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业内专家纵论光伏产业发展

    9月8日,参加完江西赛维LDK万吨级高纯硅项目投产庆典仪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先生,上海交大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容强先生,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分会秘书长朱黎辉研究员等三位业内资深专家就光伏产业发展接受了市内媒体的联合采访,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光伏产业现状、前景以及应该采取的举措,专家认为,在可以预见十至十五年,光伏产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发展。
  成本回收快是光伏产业的生命力所在
  针对有人认为光伏发电系统能量回收周期长这一问题,闻立时院士说,一个发电系统要多长时间才能将它消耗的电补偿回来是值得重视的。这个问题在前两年被一些知名专家拿来大讲特讲。他们说特别是晶硅做的电池,一直到用坏了都还收不回制造它所用的电。我想他们说这个话也不是凭空捏造,是有事实依据的,关键是看他们是根据什么时候的事实。根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回收周期是8到10年,90年代是5到8年,2000年以后特别是现在是1到2年。所以那些专家引用的资料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料。在这方面,根据科学工作者的习惯,应该注明文献时间。
  朱黎辉研究员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耗能是每公斤500到600度电,当时属于改良西门子法的{dy}代技术,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工业硅到生产1公斤多晶硅大约需要160度电,拉成单晶硅大概是每公斤60度电,{zd1}可达到30度电,做成电池片能耗大概在110度电左右。每公斤多晶硅可切成规格为125×125的硅片70多片,每片能发电2.5瓦。总得算来,从工业硅到电池片耗电350到400度,所有片子拿去发电,按25到30年的寿命,根据不同地域气候,西藏、内蒙、新疆、青海,这些地方日照时间能达到每年4000小时,南方2500小时,平均按3000小时计算,每公斤可发电9000度到13500度,大概是25倍到30倍的增长。我把它叫再生比,这样高的再生比就意味着一年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它的回收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崔容强教授说,德国人去年安装了150万千瓦,高价去收买太阳电,一收买就要20年,德国人傻吗?它这个15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在今后的25年内不需要任何燃料,基本上不需要维护。
  增长速度是以加速度增长
  针对有人认为太阳能电池发电量太少,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一说法。闻立时院士认为,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全世界电池的增长是50%到60%,持续不断连续5年增长,在国际的产业上,全世界能有这么大的增长比例是空前。中国太阳能在这5年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达到{bfb}到150%,所以中国在2007年已经超过了国际上所有国家。2007年中国电池占世界产能的27%,达1088.6兆瓦,2008年又进一步增长,达到2570兆瓦,占世界产能的30%以上,据世界{dy}。估计两三年后中国的产能就是世界的一半。2008年全世界发电6400兆瓦,三峡水电站一年发电1200万兆瓦,也就是说全世界2008年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发电比三峡一半还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来讲,都不能说太阳能电池产量太少。所以说那些担心的人了解的是比较早的情况,应该是2000年以前的资料,从2000年以后30%左右增长,2004年以后就是50%到60%,所以太阳能增长速度是以加速度增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因此,我们有信心这样说,从现在开始,经过五年的时间,太阳能会有很多倍的增长,年产量会以多个三峡这么翻番。所以我想我们xx可以有信心地说,在可以预见的十年十五年之内,它将会有爆发式增长,而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量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应该说是xx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国家政策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朱黎辉研究员认为,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以光伏产业拉动的。过去的三四十年我国做的多晶硅多为微电子服务,例如集成电路,那时候多晶硅在中国发展速度相对要慢得多,有2000吨足够用的了。但是由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硅光伏产业,以{bfb}甚至200%的速度发展,带来了多晶硅的巨大需求,造成多晶硅头几年涨价非常厉害。在价格上涨拉动下,带来了中国多晶硅的大爆炸,这应该归功于光伏产业的拉动。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的政策,这主要反映在光伏产业上,比如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对硅光伏产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今年3月23号由财政部和建设部发出的129号文,关于补贴太阳能电池光电建筑的补贴政策,每瓦电20元,其含义就是做电池的成本就是20元/瓦,只是后面做系统或做组件还要花钱。今年7月份又出台了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要求每个省市做20兆瓦的示范工程,这给我们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朱黎辉研究员说,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业是高耗能产业和高污染产业。这些人掌握的数据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数据,这都是{dy}代改良西门子法时期的问题。当时耗能到五六百度电一公斤,而且四氯化硅和还原尾气都没有回收。在当今21世纪,中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国产技术,都已经做到不污染环境了。中国的多晶硅通过多年的会战和攻关,就是自己的生产线也可以做到不污染环境。但确实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前两年多晶硅的效益非常好,创办了很多多产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不污染环境的,但也有少数企业确实存在污染环境、耗能高的现象。这些企业应该受到应有的限制,应该由国家制定相应的准入条件,要求他们做好科学发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和文明生产、保护环境的工作。
