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互联网进化路线图

银行与互联网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物种。
新物种,由银行的基因(货币)与互联网的基因(信息)杂交而成。从银行和互联网分别代表的力量看,这种杂交,本质上是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的杂交。
货币与信息,在银行功能中对应着支付和信用。在新物种进化过程中,金融业务重心发生着从前者向后者迁移,金融理论重心发生着从货币学派(monetarist shool)向信用学派(credit shool)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演化出斯蒂格里茨与格林沃尔德所说的“新范式”(A New Paradigm In Monetary Economics)。银行业的互联网进化,就是指新物种(或新范式)的这种基因变异。
按德勤(Deloitte)的归纳,所有银行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的竞争,一是“以量取胜的低成本模式”;一是“差异化服务模式”。二者在战略上,可以分别归入成本{lx1}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过滤掉一切细枝末节,我们可以把决定银行基因变异的要素,高度简化为绩效与战略方向。我们用成本代表绩效,用规模(同质性的数量)与差异化(异质性的品种)分别代表两种基本方向,建立“成本(C)-规模(Q)-差异化(N)”三维座标,观测它们之间的效能组合,并在时间维度中建立它们之间的进化顺序,就可以勾勒出银行业进化的路线图。
所以,本文题目可以直解为“从战略转型和模式创新看银行业的互联网进化路径”。

一、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新思维
在金融行业新思维丛书的《业务发展新思维》一书中,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zy1}中心(China Financial Service Practice Center Excellence)注意到,国际金融危机后,全新的竞争环境,正对银行业的传统增长方式提出挑战。首先是大额融资(Wholessale Funding)变得困难;其次是非利息收入降低而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对中国也存在,以前银行那种单纯面向大企业融资的路子,正面临困境。银行即将求变。
德勤发现,银行会越来越xx以下两种商业竞争模式中的一种:
以量取胜的低成本模式,运用简化而无差错的经营流程,同时收取有市场竞争力的、低廉的服务费。
差异化服务模式,运用更为灵活的经营模式以迎合细分的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
前者是在规模(数量)与成本的关系上做文章,后者是在差异化(品种)与成本的关系上做文章。
我们观察互联网在银行进化中的作用,正是从这个起点开始的。所不同的是,从互联网角度看门道,比德勤的分析要多一个角度。这就是效能的角度,也就是效率的变化率的角度。德勤分析的差异化模式,没有区分差异化的经济性,也就是差异化效率状态的变化方向,是越差异化成本越高,还是越差异化成本越低。它正是银行战略基因突变的质变点,由互联网这个条件决定。
这种区分对于分析互联网进化极端重要。这涉及波特结论(差异化战略中,越差异化成本越高)与钱德勒结论(范围经济中,越差异化成本越低)的不一致。德勤隐含了差异化的效率不变(相当于效率的斜率取{jd1}值,没有正负方向),会漏掉我们后面提到的两个最重要的进化阶段(图4和图5)。
在我们的观察中,随着互联网对银行业影响由外到内,银行战略转型和模式创新在范式和基因上,会构成四个性质不同的进化阶段(分别对应图2至图5)。
进化的{dy}个阶段是网下大额融资时代(图2),其效能标志是规模(数量)越大,成本越低。对应钱德勒的规模经济或波特的成本{lx1}模式,在此两个人的结论没有矛盾。在实践中,对应的是面向大企业经营的时代。在货币与信息关系上的特点是支付为主,信用为辅。在四个阶段中,对信息的要求相对最少。
进化的第二个阶段是网下小微贷时代(图3),其效能标志是越差异化,成本越高。对应的是波特的差异化战略。在实践中对应英国零售银行经验,以及国内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小微贷经验。
进化的第三个阶段是互联网小微贷时代(图4),其效能标志是越差异化,成本越低。对应的是与波特结论相反的钱德勒范围经济理论。在实践中对应全球网模式、阿里巴巴模式以及全球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
进化的第四个阶段是互联网信贷时代(图5),其效能标志是规模经济且范围经济,对应互联网长尾曲线。在实践中对应以数据业务为银行主营业务的未来模式,例如IPCommerce模式。将来,数据业务很可能取代银行业的核心业务,类似于电信行业已经发生过的演变。
这四种不同组合,在涉及银行商业模式定位的9大“梅花桩”(图1)——价值主张、细分客户、渠道、客户关系和收入来源,以及重要伙伴、核心资源、关键业务和成本结构方面,都发生着基因变异,观察战略基因的演进,就构成一幅简单明了的银行进化路线图。

