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供应困难时期的无奈之举_梧叶舞秋风寒兮的空间_百度空间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陈煜

1962年2月北京市菜票(拾天)票样(右)。——北京市档案馆提供

  对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实行特需供应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相关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区。

  一、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十一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照以下标准再减半,纸烟不减):

  {dy}类,副委员长、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副主席、{zg}人民法院院长和{zg}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供应标准是:每户每天肉一斤,每月鸡蛋六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

  第二类,人大、政协在京的常委,国务院各部、委的正、副部长,正、副主任,高法副院长、高检副检察长,人大、政协的副秘书长,各民主党派中央的主席、副主席,在京的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一级人员,以及党政群同上述职务相当而名义不同或者工资级别在七级以上的其他人员,供应标准是:每人每月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三斤。

  第三类,全国人大在京的党外代表和全国政协在京的党外委员,国务院各部委党外的正、副司局长和党外的国务院参事,各民主党派在京的中央常委,在京的党内外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二级、三级人员,以及党政群同上述职务相当而名义不同或者工资级别在十一级以上的其他党外人员,供应标准是:每人每月肉二斤,白糖一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二斤。

  以上三类,鸡蛋一项均看货源情况,少的时候少供应,没有的时候不供应。

  经济困难时期,各地政府对部分特需人员的副食品供应,都给予了特殊照顾。比如对运动员,凡是达到国家“运动健将”一级水平的,在京比赛期间,每位每天供应鲜肉4两。据考,当时享有这一待遇者仅两位:陈镜开(举重)、穆祥雄(游泳)。

  特需供应,是特殊困难时期的无奈之举。

  1963年4月,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两周岁以下儿童食品补助票票样。——北京市档案馆提供

  1963年3月北京市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香油、食油购买票票样。——北京市档案馆提供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陈煜)

  产妇给予一次性补助鸡蛋2斤

  1959年10月31日,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市公共卫生局发出《关于修订对病人肉食、鸡蛋、蔬菜供应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对产妇给予一次性补助,鸡蛋2斤、肉2斤、红糖2斤。1960年6月1日起,对献血人员每次输血200cc以上一次性补助肉食1斤、400cc以上一次补助肉食2斤。对托儿所、幼儿园、街道儿童每人每月补助食糖1斤、鸡蛋0.25市斤、糕点、饼干1.5斤、奶制品2斤。从1961年1月起,对浮肿病人每人补助鲜鱼2斤。

  1960年副食品货源进一步紧张,如在北京,猪、牛羊肉到4月15日的全部库存只有361万斤,仅能维持1个月的定量供应(居民每人每月4两)。针对这一情况,在主要副食品实行凭证(票)按人(户)定量供应的基础上,又大幅度地增加了凭证凭票定量供应商品的范围,达到了21种。除肉、蛋、食糖以外,又增加了肉罐头、熟肉及干货制品(折合顶肉量凭肉票供应)、糖果、糕点、饼干、奶制品、露酒、干菜、鲜菜、鱼、海味、干鲜果、酱、调料、食盐、豆制品、淀粉、粉条、粉丝等。这一年凭证凭票商品销售额已占副食品零售额的29.3%。

  1961年肉、禽、蛋库存急剧下降,紧张达到极点。如肉食货源,只能保持特需供应,对居民所xxx无货xx,从4月起,用生、熟肉、鸡鸭、鱼及其罐头制品等折合顶肉量供应。由于后续货源无望,从6月至1962年2月,对居民平日不得不停xxx。鸡蛋除供应部分特需、病人、产妇、托儿所等,对居民的平日定量亦无法保持,基本上停止了供应。

  北京市二商局干部高智勇对这一段困难时期北京的副食品供应作了详细的回忆:

  居民凭证供粮改为凭票供应。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所谓“吃商品粮的”)每人按月xxxx。粮票分为:粗粮票,面粉票,大米票……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因人而异,从婴儿降生的3斤、少儿6斤、儿童8斤……至成人21斤不等。其中面粉供应占总定量20%,大米占10%,其余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有时即高粱面儿、鲜白薯等杂粮。

