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历史沿革:宋大理国始建思摩部,元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清雍正七年设思茅通判,雍正十三年改为思茅厅; 1913年废思茅厅改为思茅县,1949年2月,思茅解放,8月建立思茅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5月,正式建立思茅县人民政府;1958年11月思茅县合并于普洱县,1981年5月,恢复思茅县建制;1993年,撤县设市为思茅市;2004年撤地设市建区,将思茅市改为翠云区。2007年1月原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翠云区更名为思茅区。
思茅区概况: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之间。距昆明415公里,班机航线305公里。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辖4镇3乡60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55万人,聚居着汉、彝、哈尼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6%。全区{zg}海拔2154.8米,{zd1}海拔587米,城区海拔1302米,年均降雨量1340.9毫米,年均气温17.9℃。思茅区森林、土地、矿产、水能、区位、气候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达70.28%,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誉。水资源总量为57.7亿立方米。思茅区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文化渊源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历史上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的美称。现存的主要遗迹有石屏会馆、思茅文庙、思茅老海关、茶马古道等;历史人物有同盟会会员吕志伊、清官陈启周等;学校有百年历史的思茅一小、近百年历史的名校--思茅一中等。2003年5月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到2009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普洱茶节"。 普洱茶成为思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近几年,思茅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城、功能镇、特色村”三位一体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着力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区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41174万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2838万元,增长3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100万元,增长15.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65.9万元,增长18.3%;粮食总产量50882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4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增长13.8%;城镇登记失业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5.79‰。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全 面发展,思茅区先后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市(区)”、“云南省园林城市”、“云南省平安县(区)”、“云南省甲级卫生城”、“云南省县域经济法制先进县(区)”、“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具有思茅特色和茶文化底蕴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城中xx盆景---倒生根榕树、茶文化名人园、中国茶城观景台、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营盘山万亩茶园、洗马河公园、梅子湖公园等景点景观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思茅休闲观光。
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全线贯通,思茅由改革开放的末端变成了前沿阵地,“中国茶城---思茅”正朝着一个连接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茶城特色明显的{gjj}园林、卫生城市迈进。
龙潭乡
龙潭乡位于思茅区西南部,因地下暗河从山脚涌出,形成xx湖泊(龙潭湖)而得名。东南与六顺乡相连,西与思茅港镇接壤,北与景谷县、云仙乡隔江相望,土地面积为325.65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属石灰岩地带,{zg}海拨2143米,{zd1}海拔665米,平均海拔1403.5米,气候温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zd1}温度3℃,年平均降雨量为1524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全乡森林面积1193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
龙潭乡成立于1988年12月,居住着汉、彝、傣、拉祜、佤、白、回、哈尼8种少数民族,1993年改设为龙潭彝族傣族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龙潭、老鲁寨、平掌寨、黄草坝、麻栗坪、大沙坝6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10540人,其中有农业户2004户、10069人,有耕地面积24648.2亩,人均耕地面积2.39亩,完成生产总值6159 万元,比去年增30%;完成财政收入320万元,比去年增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0万元,比去年增16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105 元,比去年增425元;实现粮豆总产485万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5.96‰。
龙潭乡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区位优势。
龙潭乡距思茅66公里,距糯扎渡电站30公里,思澜公路从龙潭乡境内穿过,思澜公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南本“三县一区”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给龙潭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糯扎渡电站建设将促进龙潭乡柑桔、蔬菜、畜牧业、渔业产业的大发展。
(二)土地资源优势。
龙潭乡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全乡有各类土地面积37717公顷,据规划调查适宜发展烤烟种植面积达10000亩,适宜发展绿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000亩,为龙潭乡的产业开发提供了保障。
(三)水资源优势。
