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漫记之四:学者眼中的奥巴马和余秋雨- 信力建-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 ...

奥巴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参加完腾讯网的颁奖仪式,约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历史学家章立凡夫妇和以前茅于轼的助手、经济学高材生岑科一起吃饭聊天。

张鸣认为奥巴马有点左倾的味道,这个对中国的民主进程尤为不利。奥巴马左倾的倾向,可以从他的就职演讲意识一见端倪。去年此时,奥巴马在国会大厦广场宣誓就职,吸引了数十万人现场聆听,上百万民众积聚在广场附近收听收看直播。那时那刻的奥巴马,就像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救星一样。对于国家而言,如果通过盛大的集会或者空前的意识来搞类似个人崇拜,进而诱导社会,这是典型的极左思潮。各方信息都表明,奥巴马有较为严重的左倾路线。左倾一向来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因为它推行{jd1}平等和照顾穷人,但由此意味着大政府和高税收,这个可不是什么好事。

有两件事情可以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有放松迹象。

{dy}是奥巴马访华。奥巴马11月份访华,在一群毫无意义的发问中,特意安排人在上海交大演讲会场对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北京的时候,强势接受南方xx的{dj2}专访,连央视和新华社都没有这种殊荣。南方xx由于稿件被严格审查,于是“开天窗”抗议。

第二是奥巴马结束访华之后,中国很快就对民运人士进行审判,而美国方面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示。{zh1}的结果显示,该民运人士直接被判11年,如果美国方面要求很强硬的话,这种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从这连贯的两件事情发生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放宽了。此外,奥巴马曾经提出“全球和解”这样的想法,看口气就知道不是美国作风,软得趴下了。

 说起哥本哈根会议(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连续三次被拒进入会场,张鸣可气不打一处来。他说,解振华被拒主要是因为他的证件上面没有照片,而且人长的就不怎么样,像个土包子。此人原来是国家环保总局的局长,由于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辞职了,但这次却又代表中国参加环保议题的回忆,明显很讽刺。松花江污染事件,主要是因为化工厂建在江河的上游(吉林),下面几个大城市的饮水生活都受到污染不能饮用。此外,松花江还是国际河流,这边建化工厂,那边俄罗斯就不干了。张鸣很想不通这样的项目就怎么能批下来呢?

张鸣说得正起,章立凡夫妇就来了。章立凡先生一袭黑色长衣外套,睿智稳重。“章立凡先生作为民主党派{lx}第二代最杰出代表人物,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贤达,使得我们这个向来缺乏贵族气质的民族,强烈感到受到了精英意识。”----这是一个媒体人对章立凡先生的评价。没错,章立凡先生给人的{dy}印象,就是贵族,穿着得体,举止优雅,谈吐不凡。这种贵族气质不能从学校的锻炼中得来,也不能仅仅依靠社会的磨练,而必须有不简单的经历和渊博的学术支撑。

 

余秋雨有才,只是人格上有缺陷

张鸣在南都写了一篇《他们为什么喜欢余秋雨》,说为什么现在官场的人乐意拿出那么多银子请一个从人品到文品都如此境地的人。他分析到,有几个原因。一是体制内的官员往往迷信体制内认可的学者或专家;二是官员对于来自正统的东西,都会某种迷信。也就是,皇上用的夜壶,也值钱。这就不难于理解为什么某些沉溺于官场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的官员来说,他们的确是真心喜欢余秋雨。三是现在的部分官员,喜欢党八股文风以及学风,因此喜欢余秋雨。

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疑惑为什么各地官员,大小官员都喜欢余家那小子。后来这篇文章获得了圈内人士的一阵阵喝彩,都称骂得痛快。张鸣将这篇文章发表到博客后,也极受xx(网站推荐了这篇文章),有很多网友跟帖。然后他发现,跟贴者近2/3都是余秋雨的粉丝,他们也不全是五毛,而且他们的留言非常激烈地批判这篇文章。

章立凡先生认为,其实余秋雨那石一歌的事也不算个事儿,他自己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等做法到真成了事儿。张鸣觉得他这种文人有种很可笑的做法,就是以为出了名之后自己就是圣人了,不能有瑕疵,所以对以前所作的不光彩的事情他总得反复遮掩。现在有几个咬余专业户,在张鸣看来,是余秋雨把人家逼着这样的。此外,他认为余秋雨、于丹他们中毒了,中了很深的党八股文化的毒,已经分不清究竟什么是好文章。民众喜欢看他们的文章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比较华丽,排比较多显得其实恢弘,但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章立凡先生说,二十年前他就认识了余秋雨,那时候他还不出名。余出名之后,章先生与他还是有些来往。余秋雨因为石一歌的事儿闹封笔章立凡先生还跟他接触过一次,劝他算了。问题就在于余秋雨确实干了那档子事,但死活不太肯承认,现在被人扒下脸皮来了,他又受不了。后来,余秋雨出书出的非常勤快,但一本比一本差。章先生就建议他,做学问不能太过频繁出书。不管怎样,章先生都保持了一种尊重人的态度,直到余秋雨“含泪”事件发生,他觉得反感了。但到现在,章立凡先生还是认为余秋雨有才,只是人格上有缺陷。

地方官员没有鉴赏能力以及他们附庸风雅的伎俩,也就只能请余秋雨、于丹这类人来演讲。或者地方官员真的是喜欢余秋雨。不仅是地方官员,就是大学校园里也不乏领导喜欢他。中山大学一个学院的党委书记曾经在党员培训课中讲了两个小时的挑灯夜读《文化苦旅》感想。

盲目的造神与盲目的膜拜,感觉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对文化的亵渎。不得不说,无耻和无知真的是孪生兄弟。

郑重声明:资讯 【北京漫记之四:学者眼中的奥巴马和余秋雨- 信力建-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