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_生命的气息_百度空间
1、 生命科学的定义: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 2、 生命的基本特点: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稳态;生长发育;应激性和运动;繁殖和遗传;适应。 3、 21世纪生命科学最有可能突破的领域: 1) 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遗传密码)的测定和破译; 2) 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重要基因和与重要疾病有关的基因将陆续被发现; 3) 人与动物的高级生命活动; 4) 癌症的xx将有全面的突破,艾滋病的防治得到控制; 5) 在阐明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的基础上,人类还可能在实验室内合成生命体。 4、 细胞周期的定义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假说: 细胞周期:细胞一次分裂的开始(或中期、末期)到下一次分裂的开始(或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间。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假说:当S-cyclin和cdc2结合时,形成具有活性MPF能触发从G1进入S期;与此同时MPF又xx另一种降解cyclin的酶,使MPF自身失活。然后,M-cyclin的浓度增加,并同cdc2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MPF,这种MPF能触发从G2进入M期。进入M期后,MPF中的cyclin同样再度降解,MPF失活,cdc2又同S-cyclin结合,形成能触发从G1进入S期的MPF。 如此循环反复,不断推动细胞周期循环地从一期进入下一期。 5、 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经分裂而产生; 3)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 4)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6、 细胞内外物质转运机制 1) 扩散:物质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过程 2) 渗透:植物细胞的跨膜扩散,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3)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移动过程 4) 基团转移:主动运输的另一种形式 5) 内吞作用:细胞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的总称 6) 外排作用:吞入物被消化后,所余渣滓从细胞表面排除的过程 7、 如何证明DNA和RNA是遗传物质 1)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2)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a、1944年,Avery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b、Hershey和Chase T2噬菌体感染xx实验 c、Fraenkel和Conrat烟草花叶病病毒拆分重建 8、 孟德尔遗传定律 1)分离定律:杂种中某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 子中去。 2)基因独立分配定律:杂种中不同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其分离是彼此独立的,它们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9、 染色体结构畸变 1)缺失:所谓染色体的缺失是指一条染色体断裂而失去一段,在联会时,同源染色体就可能出现环状折叠的现象。 2)重复:所谓染色体的重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结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复基因。 3) 倒位:所谓染色体的倒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的现象。 4)易位:所谓染色体的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 10、 基因的相互作用 1、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xx显性:xx显性是指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在表型上无差别的现象,即显性基因对性状起决定作用,隐性基因不起作用的现象 2)半显性或者不xx显性:半显性(semidominance)或不xx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是指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纯合子(AA)和纯合子(aa)之间的现象,即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对杂合子的性状表现都起作用的现象。 3)共显性:共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alleles),即同一座位上的不同形式的基因,彼此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时,两种基因分别表达其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的现象。 4)镶嵌显性:杂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在生物个体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了表达的现象 。 2、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互补作用:如果只有在若干个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个体的某个性状得到表现,这些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称之为互补作用,这些非等位基因称作互补基因。 2)上位作用:一对等位基因的作用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作用的制约,并随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现象,称作上位效应,则称后者为上位基因。 3)抑制作用:一个基因抑制其非等位基因的作用,使后者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的现象称作抑制作用,这个基因称为抑制基因。 3、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数量性状常常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所决定,每对等位基因对该性状只有微小的贡献,称作微效基因,数量性状是多个微效基因的效应累加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之为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 4、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影响的现象称作性状的多基因决定,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这种现象称作基因的多效性。 11、 免疫功能的主要内容 1) 免疫防御: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2) 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3)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xx体内突变、畸变的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排泄系统又称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13、 免疫应答过程 1) 感应阶段: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递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即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阶段。 14、 抗原的类别(根据来源划分) 1) xx抗原: a. 自身抗原 抗原来自本身,是机体自身的正常组成成分 b. 同种型抗原 抗原来自同种动物在遗传上是不相同的个体 c. 异种抗原 来自不同物种的抗原,但有极为相似的抗原性 2)人工抗原:经过人工化学改造的xx抗原即为人工抗原。 3)合成抗原和超抗原:合成抗原是化学合成的分子。 15、 抗原的主要性能 1)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如致敏T细胞)的性能; 2)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16、 柯赫四原则的主要内容 1.病原体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一定能从病害身体中分离出病原体,并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3.纯培养物一定能够感染新得健康宿主,并产生相同的病害 4.能够从新的病害身体中再次分离得到病原体,并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17、 巴斯德在免疫学的主要贡献 1) 解决了鸡霍乱的免疫问题:证明霍乱弧菌的老培养物具有使健康鸡对霍乱弧菌产生免疫作用; 2) 解决了牛羊炭疽病的免疫问题:43摄氏度下的炭疽杆菌培养物具有使羊对新鲜炭疽杆菌产生免疫作用。 3) 解决了恐水症的免疫问题:病原体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降低其致病能力,即钝化,,钝化的病原体可做疫苗,实现人工免疫。 18、 生命起源几种学说 1) 神创论:上帝创造了世上的各种事物; 2) 自然发生说:生命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从无生命的物质产生; 3) 宇生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地球之外; 4) 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a、超循环组织模式;b、阶梯式过渡模式 5) 关于生命的定义: 结构定义,运作定义 19、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变异: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性,变异是选择的对象和原材料。 2)繁殖过剩与群体的恒定性:生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但生物产生后代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生存,而且群体的大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或恒定性 3)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所有生物都处于生存斗争之中。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选择的主体是自然界,包括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20、 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 1) 遗传平衡:a、种群和基因库;b、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c、哈代—韦伯定律;种群基因库的演变、进化 2) 物种形成:a、物种的概念;b、物种形成机制;c、分离基因库的保持 3) 辐射适应及结构平行性 4) 复化进化、特化进化和简化进化 5) 微进化和大进化


郑重声明:资讯 【生物_生命的气息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