二、银行业互联网进化的规模经济时代
从新范式的观点倒回去看,金融业本质上是货币与信息的混合行业,而不仅仅是“玩钱”的。把玩钱当作银行业务的核心,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达到高潮,随后日渐衰败的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主义“把货币看做经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银行现有战略和业务结构,实际是30年前这种主流观点支配下的产物。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业务在金融业的地位,正从辅业,慢慢演变为主业。以货币与信息结合为代表的信用学派的观点,开始在美国占上风。
银行业的互联网进化,如果区分为电子和商务表里两层,在电子这个技术表层,涉及的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映射到商务这个实质层面上,则为信息的商业影响(从边缘业务到主业)。互联网进化实际涉及的是银行货币业务与信息业务的此消彼涨演进关系。
在进化的起点上,银行业务,都是以钱为核心,而不是以信息为核心。工业时代的银行,由于信息局限(信息的非专业化),投资相当于闭着眼睛投胎,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进化的方向上,银行业务,将以信息为核心。对信息时代的银行来说,钱只是辅助手段。那时的投资,就象投胎,关键问题是要投准胎,信息业务就是银行业的精准投胎术。(图二)
银行业进化是从规模经济时xx始的。从客户细分角度看,这是一个以大为美的时代,银行融资主要以三大为主(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以量取胜的低成本模式。这种融资方式,相当于融资的“中国制造”,具有典型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的传统生产方式的特征。在图2中的蓝色侧立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融资方式的价值主张,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从信息模式的事后诸葛亮角度看,渠道和客户关系上,以大为美的银行规模经济,主要借助网下经营,而不懂得发挥网上渠道的作用。银行的核心资源与关键业务,都只跟货币这种一般等价信息(硬信息)有关,而不会利用软信息(“包括从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活动、深入效往以及互动中取得的信息”)。这是由互联网初起时不发达的信息条件决定的。正如何广文说的,“在现代商业金融主义盛行的时代,商业银行普遍‘唯抵押是贷’,依赖客户提供的可以编码的硬信息如抵押品、财务报表等放贷”。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信息编码还不发达,抵押品、财务报表等硬信息之外的软信息,还不能成为加工(如编码)的对象。
本来,互联网的主要作用是在同等信息量下降低信息成本(包括流通和加工成本),从而降低交易费用。然而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由于信息业务在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中不是独立的主营业务,还主要是为传统主营业务当辅助、敲边款。因此,互联网在银行信息进化的早期,还主要是为大企业融资服务。

