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同根串门拜山(组图)
在先人的墓前摆上一束鲜花表示哀思。

南海的墓园聚集了大量“粤A”车。

今年清明不时下着濛濛细雨。

上图,在祖先的墓前“太公分烧鹅”。

下图,祭祖当然少不了一只金猪。

  清明到,是祭祀先人的传统日子,广州人到佛山祭祖,佛山人到广州祭祖的故事又再上演。据统计,目前佛山有近万座广州人的墓碑,主要集中在南海的华侨墓园、长青墓园和顺德的飞鹅墓园。

  昨前两日,本报记者兵分多个墓园发现,到佛山祭祀先人的广州人越来越多,当中不少是广佛人共同组成的家庭,再次印证了广佛自古是一家,同根又同源。

  记者从佛山民政局了解到,昨前两天到佛山“行清”的广州人达到20万人,为历年之最。民政部门表示,由于两地地缘相近、交通便利,加上佛山墓地价钱比广州便宜很多,越来越多广州人乐意将先人安葬在佛山的墓园。据了解,清明期间往来广佛之间的客运班车上座率却比平日差不多多了一倍。不少前来佛山祭祀的广州人表示,广佛自古是一家,先人葬在哪里都是“落叶归根”。

  一方面不少广州人来佛山祭祀,另一方面清明期间也有佛山人到广州祭祀先人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南海里水冈头村邓氏,每年清明期间都组织上百同姓后人集体到广州白云区祭祀安葬在广州800多年的十二世祖太婆,佛山的邓氏与广州的黄氏、冯氏百年来上演着亲密的广佛手足情深故事。

  统筹:邓柱峰

  文/记者王广永、肖欢欢、陈婷婷、徐靖、黄慧、陈昕宇、伦少斌、邓柱峰通讯员梁燕、邓慧琨

  图/记者陈枫

  廿万广州人佛山拜山

  到顺德拜山的广州人约5万人

  到南海拜山的广州人约10万人

  到三水拜山的广州人也有数千人

  现场:佛山墓园处处可见广州人

  前日是清明,也是清明三天假期的{dy}天,大雾,天上飘着细雨濛濛。南海海八路上,一辆接着一辆的广州车驶往南海方向。在记者进入虹岭路后,发现前往南海华侨{yj}墓园的车龙已经排了几公里,慢慢往前“蠕动”。路边,一些有头脑的“生意人”趁机卖起花炮等祭奠用品。约一个小时,记者随车进入桃园东路来到华侨{yj}墓园的路口。记者在车龙里发现,来此祭祖的除了佛山车牌外,便以广州车牌为最多。

  来到华侨{yj}墓园,整个墓园被雾气和爆竹散发出的烟雾笼罩。行走在墓园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广州芳村、坦尾等地市民的先人墓碑,不少后人在碑前献花、烧纸钱。在墓园前,记者看到不少人还特别准备了朱红,为风吹日晒了一年的墓碑字认真地重新描红。昨日中午时分,梁氏100多名后人统一戴着小黄帽来到墓园祭拜。其中一位梁女士称,他们租了两辆大巴从广州来,其中不乏来自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后人。

  而在佛山另一个大型墓园顺德飞鹅墓园,清明当日就有近3万名广州人前来祭祖,飞鹅墓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邓世斌称,前来顺德拜祭先人的广州人多来自番禺区,因顺德大部分土地与番禺接壤,很多番禺人都会驾车前去。记者在飞鹅墓园设立的停车场不时能见到“粤A”牌车辆。

  故事:葬广葬佛都是“落叶归根”

  南海

  广州人看中南海墓地平靓正

  前天,在位于南海大沥仙溪的一处墓园,一家子两对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其他人祭祖时的大排场相比,这家开着A牌面包车的人家所带的祭品较为简单,几副纸钱、两名小朋友手捧的白菊花。其中的一名男士郑先生表示,今年来祭祖的是自己和哥哥一家人,父亲两年前在广州去世,由于南海的墓地价格差不多只有广州的一半,距离也不是很远,当时便将父亲安葬在南海这家墓园。郑先生表示,现在广佛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由于佛山房价较低,他家的房子就买在南海和广州交界处的一处楼盘。

  如今除了清明节之外,每年父亲的生忌他们全家也都会前来祭奠,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当初父亲安葬在佛山,很多亲戚还有意见,说是没有‘落叶归根’,现在广州和佛山这么近,同城化步伐越来越大,这种距离感已经越来越淡化,在我眼里,无论将先人葬在广州还是佛山,都是‘落叶归根’,因为两地本来就是一家。”郑先生表示。

