有大快朵颐之态,只是细酌慢饮。也无肉品佐酒,一碟花生而已。老者亦非雅士,却陶然自得.老者所饮之物正是米酒。
与老者闲聊颇费了一番周折。我却得以解了这样一个民俗。吴地人家自己皆会酿造米酒。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米酒贮藏于酒坛中,四季长存,取饮极为方便。市面上也有米酒售卖,却是经过工业酿造。虽包装美观,我以为不地道,失去了一种民间之醇美。寻常百姓人家酿造的米酒,经由手工操作,可以看到劳动者的丰姿。这本身就蕴含了一种醇厚浓香之味。
我曾品尝过米酒。米酒微甜,有种淡淡醇厚的酒香。米酒毫无酒之烈性。我以为,将其划归酒类范畴,大约有点牵强。江南的米酒更像一道民间风味小吃,老少咸宜.但大抵米酒之名带“酒”字,豪饮也非善事。好在江南民风温和,喝酒信奉酒醉微醺的哲学。那位老者算是江南世人饮酒的一个缩影,一个字足以概括,品。
谈及饮酒江南,避而不谈黄酒似也不妥。最早对于黄酒的印象源自于鲁迅先生。中学时代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孔乙己一袭破旧长衫,混迹于各色人群中。长衫短衣之辈皆不齿与孔老兄为伍,对其大加戏弄。他们却聚首一处,只为一个共同嗜好,饮黄酒。鲁迅家乡绍兴,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黄酒在当地大行其道,深得人们喜好。大街小巷飘着黄酒香也不足为奇。饮黄酒似乎已养成一股风气。孔乙己一介落魄迂腐文人,却嗜黄酒如命。纵使行窃所获不义之财,也都送给了酒铺。若非大家都瞧不起孔乙己,我想,酒酣耳热之际,贫富贵贱之分都要消弭掉了。大家一定会拉着孔乙己豪饮。
黄酒会醉人。有一回游览溧阳(唐人孟郊做过溧阳尉,写就名诗游子吟),与同学对饮黄酒。时值寒冬,店家端来一盆热水,将黄酒置放期间温热。冬季,江南人喜欢如此般饮黄酒,足御寒。我不知深浅,端起香味入鼻的黄酒,做豪放状,一饮而尽。不多时,只觉天旋地转。同学哈哈大乐。原来黄酒之酒劲实足,不宜豪饮。我也明白了,孔乙己平日里畏畏缩缩,缘何几杯黄酒下肚就敢卖弄起了腹中墨水,教黄口小儿茴香豆四种写法。那就酒壮人胆。
当然了,绍兴女儿红也是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