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区功能的深化发掘_瀚思工作室_新浪博客
 

对城区功能的深化发掘

一、保持提升原有重要设施的运作效能
    近年来,一批重要的城市设施陆续在新城区建成或规划建设,如已建成的琶洲新会展中心、拟建中的珠江新城新广州图书馆,而这些重要设施在越秀区内的旧址所在地(如流花路旧广交会、中山四路旧广州图书馆)则面临着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迫切问题。
越秀区各类型基础设施齐备,在信息、通讯、交通等设施方面的布局尤为密集。可以在此基础上,突出信息化建设及商务发展主题,保持提升越秀区中现有重要设施的运作效能,一方面避免由于城市重要设施外迁而可能导致的老城区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可能地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可以考虑在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址启用后,把广州图书馆现址改建成为社区文化中心,与邻近的新广东省图书馆(旧广东省图书馆与旧广东省博物馆合而为一)相结合,进一步形成"文德路---广东省图书馆---旧广州图书馆"的文化三角区域。这个文化三角区以广东省图书馆为标志,旧广州图书馆为文化交流活跃区,而文德路则为文化市场交易区,构成一个影响力扩大的文德路文化功能区。
随着广州的不断成长,新的城市重大设施将不可避免地要向新城区转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城区旧设施所在地的发展何去何从,是沦于闲置?还是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热发光,甚至得以抛却包袱,更大步迈向前。这将是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临并且要深思的问题。

二、"住宅禁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加强针对区内乙、丙级商务办公楼宇的服务体系
   无论是"住宅禁商"政策,还是"住宅经商"现象,受到影响的主要是乙、丙级商务办公楼,而乙、丙级商务办公楼自身也确实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服务管理滞后、灵活性较差、相对成本较高等诸多客观问题,使得"住宅经商"成为了一种事实。而无论是"住宅禁商",还是"住宅经商"都对越秀区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效应。
住宅与写字楼之间的博弈不能仅仅靠政策来裁定,同时也需要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作出更为有效的协调工作。原东山区已成立了写字楼服务协会,在"住宅禁商"的新形势下,应该更着重于服务乙、丙级商务办公楼,使其与住宅之间有更好的衔接过渡。

2、注意培育商务服务群
    要促进区内的写字楼、商务楼宇等的发展,除了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商务服务配套产业外,政府还应该及时准确地收集反馈市场信息(包括企业信息、消费者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共性的信息平台,发布政策动态走向、市场发展趋势等公共信息,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来源,减少企业的市场运作的政策性风险及市场发展的盲目性。

三、提升区内商务办公级数
1、加强区内"商务"与"商贸"的动态互动协同
交易会新址已迁往琶洲会展中心,这也意味着日后广州市的综合性大型会展将主要在琶洲会展中心举办。"流花展贸区"内现有场馆及锦汉展览中心除了着重发展服装类会展之外,还应该积极推动、引入各类型技术性强、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会展,并以开办专业性会展为契机,有选择性地在区域内建立行业信息中心、研发辅助中心及市场反馈基地等。除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广东国际贸易大厦、以太广场等已有商务、会议、展示场地以外,还应该积极与"东风路商务区"内的商务办公楼宇协同联动,促进"东风路商务区"与"流花展贸区"的共同发展。

2、发挥地铁网络对商务办公的优化提升作用
 区内的东风路、中山路以及海珠广场一带均为地铁覆盖范围,分别都有一号线或二号线的地铁站口与区域内重要商务办公楼宇相连通,未来在环市路沿线也将通行地铁。
东风路、中山路以及海珠广场一带目前在广州市内均属于次一级商务区,在全市商务办公格局中主要为配套补充功能,分布于其中的办公群规模不大、布局相对分散。在这种情况下,交通的便利性及通畅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地铁线路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保障。而未来,随着广州市地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备,再配合通讯技术、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这三大商务区域将有进一步上升发展的可能空间。

3、发掘发展"主题商务",提高商务区域的竞争力
   除了区内的环市东商务区外,可以考虑在区内其他次一级的商务区域积极发掘发展"主题商务",提高其竞争力。
    例如,考虑到海珠广场区域的滨江特色以及附近专业市场客户群的特定市场需求,可借鉴荔湾区中山八-黄沙大道一带写字楼的发展策略,而"海珠广场商务区"的崛起是重振"沿江商贸区"的有力刺激因素;中山路沿线则应以"解放路-中山路-地铁公园前站"以及地铁西门口站作为两个主要节点先期重点发展,可用于借鉴的个案是中华广场写字楼虽然仍在建设当中,但目前已确定将部分商务场地开辟为黄花岗信息园分园,确立"信息服务"主题,重点引入信息服务类及高新技术类企业进驻。

 

                          2006年2月

郑重声明:资讯 【对城区功能的深化发掘_瀚思工作室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