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哥”的光荣与梦想(组图)
图为空中鸟瞰广州发达的路网建设。资料图片

作为广州地标之一的中信大厦。资料图片

  北京路商圈门户网站的开通,曾创下国内同类步行街信息化的先河。资料图片

  2009年,广州建城2223年。

  自建城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经济政治中心;及至宋元,广州已成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千帆竞渡、商贾云集,遂领岭南百代繁华。

  千年以来,广州作为广东中心城市的地位从未改变。但在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眼看着广东众兄弟城市飞速发展甚至赶超,广州也在思考:“老大哥”接下来怎么才能当好?

  2009年,既是广东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dy}年,也注定是广州迈进改革发展新征程的元年。

  虽然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已被写入《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广州更要以实际行动令其实至名归。

  新征程上,广佛同城化再启新格局。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正在开启新的光荣与梦想。

  基础设施先行造珠三角中心枢纽

  珠水夜韵、鹅潭夜月是老广州最熟悉的景色。眼下,一项被誉为广州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过江隧道工程,正在白鹅潭附近紧张施工。3年后,700米长的洲头咀隧道将连接海珠与荔湾,成为广州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广佛同城化的关键节点。

  而这仅是广州今明两年重大建设项目3500亿元投资中的一小部分。

  位于珠江东西两岸结合处的广州,是整个珠三角的地理中心。新白云机场、南沙港的相继建成,已经使得广州的中心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到来,更让广州向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大步迈进。

  今后3年,广州境内推进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就有12项,无论是正在建设的珠三角环形高速南环段、广河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还是计划开工的广明高速、广清高速、平南高速,都使得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不再遥远。

  而在明年亚运会前投用的广州新客站,更让广州拥有了南中国{dywe}的国家铁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交汇一处的复合型交通枢纽区。这里不仅是武广客运专线的终点,更向外辐射出4条高速路、3条地铁线以及广珠、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深港客运专线等三条轨道交通线。从这里的汽车客运站出发,客运大巴可以全面覆盖珠三角的9座城市。

  在增强路网建设的同时,广州还谋划以南沙港区为龙头,整合周边区域港口资源及航线,加强港口、航道的统一建设、管理和运营,形成广佛江海、水陆联运的一体化运输体系。同时,广佛将继续扩大广佛年票互通范围,改善年票互认方式,统一收费标准等方面加强交通管理协调力度,降低广佛间公交出行成本,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一卡通,构建“广佛公交一体化”。以此为基础,囊括广州、佛山、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等7市的“大年票”体制也已在省政府的规划之中。

  交通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为珠三角一体化提供了坚实平台。而以融汇多种交通枢纽的广州为中心,以深莞惠和珠海中山等珠江口两岸城市为两翼,一个规模宏大的新珠三角城市群体系正在形成。

  提高辐射力当珠三角的CPU

  白云机场,刚投产两个月的xx快递亚太转运中心,不断起落的货运飞机形象地展现着世界经济的繁忙图景。从这里起飞,可以抵达全世界。

  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广州的使命是带着整个珠三角一同起飞。

  《纲要》明确广州的目标定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指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其核心地位的形成,主要不是依靠经济总量,而是依靠其综合服务功能。

  拼总量,未免太局限于眼前;拼结构,才是谋划长远。广州已经提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的产业结构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海港、空港、信息港,广州搭建起xxx的物流体系,为珠三角企业打通通往全国乃至全球的道路。南沙港填补了珠三角中西部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和保税物流政策的缺失,极大降低该地区物流成本,目前南沙港的80%货物来自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的中山、佛山、江门等地。而xx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的落成,将给华南地区带来每年740亿的产值。

  今年2月,广州升格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中心城市xx资源的聚集效应。

  截至去年,服务业已占广州经济六成江山。广州的金融、物流、科技、教育不仅服务自身的产业,更为珠三角其他城市提供强大支持。

  广州的先进制造业也正在成为强大的“辐射极”。在广州汽车工业带动下,佛山、中山、江门形成汽车零部件配套集群,有媒体惊呼:珠三角正在崛起为中国的“底特律”!