  中国{zd0}的能源是
  崔容强教授认为,中国能源危机的影子已经显现,石油对国外的依存度已经是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到2030年时,中国的煤也要进口。那么,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什么能源?应该强调的是{zj1}有中国特色,而且是要靠自己的资源来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能源。中国自己{zd0}的能源是什么呢?就是太阳能,而不是核能。所以这点从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应该是世界{zd0}的xx的大国,因为我们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这个资源比德国、日本要好。虽然德国、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安装量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是我们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所需的充足的硅材料资源。现在中国冶晶硅的年产量一般都在100万吨左右,出口一半,自己用一半。硅材料资源在我国是{jd1}丰富的。(朱教授插言:据统计中国已经发现了140亿吨的硅石或者叫做粉晶矿,我们用1万年也用不完,而且硅元素占地壳的四分之一,是地壳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中国是能源出口{zd0}的国家,现在我国的平均能耗还没有达到全球人均能耗的水平,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不要说是赶上美国,就是欧洲的水平可能几个地球的石油还不够我们用。所以中国极大的市场需求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伟大复兴能源的支柱就是太阳能。
  崔容强教授说,现在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说太阳能是垃圾能源,说太阳能是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没有技术,说产能过剩,本人对此有不同意见。什么叫产能过剩,去年中国还进口2万多吨多晶硅,这些所谓的产能过剩都是从纸面、网络中抄袭而来,有多少可信度?有没有做过实际调查?对产能量过剩与否的依据?现在中国还没有使用太阳能就说太阳能过剩,从逻辑性就讲不通。比如说国内有一家企业,国家发改委定的产能是1260吨,多少年都没有达到。目前多晶硅行业存在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有乱七八糟的硅充好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需要整顿。首先需要调查,把中国的底盘实实在在的摸清楚。第二要鼓励发展高水平的、优质的、低耗的、低成本的多晶硅,满足电池大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需要。
  崔容强教授说,当前存在有人说太阳能是垃圾电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出台一个非常明确非常有力度的政策来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金太阳工程”和财政部的“太阳落顶计划”,包括发改委在宁夏、甘肃10兆瓦级的项目招标,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三个春雷,雨还没有下下来呢,但是希望春雷以后有实实在在的雨水能够滋润太阳能行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初始投资全部回收以后,利用太阳能发的电几乎是不要成本的电,也就是说,我们在未来五十年以后,有可能我们可以用电不要钱了。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模式,可以是发电加上储能再加上智能电网,就能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赛维LDK拥有目前世界上{zxj}的技术
  闻立时院士说,通过今天参观,无论是能耗、成本还是质量,赛维LDK都是比较先进的。在过去,我们国家的产业,还没有掌握多晶硅产业的核心技术。今天赛维LDK万吨级高纯硅项目的投产,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但产量大,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就是说LDK目前15000吨项目是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从他们目前的布局来看,他们是有决心要以这个作为起点,走向更高的台阶,逐步走到中国在国际上处于技术上{lx1},从学做到能够进一步做深做细,水平做高,{zh1}成为世界的{lx1}。
  朱黎辉研究员给赛维LDK作了如下评价:赛维LDK引进的是国际上{zx1}{zxj}的技术及设备。赛维LDK的工艺环节比较全,从精馏、还原、尾气回收、氢化,它是一个全闭环的、全回收的系统。这一点可以说LDK是做的{zh0}、{zd0}的一个单位,做到了闭路循环,这都是我们一再倡导的,它是真正实现了改良西门子法的第三代技术,这是目前国际上{zxj}的技术。如果非要挑它的毛病的话,在今后的发展中,它应该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延伸副产品的产业链,比如德国的瓦克在2005年有30万欧元的产值,其中多晶硅10亿欧元,单晶硅10亿欧元,有机硅10亿欧元,各占三分之一。要进一步提高效益,赛维LDK可以在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目前,赛维在这方面已经制定了发展规划。

郑重声明:资讯 【光伏产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业内专家纵论光伏产业发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