龙潭乡有xx“龙潭湖”,湖面积280亩,有满子田、黑竹林两个小一型水库,总库容为54万立方米,有9个xx坝塘,乡境内有龙潭河、泡猫河、竜山河、那糯河4条河流,并且流量很大,为龙潭的产业开发提供了条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龙潭乡将围绕糯扎渡电站建设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一目标,突出绿色生态特色和民族特色,打造龙潭黑山羊、龙潭柑桔、龙潭鱼三个品牌,建设以黑山羊为主的肉类食品供应基地,以龙潭柑桔为主的蔬菜水果供应基地,以龙南公路沿线石厂为主的石料生产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使全乡各族人民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南屏镇
思茅港镇
思茅港镇位于澜沧江东岸,因{gjj}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思茅港而得名,处于澜沧江中下游与景洪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650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0余人,世代居住有彝、傣、佤、布朗等12个少数民族。
“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服务兴镇、开放活镇、文化名镇”是思茅港镇的发展战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全镇的特色经济已初具规模。思茅港镇矿产丰富,已进行规模化开采的有金、铜、铅、锌等,镇内大小河流交错纵横,穿越五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在境内流过,全国第四大、装机容量585万千瓦时的糯扎渡水电站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特色经济创造了{jj1}的条件,橡胶、咖啡、茶叶已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中心城、功能镇、特色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为思茅港镇的城镇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思茅港镇有港区、那澜、糯扎渡{dy}村三个集镇,目前完善总体规划修编,水厂建设已启动,排污、光亮、绿化工程逐步完善,文化室、休闲广场已成为全民健身的好去处。随着集镇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集镇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历年来通过实施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扶贫安居、旧村改造、移民安置、恢复重建等工程,农村面貌发生了xxxx的变化。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4981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中:{dy}产业实现总产值6158万元,同比增长 4.7%;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57000万元(含山水铜业),同比增长22.1 %;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1823万元,同比增长7.6%;完成财政收入1304.9万元,同比增长43.1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61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元。
思茅镇
思茅镇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北部,是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驻思茅区边城东路12号,是一个集城市和农村为一体的综合镇。地处北纬22°42′,东经100°59′,东与倚象镇接界,西与云仙乡相连,北与宁洱县同心乡接壤,南与南屏镇毗邻。东西{zd0}横距18.4公里,南北{zd0}纵距19.7公里。全镇面积203.5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现有辖区总户数26396户(其中农村4792户),总人口91181人,其中:常住人口714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081人,农业人口14364人),有彝、哈呢、傣等14个少数民族。全镇有耕地8806亩,农民人均耕地0.61亩。林地185035.12亩,森林覆盖率72.9%。2008年末,全镇民营经济收入42700万元,财政收入5855万元,农业总产值8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2元,工业增加值5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600万元。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以种植、养殖、第三产业为主。
思茅镇全境地形鞋形的小盆地,属横断山脉南端无量山余脉,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320米,主要山峰有莲花大尖山、长梁子等,{zg}山峰莲花大尖山,海拔2005米,{zd1}点是莲花丫口,海拔为980米。镇内河流思茅河发源于城南班福山,由南向北纵贯思茅坝,其主要支流有石屏河、石龙河、洗马河。思茅河流入宁洱大河并入小黑江,汇入澜沧江,全长46.6公里。年平均气温19.4℃,年降雨量1340.9毫米,境内松林挺拔苍翠,山青水秀,四季如春,如镶在绿海中的一颗明珠,是云南真正的春城。目前,随着镇内北部城区、莲花工业园区一期规划工程、“一道两寨”乡村旅游路线、洗马河旅游环线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深入,加之通往东南亚经济大动脉省道磨思路横跨我镇东部等这些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给我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倚象镇
倚象镇位于思茅区东部,东与江城县隔江相望,南连景洪市,西与思茅区南屏镇接壤,北与宁洱县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051平方公理,占思茅区总面积的26%,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5827人,是思茅区面积{zd0}、人口较多的乡镇,镇政府所在地倚象坝,距离思茅中心城市10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倚象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镇平均海拔1470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境内河流主要属曼老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曼老江、倚象河、软桥河、五里河、踏清河、鱼笼河、菜阳河等,水资源较为丰富。倚象镇地处低纬度,属常绿阔叶林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物种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生态环境异常优越,10万亩{gjj}自然保护区菜阳河森林公园就在境内。全镇有森林面积8137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3%,活立木蓄积量为67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0万立方米。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有铜、铁、铝、锰、锌、盐、石膏等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