三、银行互联网进化的高成本差异化时代
我们今天正处在银行互联网进化的高成本差异化时代。这个时代银行价值主张的特征,从图3可以看出来。一方面,它主张业务差异化,从价值上避免低利润状态,走向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它的成本随着差异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在理论上,这典型地反映的是波特差异化竞争战略。它与范围经济要求相反,这个阶段银行信息进化的特征在于,互联网仍然在边缘起作用。电子商务中的商务,已经发生了从同质化向差异化的业务转向,但以效能状态为标志(在图中就是蓝色正立面中,成本曲线的方向)的生产方式,仍然与没有互联网时一样。(图三)
在这一阶段上,银行的价值主张是效率而非效能。例如德勤的观点就是如此。德勤2011年调查世界各国银行高管在细分客户上“今后三年的战术”,排在{dy}位的就是“追求更高的经营效率”,也就是“将有效率的经营视为差异化和提高利润率的手段之一”。差异化这个方向是中国银行业非常火的小微货兴起的大背景。可以说,小微贷是差异化战略的一个特例,是反映差异化价值主张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需要先了解一般,再来看特殊。
英国银行业未来三年即将兴起的差异化服务,典型反映了传统差异化战略的模式特征。在细分客户上,它要求服务迎合目标细分客户,xx最有价值的客户;在渠道和客户关系上,强调提价竞争而非降价竞争,不是象规模经济那样强调透明和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转向具有特定信息的特定人群;在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上,强调通过“搜集关于某一客户的数据以实现对该客户的单独观点”,与规模经济强调高度集中的平台不同,开始强调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在合作伙伴上,强调外部合作。基于此种变化,德勤建议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的小微贷xx符合上述特征,是差异化战略发展在中国特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2011年,全国小微贷余额达15万亿元,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成为我国银行战略转型的方向。例如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提出二次转型,就是根据商业利益考量做出的决断。尚福林有个结论,认为“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拓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银行业提高发展效率、转变盈利模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也符合银行业自身的利益”。小微贷从政策贷,转而成为“高利”贷,是由银行商业进化的总方向决定的。
从互联网进化角度观察,小微贷{zd0}的不同,就是对信息的要求不同。以往银行难做小微贷业务,最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很少信用记录,制乏担保抵押,“银行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互联网帮助银行进化,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一般手段,而非后面所说的特长手段)帮助银行化解这一矛盾。
建行浙江省分行的E贷通,是将传统金融向网络金融延伸的探索。E贷通的理论基础是全国{sg}网络银行理论(见《创新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思考与实践》),在实践中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从2007年以后开展的。E贷通设计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自动化批量运营模式,以及基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平台的接入运营模式等,将网络商务信用纳入评价指标,开辟专门审批通道,以网络银行平台为基础,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E贷通虽然比传统小微贷成本低,但也有它的局限,就是它只在内部客户范围经营,需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开放性的经营优势。
但我们也注意到,在2011年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双xx金融产品的评选中,其它创新在成本模式上还不如E贷通。联保是2011年信贷类产品创新中的{dy}热点(占全部热点的43%),我们就以联保为例,看有互联网与没有互联网的差别。
众所周知,小微贷的难点主要是征信成本高,现有模式的特点是越差异化,成本越高。联保是降低征信成本的{dy}位有效的对策,所以难怪小微贷创新都集中在这里。然而纵观E贷通之外的创新,从关系商户、同乡会、星级文明户等,联保信息主要是从网下取得。无论是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商贷通”依托“两圈两链”采用的“知情人战略”、临商银行的“惠农贷”、辽阳农村信用社的“星级道德信贷工程”、浙江江山农村合作银行“惠农快车”的联保小组和信用村评定,还是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信通社区贷”的轻抵押重调查经验,虽然比过去拍脑门决策,在关系型xx的社会化程度上都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都无法突破越差异化、成本越高这一成本模式的局限。原因是联保是专门为融资建立的,而不是商务活动本身的自然行为,因此需要特别的成本付出。这是差异化高成本的一般表现。
有无互联网,反映了差异化高成本的特殊表现。首先,在关系型信贷上表现出的差异主要在渠道与客户关系的效率上。有互联网,联保的圈子可以大一些,如E贷通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展客户,在浙江省业务的圈子可以达到24000多个客户,超过省�中兴卸斗中械拇羁突婺R欢瘸�34个一级分行的总和,不良率仅为0.47%。而农村金融机构那些不采用互联网的做法,小微贷圈子很难超出地域性范围。基于现实,尚福林甚至提出,“中小银行要继续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可以认为是小微贷方式的优势,但也可以认为是局限。
其次,成本高还表现在关键业务的利润上。小微贷在商业上可行,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造成的利率上浮。它xx符合波特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特征,即成本高,利润更高。成本虽然高,但还能承受,主要是靠利润高来支撑。这可以说是波特差异化竞争战略成立的前提条件。E贷通平均利率上浮15%,加上中间业务收入,综合收益超过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比xxx虽然低,而且在小微企业融资机会比融资成本重要的环境下,这不是主要问题,但如果银行业务进一步进化,情况可能xx不一样。

