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永探源石家庄历史文化之根(六)地缘政治造就的千年

城市之根系列报道
栗永探源石家庄历史文化之根(六)

地缘政治造就的千年古邑

——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

栗 永

编者按:
  老子有一句名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文化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名片,过去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和财富。不了解本土文化,不探源寻根和继承发扬,不得不说是件憾事。
  而石家庄的根在哪里?不少人认为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文化根基浅”是对是错?
  现在,作为感觉少有文化底气的石家庄人听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石家庄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可以追溯到30万年前。这是个多么令人骄傲、振奋的“结论”、“研究成果”,其无异于释放了“原子弹”。
  让我们顺着栗永先生,这个20年致力于石家庄历史文化挖掘、研究的学者探寻之路,了解石家庄、解读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探源石家庄,可以发现,这是块热土。这块土地是富饶的,更是古老的,这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之区。”其呕心沥血新近出版的《石家庄历史文化百题》(上下卷)巨著,即为{zh0}的佐证。
  应本报和读者之邀,这位文化的布道者、弘扬者、实践者将为本报撰写系列研究文章,本报将开辟专版刊发他为推动文化和石家庄市大发展、大繁荣的“呐喊”。

  随着对石家庄历史和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在省会学术界,专家和学者逐步形成了共识,作为地域中心城市,石家庄的城市化过程,呈现了两种形态——古代中心城市形态、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态,这两种形态,是一脉相承的。而石家庄的古代中心城市,经历了东垣(真定)阶段和真定(正定)阶段。东垣(真定)是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

走出误区寻源头

  石家庄作为城市,其历史的起源在哪里?换句话说,石家庄建市的历史有多久?现在,通行的说法,“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以此得出结论,石家庄市的源头,是京汉铁路、正太铁路交汇之时,其历史,撑死了说,也长不过百年。
  从石家庄区域城市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考察,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没有反映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面貌。我们应该追根溯源,从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找出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
  我们的城市——石家庄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历来是困惑我们的“死结”。能不能解开这个结,既牵涉到石家庄城市定位,又涉及到对我们这个城市的认知、认同。
  石家庄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问题由来已久,“贫文”的帽子,从改革开放起始,就戴在了石家庄的头上。只是经过一批专家学者和史志工作者的锲而不舍地研究、挖掘、宣传,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石家庄区域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基本形成社会共识。但是,问题一回到石家庄城区,就失去了文化自信,“建市历史短,没有历史文化”便左右了人们的思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认识误区。
  在一个时期,我们太过于津津乐道“天下{dy}庄”,把石家庄市囿于“石门”这个小圈子里,新闻媒体这样喊,文艺舞台这样唱,甚至工业产品也这样标,“天下{dy}庄”成了石家庄的形象标志。影响所致,除了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其他绝不认同为石家庄市的范围。无形中,把石家庄市的历史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以至于给人们一种误导:石家庄就是几个村庄拼凑起来的城市。
  在一些人眼里,太过钟情于“火车拉来的城市”,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石家庄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其他重要因素,无形中割裂了石家庄城市的历史传承关系,把石家庄城市的发展历史孤立起来,把石家庄“市”史卡在一个狭小的时间范畴内。
  长期以来,这样的舆论,这样的宣传,误导了多少人?我们让自己,也让世界,就是这样来认知、认同我们这个城市的。
  狭小的“时空”观,让石家庄英雄气短。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孜孜不倦地探求“突围”之路,出路之一,就是为石家庄改名。这样的舆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几起几落。直到2008年、2009年,又有人大声疾呼,呼吁到报纸上,扩展到互联网的几个大网站上,很是热炒了一番。热闹归热闹,无果而终是必然的。纵观先后几次提出石家庄必须改名,尽管形式不同,更改的名称也不同,但是,出发点是一样的,为石家庄找一条摆脱土俗,跻身现代化都市的便捷之路。其理由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石家庄市历史短,没有文化内涵,必须借助新的名称和文化元素来改变形象。
  我们不能不说这些耿耿于怀石家庄名称“难登大雅之堂”的“热心人”,对石家庄是“爱之深,责之切”。可是,也不难看出,这一次次的改名之议,折射出的是一种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自有其根源,来源于对石家庄历史及历史文化了解的缺失和认知程度的不足,特别是对石家庄城市历史认知的缺失。认为石家庄城市历史短,没有历史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也正是提议和赞同石家庄改名的出发点。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必须从这个误区走出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城市历史,探究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这离不开对当地、当时的各种因素,包括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分析,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历史事实中得出真实的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一种思维定势,从石家庄的发展历史和城区的历史遗迹中,追根溯源,寻找石家庄作为地域中心城市的源头,探求和把握石家庄城区历史文化,认识石家庄的文化魅力,恢复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本来面貌。
  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城市的出现,直至中心城市的确立,都是战争的产物,是和政治、军事紧密相连的。从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的历史考察,可以明显看到,石家庄的城市起源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石家庄具备的客观条件,必然产生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石家庄地域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就是人类聚集区,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石家庄的区位优势,也为中心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石家庄西倚巍巍太行,雄踞华北平原,滹沱河是xx屏障,水陆交通便利,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战场,各路诸侯都千方百计要占领这块战略要地,中心城市便应运而生。这个中心城市,就是历史上雄踞于滹沱河南岸的东垣(真定)。

