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破”(上):人事巨变背后的超越冲动

东风“破”(上):人事巨变背后的超越冲动
卫金桥/文
   2009年12月25日,圣诞节晚上,武汉经济开发区,东风本田举行的年度全体员工内部联谊会上,没有任何人宣布,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像是一块巨石投入湖心,在人群中迅速传开,先是少数几个人窃窃私语,很快,是百个、千个乃至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执掌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六年之久的刘裕和,将正式退休。
   即使大家对此早有准备,但是人群效应一旦对这个消息作出反应,每个东风本田人心里涌起了很不一样的情感。不舍、唏嘘、还有对各自未来的揣测……
   殊不知,东风本田的人事调整,已经徐徐拉开了东风公司大规模人事调整的序幕!
   紧接着,2009年12月28日,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风神第二款车型H30下线;今年1月5日,东风汽车公司(下称“东风公司”)在其网站主页上公开发布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高层大规模人事调整的通告。
   金融危机对汽车业的冲击刚刚平息,新年伊始,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背后,拉开这家2009年表现抢眼的国内{zd0}汽车公司之一战略新布局的序曲。
   作为2003年以来,东风公司报道的追踪者,必须注意到,透过这次人事调整的背后,不仅浮现着东风公司人事斗争的暗流涌动,同时,也是这家一直被上汽和一汽压制多年的东风公司下一轮布局的新起点。
   东风这一轮布局的背后,不仅是这家xxx国企破局未来的出发点,同时,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为和东风有着同样经历的国企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一个战略样本和范例。
   本文将从东风合资版块新局、东风自主的新阶段、东风商用车的新尝试以及新东风的未来等多个角度,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全面解析面向未来的新东风此轮布局的意义,解开人事变动背后新东风的战略破局之路。
   这条道路,不仅是走出十堰大山困境的东风试图超越竞争对手之路,而且还是40年东风超越自我的道路,更是一家老牌国企的革新之路。

 

一纸迟来的人事巨变
   这是一份迟来的人事调整,原本在去年3月份东风公司党代会之后就应该进行的人事调整因为诸多原因推迟到2010年年初才逐步展开。
   东风公司1月5日的人事调整涉及东风商用车、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东风本田等多个业务板块,多位高管的职务出现调整,“这是东风公司10年来人事调整范围{zd0}的一次。”一位东风子公司的总经理说。
   其中,东风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不再兼任东风商用车总经理职务,由东风商用车党委书记黄刚担任总经理;东风商用车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京桥担任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东风党委常委朱福寿不再兼任东风股份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东风股份原副总经理卢锋升任总经理。
   此外,东风本田原党委书记、执行副总经理、东风本田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刘裕和因为年满60岁年龄退休而去职,来自东风日产的陈斌波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蔡玮兼任东风本田党委书记和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
   东风汽车位于十堰的零部件公司、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和十堰管理部均作出重大调整。大部分正职都被免去职务,由原副职升任。
   东风汽车一位高层表示,东风汽车集团内部当前的内部工作重点就是“不同业务板块的人员加强交流”,把先进合资公司的经验融入到自主品牌和其他公司,实现公司综合管理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除了2007年接管东风乘用车总经理的李绍烛和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之外,东风公司其他副总经理都不再分管具体业务,这是本次人事变动{zd0}的特点。

   东风的合资版块中,除了东风本田之外,其它三个合资公司的人事变动也开始启动,{zx1}的消息是,此前从东风本田的得力干将、前往东风悦达起亚担任销售部长的蒋玉滨昨天正式把提拔为公司副本部长;而两年之前离开东风日产本部前往风神版块旗下业务单元——东风置业的总经理周先鹏不日将重新回到东风日产,据悉,历经日产旗下制造、技术、销售不同业务单元历练的周先鹏将是东风日产党委书记的候选人。

   此外,东风去年新成立的重要新业务单元——东风裕隆的人事任命也开始紧锣密鼓酝酿中;而神龙汽车公司因为今年中方总经理的任职期限将到,法方将担任新一届经管会总经理,这就意味着人事的调整势必在不久的将来会随之展开。

 

一位长者的背影
   此次调整中,东风日产销售本部原副本部长陈斌波调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接替已经年满62岁的刘裕和,拉开了东风系子版块调整的大幕。
   虽然在狂飙的2009年,东风本田2009年销量只有并不起眼的21.1万辆,但是这家公司却在2008的低迷之年创下连续两次调高销售目标,以只有xxx一汽大众不足1/3的16万辆销量,却夺得全国汽车公司赢利之冠。
   从2007年开始,东风本田经营质量已经是东风汽车所有子公司,乃至全国所有汽车公司中{zg}的,这家公司的主要{dzz}和掌舵人,就是刘裕和。而且,在东风本田,“大刘-刘裕和”和“小刘-刘洪”的东风本田中方管理团队,不仅成为东风本田六年来的经典,也是国内汽车企业中不多见的默契组合。
   我们必须说说在东风本田项目留下深刻烙印的刘裕和。虽然,早就知道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他,最终会离开他一手缔造的东风本田,离开他为止奋斗终生的东风事业,回到广州,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
   90年代初期,从追随周文杰到遥远的南方开拓东风本田零部件事业开始,到后来组建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zh1}回到武汉完成东风本田整车项目,刘裕和是东风本田项目最为坚定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从2003年到2008年,东风本田项目三个版块,一直是东风集团大部分的赢利来源,和同样起源于南方的东风日产项目一起,成为东风两大核心赢利支撑点。
   对这位执着、坚定但是充满激情的老人,我相信许多同行和我一样,对他的为人,始终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也会为他的离休,而倍加惋惜。
   早在2008年年中的时候,这位可敬的老人不止一度主动坦诚离休的计划,“我早就计划好了(退休之后),到时候一份详细的旅游计划。”在他位于武汉的办公室上,他尤为喜欢的旅游和地理杂志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不过,包括东风本田的3000多名员工在内,其时还并没有准备好离开他们的“大刘总”,“不是说大刘总要到今年底才退休的吗?”这样的询问者大有人在,作为东风本田整车项目的{dzz}和光大者,刘裕和以其个人的魅力已经成为这个留下他无数身影的工厂的一部分。
   “如果你下次见到大刘总,帮我送他一根竹子吧!”一位入职多年的老员工对记者这样说,在他眼里,刘裕和就如同竹子一样,刚直不阿而且坚韧挺拔。
   包括他的竞争对手,都感受到他的刚直和坚韧,从前任日方总经理尾绮满到如今的仓石城司,甚至更早时候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的日方总经理,在不同场合都表达对这位合作伙伴、同时也是难缠的谈判对手的敬意。