  顺德

  广州女每年到顺德婆家“行正清”

  “全家每年都会在清明当天回顺德祭祖,几乎风雨不改。”前日早上11时30分,来自广州的冯家在顺德飞鹅墓园拜祭先人后,正准备赶回龙江镇吃中午饭。已近六旬的刘淑珍是地道的广州人,当天她和丈夫、儿子、儿媳四人开私家车从白云区赶来。

  刘淑珍告诉记者,她34年前嫁给顺德龙山的冯先生,按顺德规矩,每逢清明分散在各地的顺德人都要回家乡祭祖。冯家是个大家族,每年家族都要求行‘正清’,无论清明当天路上多塞车,都要赶点去拜祭。她认为顺德人祭祖情结比广州人还要浓。

  2000年开始,冯氏家族位于龙江镇龙山的祖坟被迁移至飞鹅墓园,冯氏家族子孙在清明当天就改到大良祭祖,拜祭后再返回龙山家族团聚。刘淑珍说,冯氏家族有好几个分支现在都居住在广州,还有分散在江门、茂名、东莞等地,只有在清明家族才得以团聚。每个家族分支都会自己准备好烧肉、水果,拜祭完后再从大良回龙山,一起吃中午饭,算是一种特别的“团圆饭”。

  三水

  赴三水扫墓昔日{yt}今朝个半钟

  清明节当天,家住广州的伦先生一家近20人一起前往三水安泰墓园祭拜先人。伦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年轻时便从三水来到广州工作,并在广州西关定居,他们几兄弟姐妹都是在广州出生长大,已经成为地道的西关人了。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们把父母安葬回三水老家的墓园,一方面是叶落归根,另一方面价钱也比广州便宜很多,包括墓地和墓碑,总共才花了2万多元。

  清明节当天早上,伦先生一家10时30分从广州出发,走广三高速,1个半小时便抵达三水的墓园了,路费只花了30元,回去的时候,他们尝试着{dy}次走佛山一环,从盐南路出口很方便就能回到同德围的家中。伦先生说,随着广佛同城化,交通日益便利,从广州去三水,以前要坐火车,花上{yt}的时间,现在开车比去广州郊区的墓园还要方便。

  在三水安泰墓园,记者看到,“粤A”牌的汽车比比皆是,大概占了进园车辆的两成左右,甚至还有租公交车来祭祖的。

  花絮:到佛山扫墓踏青两不误

  祭祖后游祖庙玩西樵山

  前来佛山祭祖的广州人郭小姐表示,这次来佛山他们还要带小孩到各大景点走走看看。“孩子们在学校时一直没组织春游,已经吵了好久要出来玩。平时太忙,这次趁清明放假大人小孩一起偷个懒,出来走走。”昨日前日两天,郭小姐一家6口先后参观了佛山祖庙、西樵山和中山公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借着清明节到佛山扫墓、踏青两不误的广州家庭不在少数,他们多是自驾车到佛山,先祭祖,然后游览景点,品尝美食。

  广州客猛增酒楼忙不停

  连日来,广州市民到佛山拜山的还真不少,这让佛山的一些酒楼食肆迎来“小黄金周”,生意十分红火。

  记者昨天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仙溪一家做黄鳝饭的饭店门前看到,酒店不仅在门前摆放出路线图,指引过往车辆如何去墓园,还列出了饭店这几天的菜谱。

  饭店老板告诉记者,前天开始迎来客流高峰,从上午10时到下午6时,顾客不断。店里的厨师都是加班加点在忙,尤其是洗碗工更是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扫完墓来吃饭的人络绎不绝,这一拨走了,下一拨又来了,很多都是广州人。”

  不少饭店还推出乳猪加工免收加工费的优惠策略。昨天,在仙溪一家以山坑鱼出名的饭店,几名拜完山的广州人将一头烤乳猪交给饭店加工。饭店老板表示,这几天不少广州人过来祭祖后在这里吃饭,很多人还要求店里多做一份招牌菜打包带走。

  佛山人租大巴来穗祭祖

  南海冈头村邓氏:上百族人到穗祭祖

  南海大族800年古墓藏身白云区

  清明期间,不仅广州人前来佛山祭祀先人,也有不少佛山人前往广州祭祀先人,而且还是一条村去祭拜数百年前的先人呢。

  在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沙田水库附近山体上,藏身着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墓,古墓主人是名姓黄的女性,她的身份十分特殊,本身既是沙田当地人,同时更是南海里水冈头村邓氏的十二世祖太婆。

