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资讯】从发明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性能和用途变化不大,说明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因此投资建设水泥工厂的风险不会太大。对来说,“产能过剩”并不是新问题,适度的产能过剩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改革开发以后,中国水泥发展史曾出现过3次明显的产能过剩。{dy}次是1995年年底到上世纪末,主要是低标号的立窑水泥产能过剩,当年立窑水泥产量占总量的82%,我们称之为结构性低水平过剩,市场竞争的特点表现在小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质量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使国产化、低投资的新型干法窑技术与装备获得国人的认同,从而推动了以国产设备为主的中小型新型干法窑的发展。第二次是2003年前后,当时新型干法建设已开始兴起,但以立窑为主的各种落后产能也不甘示弱,技改、扩建,甚至还有少量新建一起上,与新型干法比高低,那次竞争是发生在新型干法水泥与各种落后产能产品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水泥生产成本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推动了大型、新型干法窑的高速发展和以湿法窑和立窑为代表的落后产能迅速退出市场,新型干法窑水泥的比重由2003年末的22%上升到2009年末的70%以上。第三次发生在当下,我国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已气势如虹,这次的竞争主要在大企业集团之间进行,已经发展为水泥资本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将推动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生产集中度快速提升。 但是,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严重产能过剩,情况就不同了。列宁说,真理向前走半步就是谬误。就像前面说到的浙江2006年~2008年出现的情况。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许多工厂一投产就面临亏损,效益低下,全行业陷入困境。 为防止过度投资、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引导,但关键还在于投资者。拉法基在美国投资建设1条日产12000吨生产线前期工作做了8年,海德堡投资广州粤堡项目,前期工作做了6年,墨西哥水泥公司为进入中国市场前期工作费用花了几百万美元。2009年6月,重庆市水泥协会召开年会,专题讨论重庆如何避免出现“浙江现象”,我给他们的建议有3条:一是地方政府和水泥协会要制定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区域规划,把工业化进程与水泥市场容量及时公告社会,使广大投资者心中有数;二是设计院所在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时,圈定的销售半径要合理,计算市场容量时一定要避免互相覆盖,重复计算;三是投资者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当前各地招商引资的大潮中,投资者要保持头脑清醒。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墙体材料奇缺,引来诸多投资者,待恢复性建设基本完成以后,墙体材料出现过剩,一些投资者找政府。难道要求政府帮助我们去推销产品?显然,一旦形成产能严重过剩,这个苦果还只能是投资者自己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