  

一场重新酝酿的较量
   姑且不论此次东风人士调整中的不同派系暗战,从已经明晰的人士变动来看,陈斌波接任刘裕和,已经透露出未来东风在合资版块人事变动的端倪。
   刘裕和2002年从东风发动机公司空降武汉筹建东风本田整车项目,经过艰难的磨砺之后,终于在堡垒重重的武汉结出了东风公司事业的另外一朵灿烂的花朵——东风本田,这不仅和长期驻守武汉的神龙公司的艰难相映成趣,也反衬出国企氛围浓重的武汉受到体制的制约之深。

   东风汽车公司走到今年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三线企业做到今天,经历了不平凡的路。如果时光倒流到11年之前苗圩刚刚主政的东风汽车,东风汽车是一个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的“落魄三大”。而当时的一汽和上汽,因为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以及上海通用的强势崛起,而东风却不得不为神龙汽车每年数亿元的利息苦苦挣扎。
   东风本田、东风悦达起亚和东风日产三个合资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对此感慨最深,在2009年12月初的东风本田品牌战略研讨会上,他回顾东风公司10多年来的合作经验时说:“我们东风公司一直坚持要把集团建成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在现阶段要顶住总量诱惑,坚持以经营质量为先,面向世界,就是绝不一小富即安稍有进步沾沾自喜。”
   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决实践者。两家公司在2009年的销量排名中仅为第五和十二位,但是两者的盈利能力却高居全国所有汽车公司的{dy}和第五。此次人事调整中,东风日产主管销售的陈斌波接任东风本田,就是希望这家东风公司内部{dy}家销量突破50万辆的东风日产的经验,为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的东风本田实现跨越,成为东风公司合资项目另外一个重要支点。
   毕竟,上汽和一汽之所以一直对于东风公司占据优势,上汽集团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集团的“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大汽车集团各有两家50万辆级别的合资公司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
   所以,陈斌波再次以的东风华南版块高层调任东风本田,不仅是要借用他本人所在的东风日产从0到50万辆爬坡的经验;而且,在东风掌舵人徐平看来:这种不带有更多国企印记和已经经受市场残酷考验的南方力量,持续给武汉总部输入新鲜动力。在东风内部迅速打造出“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两家xx,成为东风未来事业的强力支撑点。加上现有的神龙汽车和东风悦达起亚,东风在乘用车项目上预计将很快实现对上汽和一汽的逼近甚至超越。
    而且,如果不是东风南方项目派生出来的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项目生根开花,如今的东风公司早就沦为一家竞争力的平庸汽车集团。但是正是90年xx始,东风历任掌舵人对于南方事业的试验地的支持,让90年底末期陷入亏损泥潭的东风如今再次屹立行业的潮头。
   所以,东风公司至今对马跃和苗圩两位东风公司前任总经理心怀感激,前者克服重重阻力,放手让周文杰带领刘裕和、任勇、陈斌波和周先鹏等一帮干将远赴南方组建东风南方新业务模块。后者以极具战略眼光的韬略和胸怀,不仅扶持南方事业持续壮大,而且以东风日产前身风神项目为核心,引进了日产的合资,盘活了整个东风公司的存量资产。
   如今的徐平,正在沿着马跃和苗圩的思路更进一步,把东风在南方事业上的拓展经验在整个东风合资版块进行推广。
   2009年12月份,神龙汽车总经理刘卫东在接受采访时,并不讳言当下的神龙汽车正在对标学习东风日产的经验和管理模式,这说明东风内地事业的版块也认可了南方事业的战略延伸给东风整个事业带来的改变。
   必须清晰看到的是:表面上看,是东风南方事业的破局盘活了东风整个集团,但是,更深层次上,是东风的历任高层的战略布局,借用南方事业的活力赋予了东风这个老国企新的发展推动力。
   而且,东风合资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东风正在谋求突破的自主事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为东风传统强项的东风商用车事业下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从更具有战略高度的意义上来说,对于东风这样的xxx国企,在新世纪的发展模式的争论上,东风创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和案例。(上部完)

 

 (东风“破”(中部):1%的自主赋予东风的100%意义)即将推出

(sina汽车{dj2}授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东风“破”(上):人事巨变背后的超越冲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