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常见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之浅见_wshrnsjr_新浪博客

医学论文代写代发表,代写代发各专业医学职称论文,代写医学论文网-  

电 话:13296551955 联系Q Q273322232 

邮 箱:

【关键词】  小儿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小儿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尚不xx。因此,儿科用药绝不能把它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但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目前依然存在。现对小儿用药常见问题作一分析,以及对如何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1  儿科用药常见问题

  1.1  xxx的滥用 

  目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儿童不合理使用xxx的原因复杂,其中家长想为孩子快速xx疾病的迫切期望是xxx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门诊xx时家长经常点名要xxx,且越贵越好,医生为迎合患儿家长心理,无原则满足其需要,进而大量使用xxx[1]。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儿童,不究其因,先用xxx,特别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仅少数为xx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xx感染[2],但有调查结果报道表示xxxx使用率高达{bfb}[3]。虽然孟黎辉等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xxx的概率为71.32%[4],但仍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xxx控制在50%以下这一标准[5]。其次,对于小儿腹泻也存在较多不恰当的xxxxx。小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杆菌感染,使用xxx既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反而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药性,但临床实际情况中xxx的应用较为普遍。

  1.2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发热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常用xx。原则上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xxx的品种[6]。但在我国已公布的非xx药目录中,有近百种抗感冒或解热镇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除少数为单方制剂外,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在非xx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甚至把退热药当预防性药用。而有些临床医生,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使用而使xx使用过量,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小儿,更易造成肝、肾、血液系统等器官的损害。

  1.3  糖皮质xx的滥用 

  在基层医院,儿科xx中使用糖皮质xx较为多见,尤其对于发热的婴幼儿,常将糖皮质xx作为退热药应用,以达到快速退热的目的,但如此用法容易改变热型,掩盖病情;使用不当可促进xx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使用过多还可降低机体xxx,扰乱内分泌功能,影响钙的吸收,甚至胃肠出血、高血糖等合并症。小儿应慎用糖皮质xx,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1.4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滥用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身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要素。一些家长和部分医生过分的强调,把此类药当作“营养药”长期给小儿服用,比如锌、钙、维生素AD等。服用时不应人而宜,追求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用多了其结果有可能使“营养药”变成了“毒药”。维生素类xx虽毒性小,出现反应缓慢,但长期盲目使用也会产生人体内维生素不平衡,影响机体正常功能,造成维生素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中毒[7],比如锌,血液浓度达15mg/ L时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灭xx的能力,可增加xx病的发生,维生素AD过量可出现周身不适、胃肠道症状、xx等慢性中毒症状。

  2 如何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xx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xx。儿科合理用药的要求:(1)获得{zd0}的临床xx效果,即{zd0}限度的发挥xx的xx作用;(2){zd1}的xx不良反应,即{zd0}限度的避免减少xx不良反应;(3)最经济的xx利用,包括xx资源与费用[8]。

  2.1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xx 

  小儿用药应注意年龄特点,严格掌握xx的适应证,结合病情合理选择xx,针对性要强,种类不宜过多。比如xxx使用方面,应全面考虑临床诊断、致病菌、xx的xx作用,以及病儿的全身情况,对于病毒感染不要随便应用,能选用一种xxx就不联合使用,以减少机体耐药性。同时,儿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自身要严格执行xxx合理使用的原则,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宣传,使他们能够配合xx,共同努力减少xxx在儿童中的不合理使用。

  2.2  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给药间隔时间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间隔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xx的目的。为提高患儿依从性,可选择一些添有果味的颗粒剂,部分xx有栓剂的可使用栓剂,并选择半衰期长的xx,尽量延长给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2.3  选择合适的剂量 

  剂量不当是儿科xx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xx剂量应随小儿成熟度及病情不同而异。小儿年龄、体重、体质强弱都是决定小儿用药剂量的因素,而不单单是将成人剂量的缩减。常用的方法有体表面积法、小儿体重法、按年龄法,以及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择一计算。但值得一提的是,同一xx不同制剂或多个复方制剂的重复给药也应引起重视,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而使xx超量使用,给小儿带来不必要的机体危害。

  2.4  根据小儿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一般来说,经消化道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以减少因注射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只能口服的xx对昏迷患儿可用胃管鼻饲法灌入,但有些xx不能口服,口服降低疗效。急救xx需要注射给药,有些xx局部肌注可引起坏死(如氯化钙),须静脉给药,而小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不可过快过急,并要防止xx渗出引起组织坏死。含漱、吸入等给xx法只用于能合作的大孩子,而灌肠法常用于xx催眠药,如安定、水合氯醛、副醛。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皮肤用药极易吸收,甚至中毒,故宜慎用。

  2.5  掌握xx的禁忌 

  熟悉xx特性,掌握xx的禁忌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小儿禁用的xx,见表1。表1  小儿禁用的xx(略)

    综上所述,由于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功能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xxxx系统、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的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出发,把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特征,甚至幼儿心理学特点结合起来,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药,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智敏.健康宣教对减少儿童xxx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探讨.浙江临床医学,2008,10(5):625.

  2 夏国俊编.xxxx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8~49.

  3 黄丽萍,王秀珍,简碧红,等.门诊儿科xx的调查和分析.中国xx应用与监测,2006,3(6):27~29.

  4 孟黎辉,董宝坤.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xxxx应用合理性分析.中国xx应用与监测,2009,6(1):24~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医发[2000]431号.

  6 黄荣海.小儿常用解热药的评价与合理应用.中国药业,2009,18(2):47~48.

  7 陈金花.合理选择xx及时用药停药.浙江临床医学,2003,5(4):320.

  8 赵春杰编.合理用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8.

郑重声明:资讯 【小儿用药常见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之浅见_wshrnsjr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