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面对面:应对危机 感受宜昌速度
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右二)深入基层考察工作 |
2009年5月15日至17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学习实践网“抓党建 促发展 走进地方”报道组深入湖北省宜昌市采访,期间对话中共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听郭书记谈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宜昌市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郭书记您好,我们在简报中看到,今年以来,宜昌市经济在2008年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三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实现了在较高基数上的强势增长。一季度宜昌市生产总值 204.52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请问宜昌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郭有明书记:概而言之,就是宜昌因势谋远,用开放的战略xx发展。宜昌不为金融危机所困,跳出宜昌看宜昌,面向湖北、面向中部、面向全国、面向全球,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以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谋划宜昌的发展,面对金融危机,逆势而进,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力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较大增长,大力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一是积极借道国家东部战略,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宜昌承接基地的有利条件,瞄准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做到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环境对接、产业对接,大力做好承接转移工作,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二是自觉参与国家西部战略,充分利用宜昌“中西战略叠加区”的区位优势,在信息、技术、资本、人才、项目、物流等的大流通大交换中,当好二传手,把握新商机,获取新利益。三是高度融入国家中部战略,积极投身中部大战场,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着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峡旅游龙头,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更大发展。
记者:危机百年一遇,机遇亦百年一遇,宜昌如何突出重围,推动发展,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郭有明书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宜昌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用开放的举措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建成了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招商引资中不断扩大经济的开放度,开放型经济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日益增长,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狠抓招商引资,把资金项目引进来。将项目建设作为抓调整、保增长、促发展、克时艰的根本举措,勇于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善于在大浪淘沙里捡拾真金,千方百计大招商、招大商,成功引进了投资110亿元的全通涂镀板项目、投资58亿元的晋煤集团百万吨二甲醚一期项目、投资20亿元的宜昌大连万达广场项目,落成了投资总额达110亿元的深圳工业园、项目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韩国工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工业园区。今年以来,市党政大员频频带队出击,分赴东西南北中,广泛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合作,目前已协议引资过百亿元,元至3月,全市在建重点招商项目226个,同比增长15%,投资总额612亿元,同比长65%。二是努力扩大出口,把宜昌制造推出去。宜昌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企业,努力打造{gjj}、省级出口品牌,使更多的产品进入跨国采购体系,把宜昌制造叫响,向宜昌创造突破,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脱颖而出。安琪公司持之以恒走国际化道路,海外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酵母出口量已稳占全国半壁江山,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今年一季度出口2144万美元,同比增长64.6%。宜都东阳光公司一季度出口额1341万美元,净增1105万美元,增长67.5%。今年一季度,全市出口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1家,出口金额1396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0%。三是强化对外合作,把创业步伐跨出去。宜昌牢固树立新的社会财富观,不求所在、但求所得,不求所控、但求所用,积极引导成熟产业和强大产能到境内外寻求发展空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合作和竞争,一批企业把创业的步伐跨出了市外、省外和国外。目前,宜昌市国有企业已在外投资20多家子公司,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投资总额近100亿元,xxxx率达50%以上。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拓展了宜昌企业的发展舞台,支持了驻地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宜昌城市的外向度和影响力。
记者:要加快发展就要引进外资,要引进外资就要有好的投资环境,宜昌在构筑良好投资环境方面是如何做的?
郭有明书记:一是着力打造园区载体。发展开放型经济,园区是载体。今年以来,市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加强开发区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强化“权力有限,服务无限”理念,全面推行“三全一零两带”保姆式服务,努力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和xxx服务,为客商编织一条“安全带”和一条联系纽带,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目前,宜昌开发区正在围绕建设千亿园区的目标,加快打造宜化、兴发、南玻、三新、全通5个过百亿企业,努力形成装备制造、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精细磷化工3个过五百亿产业。截止四月底,有130多个项目在开发区开工和在建,累计投资过70亿元,预计年底可突破120亿元。二是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宜昌市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dy}资源的理念,强化“产业{dy}、企业家老大”的意识,以开放的人才观开发人才资源,放大优点看人才,模糊缺点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以最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以最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才,以最宽松的环境用好人才,以{zy}厚的待遇惠及人才,努力创造最适宜人才成长创业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在市委的激励和呵护下成长起了的蒋远华、李国章、蔡宏柱、俞学峰、蒋红星等一大批全国全省知名优秀企业家,带领宜昌的众多企业团队驰骋在国际国内经济舞台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组织这批优秀企业家,以典型案例和现身说法的形式,引导学习实践活动,激励全市企业化危为机谋发展,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家们的信心。三是着力优化服务保障。宜昌把改善服务作为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服务意识普遍增强,行政效能大为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萧瑟寒风中刚刚落户宜昌的全通涂镀板项目,30天完成百亿元大项目的招商签约,60天完成浩繁的前期工作,创造了50多天完成征地1320亩、搬迁251户、拆房6.5万平米、迁坟248座的奇迹,李鸿忠省长察看现场时感慨地说:“项目建设最难的是征地拆迁,在深圳一个如此规模项目的征地拆迁最快也要三到四个月,在宜昌只用了短短50多天,比深圳速度还快!”万达集团董事长评价说:“宜昌招商引资,确确实实是做的比说的好!”在高速度的背后是政务服务的高质量。宜昌市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市领导的领题调研课题,把再造审批服务流程作为贯穿活动始终的重要实践载体,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下大决心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来抓,把改善政务服务作为吸引外来投资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营造亲商、护商、惠商、安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