  婴儿发给奶证,每日两瓶,每瓶半磅。满周岁的,供应1瓶,再掺兑“代乳粉”。代乳粉票和婴儿糖票,每月各发一张。凭票到指定商店可购代乳粉1市斤(由黄豆粉、大米粉及少许奶粉掺兑而成)和黄砂糖2两(古巴产的)。

  粮票自然炙手可热。1961年1市斤北京市粮票黑市价格3元(当时生产{dy}线的工人80%以上月薪为三四十元),1市斤全国通用粮票黑市价格4元,1市斤北京市面票黑市价格5元。

  1960年猪肉货源急剧减少,到当年7月起已无鲜肉可供应居民,即月市场投放陈年肉罐头顶替鲜肉供应。数张票集中起来可买到一盒(听)罐头。

  1961年起,将原发放的每张肉票面额最多3两削减为2两。同年4月,用库存的鸡、鸭、鱼罐头顶替鲜肉。6月到年底,对居民停止供猪肉。

  据官方统计:1961年北京市人均肉食消费量是8两半(全年),是有史以来北京居民消费水平{zd1}的一年。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兄弟省市。(统计数字见《北京副食品商业志》2002年版)

1962年的北京市西城区居民购菜卡片

  1963年的北京市居民购菜证——北京市档案馆提供

  蔬菜和葱、姜、蒜都要凭票限量供应

  1960年,蔬菜被正式划为“国家二类商品”。对居民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鲜菜2两(100克),但品种不限。萝卜、土豆、白菜等任择其一。但以土豆居多。另外还发放有少量的“葱票”,持票可购买到少许葱、姜、蒜等,主要由“居委会”安排,重点是照顾基层革命军烈属。有时出现凭票也无菜可买的情况,但仍可持票买到腌菜或咸菜(腌酱菜也凭票供应)。

  许多东西要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购买,比如,冬贮大白菜每户供应数斤、10余斤不等;食糖每人每月供应2两;食盐每户每月供应1市斤;芝麻酱逢三节(春节、国庆、五一)每户供应1两(50克)、茶叶1两(低档),茶叶自1959年起被划为“国家二类物资”,市场罕见;逢年过节还有粗粉条2两,粉丝1两,花椒半两、大料半两、木耳半两,黄花半两,碱面儿半两,皆按户供应。

  花生和瓜子一年“品尝”一回。每逢春节光临,每户居民凭证供应花生半斤(含皮)和瓜子2两(熟)。直到1965年以后,才由每户居民每年供应半斤改为每人供应半斤和瓜子2两。

  食油供应按在京正式户口,每人每月xxxx一张。凭此票可购食油三两,品种以豆油或棉籽油(当时叫卫生油)居多。花生油则在年、节期间少量投放市场。

  此外,春节每户额外增发“节日补助油票”一张。凭此票可购香油(芝麻油)1两。

  稀黄酱每月每户凭证供应半斤(无包装,自备器皿),超过十口人“大户”增加半斤。

  酱油(低档)、醋(散装)基本是敞开供应,但每次购量不得超过3斤。所幸不限次数。群众称之“限量不限次”。

  每户每月发给糕点票和饼干票各一张。凭票购买糕点半斤和饼干2两,同时另加收北京市粮票4两(全国通用粮票不行)。(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市困难时期商品供应追记》,《炎黄春秋》2007年第8期)

  1959年开始,上海的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副食调味品、糕点、糖块也采取按人口分配,限量供应或凭票证供应的办法。此后,限量供应或凭票供应的种类逐年增加。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上海市区商业部门发放的各种商品供应票证多时达53种,141个票面。按人或按户分配的票证,由粮店代发。

  1966年1月,轻工业出版社(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14万字的图书《大众菜谱》。本书选编了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苏州、杭州、成都、重庆以及山东、东北等地经济实惠、富于营养的大众化菜肴共264种。出版此书的目的是供各地餐饮业工作者、各单位集体食堂工作人员阅读;广大职工家庭做菜亦可参考。

  此书出版后多年反复重印(截至1981年8月,合计印刷190多万册),此书也确立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以美食图书为基础的生活图书强社的地位。



郑重声明:资讯 【特需供应困难时期的无奈之举_梧叶舞秋风寒兮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