  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二个xx,是冈头村邓氏族人祭拜黄氏太婆的日子,邓氏子孙如果想要到广州祭祖,一般要提前几天到宗亲会报名,然后由宗亲会根据报名人数安排大巴前往,回来后还要集体吃上一顿祠堂饭。

  “从我们村出发,取道北二环到流溪太婆墓的行程大约45分钟,十分便利,但换着是建国前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去一趟都要两三天!”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邓老伯告诉记者,建国前由于交通不便,经济环境差,村里每年只组织十来二十人前往祭祀,而且还要按房抽签,“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的,我也就抽到过两次,那时还要摆渡,翻山越岭的,通常大家身上都带些干粮,边走边吃,虽然累,但很高兴,因为是代表全村人到广州祭祖嘛!”邓老伯说。

  佛山邓氏和广州黄氏冯氏的百年情

  记者了解到,由于黄氏太婆墓的缘故,佛山冈头村邓氏与沙田当地的黄氏、冯氏建立了逾百年的深厚友谊。熟悉古墓情况的广州沙田村民冯先生说,如今南海冈头村邓氏十二世祖黄氏太婆墓由沙田冯姓人家进行日常管理。

  “听老一辈说,原本我们沙田村都是姓黄的,就是黄氏太婆的族人,黄氏族人数百年来都照看着黄氏太婆墓,并且和南海邓氏关系至亲,每年清明祭祀期间,广佛邓黄两姓都相聚甚欢,后来黄氏慢慢没落了,我们冯氏成了沙田村的大姓。听先祖说,我们冯氏和黄氏祖上是表亲,如今黄氏离开了,我们冯氏很乐意管理好这个黄氏太婆墓。每年清明知道佛山的邓氏子孙要来,我们都会修正好上山的泥路,让佛山的亲人可以更好地祭祀先祖。”广州沙田村民冯先生说。

  广佛习俗:拜太公分猪肉

  广州与佛山的清明习俗十分相似。记者从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了解到,“拜太公分猪肉”便是广佛都有的习俗。旧时,村中族老都会组织大家拜太公,扫祭宗族先人墓,拜祭后,村中男丁都可分到猪肉。人们拜山时,要带上烧猪或烧肉、糕点、甘蔗、包子、纸钱、香烛、鞭炮等祭品。蔗是青色的、有头有尾,用其拜先人意味着人们有始有终、过上如蔗般甜美的生活;烧猪或红皮烧肉、烧鹅则意味着生活红红火火;苹果表示平平安安,生菜意为和气生财;而包子则用来“抗饿”,招呼门外的“孤魂野鬼”,这些“意头”广佛人都很在意。

  据文献室工作人员介绍,如今,以上的习俗广佛两地都有承传下来。像“拜太公分猪肉”,如今佛山石湾、南海以及广州一些村等都有,而且旧俗变新俗,连外嫁女以及其所生的儿女都可分到一份猪肉。据佛山市余女士说,她昨天回到南海西樵山江边拜祭余氏祖宗,她和女儿都分到一份猪肉。

  清明节当日,记者在广州西关一些民宅门前看到,主人家都在门口处插上杨柳枝,据说可以辟邪。据了解,佛山也有此习俗。广佛两地具有同样的清明习俗,原因是广佛文化自古亲如一家。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叶春生教授说,秦朝以来,广佛的许多习俗文化根本就是同一起源。一直以来,有许多广州人迁来佛山,也有许多佛山人迁去广州,直至如今,已经形成一个根脉相连的两座城市。因此,“广州生长佛山葬,佛山生长广州葬”已成普遍现象。

  广佛往来客流

  比平时翻一番

  据佛山民政局根据统计,昨前两天,来佛山各墓园拜山的人数达247.3万人,车辆达到50.1万,其中大约20万人来自广州,到顺德区拜山的广州人约5万,到南海区拜山的约10万,到三水区拜山的广州人也有几千。

  记者在广佛两地往来频密的客运站场了解到,清明期间往来广佛之间的客运班车虽然没有加开班次,但班车的上座率却比平日差不多多了一倍。

  佛山汽运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由佛山发往省站、流花车站和芳村等地的班车就有300多个班次左右,光客运班车平均每十分钟就有一班,平时各个方向班车的平均上座率大约在两到三成左右,但清明期间,平均上座率基本上都在五成以上,几乎提高了一半。”
郑重声明:资讯 【同源同根串门拜山(组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