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笑读庄子之三
儒家非常重视语言,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老子和庄子好像好对语言都不感兴趣。
《道德经》一开篇就说“道非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世界上最精华的最原本的东西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一经说出来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东西了。
庄子持同样的观点,他讲了一个故事:
{yt},桓公在堂上读书,车轮匠在园里制作车轮。听到了读书声,车轮匠放下工具走向堂上,问桓公:
“请问陛下在读什么书?”
桓公回答:“是圣人的语言。”
车轮匠问:“圣人还活着吗?”
桓公回答:“已经死了。”
车轮匠说:“那么,陛下读的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非常生气地说:“寡人读书,由得你这个车轮匠随意批评吗?你有理由还可以,没有理由就只有去死!”
车轮匠说:“就以我做的事来比喻吧。做的轮子太紧,便带涩;做得太松,又不牢固。要做得恰到好处,必须心手合一才行。但是这种心手合一的细微感触,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得出来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让他继承我的衣钵的缘故,以至我年已七十,还在这里制轮。
古人和他那不能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陛下读的岂不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车匠这里所说的“心手合一的细微感触”,恰恰是制作车轮的精华所在。可是这种通过几十年实际操悟出的经验,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至于一般性的制作工序倒是可以说出来,也可以传授的,但那只是糟粕。
看似偏激,细细一品,还真有些道理。
xxx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尝梨子。可尝了之后,梨子的滋味说得出来吗?能用语言准确描述吗?
有人说,婚姻好比穿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种感觉脚说得清楚吗?
庄子故事中的那个车轮匠,几十年实践,不断感悟分寸的把握,体会心神的妙用,享受物我的交融,这些确实不可言传,更不用说文字记载了。
画家用色,文人吟诗,厨司做菜,发明家创造,运动员打球,所有经过心神运作,手脑并用的过程,其中都有说不清楚的非常美妙的东西存在。
有用语言表达的事理,也有用心意推测的事理,还有用心灵感觉的事理。对潜藏在心灵深处中的东西,语言文字确实是无能为力的。
能用语言描述能用文字记载的都是显性知识,人人都可知晓,而这一般都是大路货。任何行当,只要进入精细阶段,进入创造性阶段,大路货就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只知道横竖撇捺,是不能写出一手好字的;只了解操作要领,是不能造出精美产品的。显性知识虽不能说xx是糟粕,但最多也只能说是入门的基础而已。
在书本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存在的大量知识,更广博,更精微,更美妙!
对照庄子两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再看看可悲现实:狂热地崇拜书本,崇拜xx,过分地迷信语言文字,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从幼儿园一直关到大学毕业,成天抄抄写写,把{zh0}的年华都用在死背书背死书上,名词术语倒是装了一肚皮,而满脑子却都是对劳动的轻视。xx忽视实践操作,忽视心灵的感悟,忽视经验的积累,忽视与自然与社会的融合,这种教育岂不是太不正常了吗?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的美书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到广阔的天空下才能体悟。
(今天在网上看到成都石室中学西区,某初三学生作业竟然做到凌晨三点,家长愤而撕了卷子,大声呼吁,不要透支学生生命!应试教育发展已经到了如此惨无人道的地步了!因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