倚象镇紧靠思茅中心城市,地处昆曼大通道边缘,交通方便,省级思茅至江城的柏油公路横穿全镇,全镇16个村委会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每天均有公共汽车往返。镇内通讯便捷,各村都开通了程控电话,有15个村开通了移动电话。全镇电力充足,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通电率{bfb},广播电视覆盖率达{bfb}。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倚象镇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支柱产业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已建立起林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建筑建材业,以饮食、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后续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全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倚象镇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丰富的土地资源特别是镇政府所在地的倚象坝,已纳入思茅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蔬菜产业具有很大的开发优势,同时,丰富的土地资源对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大牲畜养殖以及生物资源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水能资源对开发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具有巨大潜力。万亩茶园、菜阳河{gjj}自然保护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今后,倚象镇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昆曼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历史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把倚象镇建设成为中国茶城茶叶大镇、思茅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思江路上特色鲜明的卫生城镇。
云仙乡
云仙乡蚕桑产业
芦山云海
云仙彝族乡是原云仙乡与原震东乡于2006年3月18日合并后新成立的,俗称“大芦山”,位于普洱市思茅区西北部,距思茅城57公里,东北与宁洱县德化乡相连;东南与南屏镇相连;西南至南邦河和普洱大河与六顺乡隔河相望;西北至小黑河江与景谷县碧安、益智乡相接壤。全乡国土面积67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4543户农户,18603人(其中农业人口16436人,非农业人口1167人),有汉、彝、傣、佤等十多种世居民族,主体民族为彝族。
乡境内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zg}海拔为大芦山2154米,为思茅区{zg}峰;{zd1}海拔为小黑江边南宋河口680米;相对高差达1475米。重要河流有普洱大河、南邦河、骂木河、挖令河、热水河、顺扬河、洗脸河、硝塘河、芒腰河,水利资源较丰富,但利用甚微。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表多为赤红壤和紫色土,耕地面积519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1%。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咖啡、芒果、茶叶、花生、松脂等、小米辣、橡胶、蔬菜;畜牧业主要养殖黄牛、水牛、山羊、猪、芦山乌骨鸡为主。
2008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10381.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84.03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170亩。粮豆总播种面积54583亩,粮豆总产1102.04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69元。财政收入355.12万元。生猪出栏28138头,山羊出栏1469头,大牲畜出栏2236头,家禽出栏9.6157万只。
有茨箐河、田坝、曼东、大尖山、黄草坝、黄果园、丫巴山、小洪坝塘、上大田、下大田、汉塘山、下坡头、松山林、营盘山14个水库。有83个小组受益于自来水。12个行政村通了公路,116个村民小组通了简易公路。全部行政村通了电,开通了移动电话。
现有一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9所村小(其中1所村完小),教职工140人,在校学生18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bfb}。有卫生、农牧、林业、土地、公安、供电、水利、信用、粮油、烤烟工作站(或所)。
一、地理位置
南屏镇位于思茅市思茅区境中南部,以南面玉屏山陡峭峻俨如屏障而得名,是城市和农村结合镇。地处东经100°45′06″——101°03′56″,北纬22°32′50″——22°54′55″,跨经度18′50″,纬度22′05″。东与倚像镇接壤,南与西双版纳州允景洪普文镇相连,西到南邦河与云仙、六顺两乡接界,北与思茅镇毗邻。东西{zd0}横距27公里,南北{zd0}纵距33公里。
二、自然环境状况
全镇地形东西窄,南北宽,呈不规则状;地势北高南低,属坝区和半山区,海拔{zg}点为大黑山,顶峰1661米,{zd1}点为大开河926米,海拔高低相差735米。境内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思茅河、南岛河。思茅河发源于境内信房水库,汇合梅子湖小河,向北流经思茅镇至我镇三棵桩村委会后,注入普洱大河,全长26公里。南岛河发源于境内西北部弯转山箐沟,向南流经三棵桩、曼歇坝、南岛河、大开河4个村委会,全长45公里,注入大开河。
全镇气候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平均初霜期12月20日,终霜期1月30日,全年无霜期325天。年平均降雨量1535.4毫米,平均降雨150天,相对湿度85%。年平均日照1913小时。雨季一般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垂直气候带明显,自然灾害频繁。全镇区域内地表层多为红壤、赤红壤,土质偏酸缺磷,有机质含量丰富。有石灰石、粘土等建筑材料。
三、基层基本情况
南屏镇辖六个村委会和三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是曼连、三棵桩、整碗、曼歇坝、南岛河、大开河村委会和倒生根社区居委会、凤凰路社区居委会、兰花社区居委会,站所级单位有农牧站、林业站、水利站、文化站、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派出所、土地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学、小学、营业所、地税分局、国税分局、工商所、信用社。六个村委会含8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傣、拉祜等11个民族。
四、人口状况
2008年,南屏镇辖区内共有人口57017人,其中农村人口15426人,城镇人口37909人,绿色企业人口3682人,流动人口9656人,农村总户数4138户,城镇总户数11627户。
五、农村劳动力及资源情况
2008年末南屏镇共有农村劳动力资源10869人,农村实际从业人员9537人,其中男劳动力4708人,女劳动力4829人。农村实际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生产的7447人,林业16人,牧业150人,渔业254人,建筑业251人,运输业256人,餐饮服务业238人,外出人员357人,其它从业人员568人。
六、土地及耕地情况
南屏镇土地总面积508平方公里,约全50800公顷,737685亩。全镇人口平均密度110人/平方公里。2008年末耕地总面积18209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3亩。有田面积8765亩,其中水田8123亩,雷响田642亩。有地9444亩,其中水浇地980亩,常年固定地8274亩。
七、经济发展状况
南屏镇{dy}、二、三产业总产值4.48亿元,财政收入4308.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10万元,农村经济收入达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