  新加坡与广东共建的“知识城”也落户广州,它将成为面向全球知识精英的创业乐土。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比翼齐飞的现代产业体系———具备如此“内功”的广州,才堪当珠三角的CPU。

  市场一体化广佛同城谱新篇

  在全球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极有可能成为{sjj}的城市群,但珠三角必须首先跨越“一体化”障碍,以城市群为单位参与世界经济角逐。

  3月19日,“广佛同城框架协议”在两城交界的南海签署,成为珠三角一体化{sg}实质性突破。

  这被视作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如何破除行政壁垒束缚,如何打破“行政分割市场”的怪圈,如何使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配置———这是整个中国都亟待破的题。

  一体化最根本的就是市场的一体化。广州、佛山将联合清理排斥和限制外地企业、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以“规则一体化”推动“市场一体化”。

  在产业布局方面,两市也将打破“各自为阵”的局面。广州和佛山将共同制订近中期产业布局规划,率先重点推进荔湾、白云与南海,番禺与顺德,花都与三水等重要地区周边产业协作。

  在广佛同城的基础上,“广佛肇经济圈”的轮廓日益清晰。将于2012年建成的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线将肇庆至广州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肇庆顺理成章地被谋划为广佛产业转移的“后花园”。

  放眼珠三角,广佛、珠江东岸、珠江西岸三条区域一体化的脉络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有学者提出期待,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应当推动“三条脉络”之间形成产业配套、错位发展、有序竞合、良性互动的局面。

  在珠三角一体化的大方略下,一座城市的运筹帷幄应当体现出更大的格局。广州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一地,而其内在行政体制也必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报记者曾妮袁丁

  “知识城”

  新城区知识经济再创辉煌

  再过4个月,一幅集聚着xx产业和人才、高品质工作生活环境、美轮美奂的世界{yl}新城区蓝图就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粤新双方签署《“知识城”项目合作备忘录》两周后,按照广东省、广州市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知识城”项目可研工作中方工作组启动会议日前召开,选址广州科学城北区的“知识城”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可研报告,并在年底前完成商业谈判后,力争于明年初开工建设。

  据悉,“知识城”项目可研工作中方工作组下设六个专题组,分别涵盖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开发规划、商业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六大领域。今年4月13日-17日,六个专题组将与新加坡方面相应的六个专题组正式对接,组成共同工作小组。

  目前,双方已对“知识城”的定位达成基本共识,“知识城”是以高点起步、超前定位、互利共赢为建设原则;以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运作模式,以实施吸引xx人才、集聚xx产业、提供xx服务与建设高品质生活工作环境“四高”为发展战略。这一富有创意的新概念和理念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新潮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更是落实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举措。

  “知识城”的产业规划将以《纲要》为指导,致力于在省市现有产业基础上,成为推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源和创新核,重点围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宜居型产业三个方面打造“知识城”的产业高地。

  按照计划,今年4月到8月间,知识城即可完成可行性研究,力争明年初开工建设。中方工作组将把“知识城”项目与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加强粤新合作与落实《纲要》的重要抓手,加大协调,把可研工作做透做实,力求对各类审批、报建工作提供周到的“服务”,并积极向新方学习,努力早日将“知识城”的美景展现给世界。

  据悉,目前“知识城”的定位是以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催化剂;以集聚知识型xx产业、吸引xx人才、提供xx服务与建设高品质生活工作环境为发展战略;成为中新战略合作及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典范。

  本报记者曾雅通讯员开萝人

  越秀

  老城区专注服务寸土寸金

  最少的土地占用、最少的财政项目扶持、{zd1}的能耗、{zd1}的污染排放……广州越秀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区域经济插上放飞翅膀,创造出“寸土寸金”的神话。

  年鉴数据显示,该区2008年经济密度达40.67亿元/平方公里,成为广州市单位面积GDP、税收“产量”{zg}的城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972.82亿元,占该区GDP70.77%,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城区中居xx。

  “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写入《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下,作为中心城区、越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女士表示,将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配合广州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吸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进驻发展,将制造业链条转入服务价值链条;提升优化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公共服务业,打造越秀区“现代服务业”区域品牌。

  跳出越秀看越秀,跳出广州看广州。把广州的功能作用放在区域范围以至国际范围来看,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必然要求。此中的道理并不深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就不会有大的提升。

  在广州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老城区日益“寸土寸金”的形势所“逼”下,越秀区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定位为探索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科学发展的思路。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起,越秀区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以工为主以商为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区域经济、写字楼经济、总部经济五个调整发展阶段,在广州市各区率先确立并始终保持第三产业的主体地位。

  如今“总部经济”、“创意产业”成为越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双引擎”。辖区已拥有现代服务业企业9000多家,城市中心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模式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该区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为286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0%,占全区营业收入的51.34%。

  越秀区区长武延军透露,在推进现代服务业“越秀品牌”的同时,越秀区将借助《纲要》契机,围绕“首善之区”典范目标,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广府文化旅游区、宜居花园城区和公共服务示范区,推动该区由传统城市中心向现代都市核心转变。

  据悉,下一步,该区将根据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布局,编制《越秀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规划建设国际采购、国际商务、创意及网络经济、健康产业、物流运营、文化旅游等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强化广州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

  本报记者陶达嫔杨亚明

  本版统筹:袁丁
郑重声明:资讯 【广州:“大哥”的光荣与梦想(组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