四、银行互联网进化的范围经济(低成本差异化)时代
以全球网为代表的低成本差异化,走出了一条与“立足当地、利率上浮”相反的互联网小微贷之路。从图4中可以看到,它相反就相反在成本曲线的方向上(切线斜率正负号相反),我们所谓银行“发展方式”的不同,就是指这条曲线向上向下的方向不同。它代表着银行互联网进化的第三个阶段,即范围经济时代。体现着比德勤“新思维”更新的思维,也就是不仅不是越差异化成本越高,反而是越差异化成本越低。表现为不是只能“立足当地”成本才低,离开熟悉的圈子成本就高;也不是只能提高小微贷价格,才能弥补过高的成本,反而是靠范围经济有效降低小微货的利率。
全球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互联网当作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引入到银行差异化经营中来。全球网的价值主张属于低成本差异化。差异化反而能够低成本,主要得益于渠道、客户关系,以及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互联网化。以深圳的“信通社区贷”为例,它的差异化成效显著,但成本高在调查上,要对每笔xx进行十分详实的实地调查,如果用户范围出了本地,成本将不可承受;再如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的“商惠通”,要上门受理业务,由属地化管理的客户经理,与客户直接沟通,以知根知底。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随着差异化递增上去,规模难以做大。(图四)
一般小微贷关系型融资之所以无法摆脱地域性的局限,在于以实体方式经营社会资本,与互联网方式经营社会资本,效能不同。全球网利用互联网方式进行小微贷征信,路子xx不同。{dy},全球网做的不是金融核心业务,而是将金融信息服务独立出来,利用专业化降低成本。从银行角度看,全球网与阿里巴巴做金融{zd0}的不同,在于金融信息服务的外包(银行将小微贷的金融征信服务外包给全球网)。以主业方式征信比银行以辅助业务形式征信,效率要高许多。这里体现了银行信息进化的特征,银行越进化,产业链的信息流环节就会越延长,越发达。第二,更主要的是,全球网征信是依托电子商务自然生成的信息,而不是象银行征信那样,专门投入去做征信。银行在小微贷中也广泛采用与商会合作的方式,获得征信信息,但仍需专门投入;而全球网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络中商务活动自然形式的信息,作为征信信息。这些信息,即使融资不同,作为电子商务日常运行也需要自动采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银行征信来说,是近于零成本的。而且网上商业平台、批发市场中的客户节点越多,差异性越大,信息的成本只能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成大。这使范围经济成本为现实的商业可能。第三,全球网以开放方式分享征信信息,而不是以全封闭形式采集信息,充分利用了网络效应。从信用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of credit)角度看,湖北银行荆州分行的“融易贷”等,虽然体现出“重现金流、轻抵押物”的先进理念,但囿于德国IPC公司小微贷技术视野限制,并没有跳出硬信息编码的局限,没有跳出从一般等价物中获得信息的局限。而互联网上的软信息是取之不不竭的征信资源,利用得好,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精准征信。例如在全球网中,可以低成本地获得许多软信息,如贷中的用电数据(“本年月均电费”等)、用水数据(“本年月均水费”等),贷后“员工忙碌程度及精神状态”,“经营场所是否整洁、经常使用”等。
从理论上说,信用学派认为银行的信息职能是关键性的,“银行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判定谁可能违约”。互联网进化,使银行可以非常低成本地获得以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难以获得的信息,从而化解差异化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已进化到银行业务的神经中枢。

五、银行互联网进化的长尾时代
但是,银行的互联网进化还在继续。下一代的发展,将进入银行新范式的主题上来。那时回答“银行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受互联网影响,答案将从“玩钱”的,变为“玩信息”的。换句话说,银行的主营业务,将从货币业务,转向信息业务。
图5显示了蓝色底平面中的长尾曲线,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成本线在利润底平面的投影。它代表着银行互联网进化到新阶段的全新价值主张。
在银行实务上,德勤的“新思维”已接触到这个新方向。“商务服务+支付服务”的新模式就是德勤正式提出的。德勤站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支付公司在支付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关键是理解客户购物的困难,建立对客户深入的了解,然后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这正是IPCommerce的价值主张所在。在实践中,IPCommerce推出的支付上的APP STORE模式,以云API的方式加以推进,被称为对美国支付业的重新洗牌。其特点是把支付同各行各业的商务,以数据为核心融为一体。
沿着这个方向,当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到来后,银行业将成为一个AaaS(分析即服务)的数据行业。以“商务服务+支付服务”模式为代表的新范式革命,将席卷整个银行业,形成“新混业经营”的趋势,以主业转移为标志,对金融业务造成根本性的冲击。银行业将形成新的渠道、新的客户关系、新的核心资源和新的关键业务。
关于这个趋势以及围绕这个趋势产生的各种银行业务创新,《互联网周刊》明年将作为一大主题,以专栏形式进行逐月特别跟踪。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zh1}我们转述德勤对银行机构发出的关于“构建‘商业分析’的能力”的建议作为结束:“银行应该识别并补足与所选细分客户相关的数据,并在战略上多加利用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数据。通过询问‘正确的’问题,分析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一个使用分析技术的清晰战略应当能从公司顶部发散下去,这样才能被整个组织接受”。

郑重声明:资讯 【银行业的互联网进化路线图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