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订阅《普洱手机报》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 PEE发送到1065866695 (3元/月)
  日报讯(记者张国营)  12月6日,由中国林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叶智和省林业厅副厅长刘一丹带队的专家组到我市对《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进行评审。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小平,市委副书记钱德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继红,市政府副市长杨卫东,市政协副主席陈建疆等领导出席评审会。杨卫东主持会议。
  李小平在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普洱各族人民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普洱的基本市情、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森林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说,近年来,普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普洱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主旋律。在推动绿色发展,打造“中国xx、世界闻名、世人瞩目”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的过程当中,我们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美丽普洱、实现普洱各族人民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提升现代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载体,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具体目标,列为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责任、通力协作、狠抓落实、有条不紊地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自2010年普洱在全省率先启动森林普洱建设以来,我们以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为重点,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为全面推动创建工作,专门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全盘统筹、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了《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批复,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针对创建森林城市工作,李小平提出了“三个始终坚持”的理念和“三个牢牢把握” 的原则。他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城市更好地适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更加生态宜居;注重以地方元素、国际表现,历史风貌、未来衍生,特色建筑、经典适用,优越生态、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城市,特别强调生态在城市建设当中的作用和市民对生态的共建共享。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大生态的理念,把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充分地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绿木的搭配,不仅大力地栽树种草、增绿添红、建立景观,而且将山、水、湿地、植被等综合起来,作为生态链和生态整体来构建。始终坚持尊重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思路,更加注重近自然的造林,让森林城市建设效果更加笃定、持久,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森林城市的舒适惬意。同时,我们牢牢把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眼前、长远都受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牢牢地把握景观与人文相容的原则,把森林城市建设与打造“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满城山水满城绿的城市内容;牢牢把握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力求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全面提升市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李小平表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决心,是全市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事关全市人民的福祉,事关普洱发展的大局,事关普洱对内、对外的形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指导我们完善《规划》。我们将按照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领导抓责任、创新机制抓保障、强化督查抓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必胜的信心、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实干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创建目标,为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到会的领导、专家一起观看了《森林普洱 幸福家园》的专题片,听取了《规划》主要内容的汇报,专家组一致肯定并通过了《规划》,并要求根据评审建议完善《规划》,以此做为规范、引导普洱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纲领性文件。
  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郑重声明:资讯 【《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