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旗帜不倒,奋斗精神永存_在路上_新浪博客

科学旗帜不倒,奋斗精神永存

------深切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

本报讯  2009112日,天空灰暗,大地沉默。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的全体同学静静肃立,默默致哀。这一刻,66颗悲痛的心与全国人民一道,在悼念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离去:20091031日上午8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20091031日,星期六,大学里平静的星期天。当我们看到同学发来的短信息说钱老去世了,我们感到心里一阵发紧,竟至说不出话来,只是默默地把这条短信息转发给所有我们认识的同学。收到短信息的同学竟不无二至的表达了惊叹之情。所以在周一上课这天,我们的课前演讲改为了默哀仪式,。我不知道对于我们这些对航天科技一窍不通的普通学生而言,一个科学家的辞世究竟意味着什么,竟让我们感到如此的惋惜与遗憾。但我知道,从他那辉煌壮丽的人生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为科学、为祖国奋斗不息的伟大拼搏精神。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xx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他和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有志青年一样,誓要用科学拯救危若累卵、满目疮痍的中国。

在美国学成之后,钱学森准备回国,可三万里回国路,他走了整整五个年头。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1955年10月,经过xxx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钱老曾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此生惟愿长报国”是他赤诚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夫人蒋英对钱学森特有的爱国情结十分认可。

当然,除了一腔报国志,钱老的风骨也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在这个物欲横流,科学为经济服务的时代,一个老知识分子,其实守住了科学的良知。钱老一生做人与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酬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他淡泊率真,对生活要求很低,但对学术要求却很严格。他提倡青年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工文艺相结合。钱老曾说:“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也是大有裨益的。他也提倡科学技术与哲学要统一结合,品德情感与智慧能力要并重,以期培养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这一点,他深有体会,“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zg}概括是xxx主义哲学。”在他心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科学要讲究创新,淡泊名利才能免受干扰。“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一个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科学家走了,科学的星空,从此少了一抹耀眼的星光。我们怀念他,因为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科学本身。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用一生的不懈奋斗诠释着对共和国的无限赤诚,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钱老走了,带着对共和国的热爱,带着对人民的依恋,科学精神烛照下的大师背影在慢慢离我们远去。我们不禁要问:谁还是我们的大师?

是啊,我们需要大师,需要他们扛起前行的旗帜,带领着一个民族去探索未来的道路。上一代大师渐行渐远,可是我们的民族还要继续前进,在新时期的浪潮里,青年是国家的主角,要懂得担当,更要努力拼搏,继承大师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旗帜不倒,奋斗精神永存。试看未来的中国,必将是大师层出的国度。

 

 


郑重声明:资讯 【科学旗帜不倒,奋斗精神永存_在路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