显赫一时的中心城市

  东垣(真定)城诞生于战国时期,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产生和存在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以后,至隋时真定县北迁安乐垒止,历时约千年。而东垣(真定)作为石家庄区域的中心城市,始于秦,终于南北朝时期,历时500多年。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之后,在赵国故地进一步推广郡县制,先是在东垣城设置东垣县,后又设置恒山郡(因位于北岳恒山、今阜平县东北的神仙山之南而得名),治所就在东垣城,管辖着北岳恒山以南,方圆五百里区域内的石邑、井陉(今井陉矿区天户村)、下曲阳(今晋州市西鼓城村)、南行唐等十几座城邑,使之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项羽大封诸侯,封张耳为恒山王,东垣城是都城,仍保留这座城市政治中心的地位。
  到了汉代,东垣仍是恒山郡治。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钦命将东垣更名为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从此,“东垣”成为历史,改名后的真定地位越发显要起来。过了几十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时,真定升格为诸侯国,辖真定、肥累、绵蔓、藁城四县,直到东汉初废国,成为常山郡(治所在元氏故城)下辖的一个县。时移事变,到三国魏时,常山郡治从元氏迁到了真定,真定又回到了中心城市的地位。两晋时,城垣扩张,城垣规模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方圆数百里内的名城。

东垣(真定)故城今安在?

  历史的发展,有太多的偶然因素。谁能料到,雄踞滹沱河南的中心城市,因了封建帝王的一念闪现,竟然北渡而去,到相距不到10公里的滹沱河北安营扎寨。
  东晋末、北魏初的公元398年,魏道武帝将常山郡迁址于安乐垒(今正定)。北齐又迁回真定。xx文学家颜之推随齐主巡行山西时曾住常山郡城,对当地经济、风俗留下诸多记载。直到隋时,真定县迁于安乐垒,具有千年历史的东垣(真定)城逐渐废毁。
  东垣(真定)故城遗址位于滹沱河南岸,现石家庄市区东古城、西故城村一带,北隔石太高速公路与滹沱河相望,西为西古城,东至北高营村南,南至桃园村北,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墙基宽约20米。
  这是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古城遗址中面积较大的一处,仅次于中山灵寿都城遗址,居第二位。1988年以前城垣轮廓清晰可见。后来,遗存的城垣大部分被毁,逐步夷为平地,仅存的少量残墙近年也毁坏殆尽。
  时空转换,时光流逝,难道滹沱河水淘空了故城的历史印记,赫赫故城,只有望空凭吊了吗?难道只有到当地幸存的村落地名中,如城角寺、城道沟、城坡口、西城坡、城疙瘩等,去感受故城的存在?
  历史不会消失。虽然东垣雄姿不再,但是故城遗踪可觅。
  深埋地下的碎砖片瓦,不时露面,向后人昭示着这块土地曾经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在故城遗址,不断出土和发现文物。1963年在城址内挖排水沟时出土成批半两钱范、泥碗、陶马。在城址附近,陆续发现过战国货币窖藏、汉代五铢钱范及铸币作坊遗址;在城址东墙外有北魏至隋代定林寺遗址;东古城村内有棘壁寺旧址和明代重修碑。城址地面经常可以看到战国时期的筒瓦、板瓦、卷云纹瓦当和陶器残片。在东古城、南高营、北高营许多村民家中都收藏有城址中出土的陶器、古钱币。其中有的大型红砂陶缸(大型盛酒器)及陶鬲、陶罍等,被村民做了盛粮食的器皿。只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许多珍贵文物被作为废金属卖给废品收购站,有的文物流散外地。
  历史深埋在地下,也掩藏在典籍中。检阅浩瀚的历史典籍,仍然能领悟到东垣(真定)的历史辉煌。
  在这里结下了不解的帝王缘,演绎着多少改变区域历史格局和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威武活剧。
  在这里走出了多少在华夏历史舞台“雁过留声”的王公后妃、文臣武将,用他们或喜或悲的人生际遇,在石家庄和华夏的历史画卷中,涂抹了多彩的一笔。        

让故城归队

  虽然历史是无情的,历史的车轮,把千年古城无情地甩入了地下。但是,无可置疑,东垣(真定)故城迄战国,经秦汉,至魏晋,历时千年,不仅是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和石家庄市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而且作为秦汉文化兴盛之地和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把千年故城从沉睡中唤醒,只是个时间问题。
  果然,随着石家庄历史文化研究蓬勃展开,东垣(真定)的多彩历史扑入了当代人的眼帘,东垣(真定)故城遗址的重要价值,引起了文物考古界和社会各界的xx,对东垣(真定)故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形成共识:东垣(真定)是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古城及其周边地带是石家庄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秦汉文化的集中区域,有汉代名人墓葬——赵佗先人墓、张耳墓,是历史名人赵佗、赵云故里,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东垣(真定)作为石家庄“市”的源头、正定城的前身,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对提升石家庄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此,对东垣(真定)的保护、开发利用,一直是省会学界和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不断提起的话题。最近,文物部门对故城遗址进行了历史文化遗存定量评价及评分,列为一级历史文化遗存,河北省已正式宣布东垣(真定)故城遗址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包括城市规划专家,和热心的市民,一再呼吁,要将东垣(真定)故城作为石家庄市中心城市的源头和城市文化的源流,准确定位,重视保护,科学开发。考虑到古城遗址的现状,变单纯静态保护为资源综合利用逐渐成为各方面人士的共识。有的专家建议,对东垣古城遗址宫署区进行试探性发掘,揭示出部分汉晋城垣宫署遗址,借鉴北京建设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成功经验,利用遗址部分地段建设体现省会文化底蕴的标志性遗址公园——古城公园,集中展示石家庄早期的历史文物,展示石家庄城市发展史,展示包括赵佗、赵云在内的历史名人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城区北跨和滹沱河整治,建设一条从东垣古城遗址到正定城,集中反映这座城市辉煌历史的文化景观带,利用园林、广场、景观雕塑和公共建筑,体现一系列辉煌的历史片段,如东垣(真定)的帝王缘,东垣(真定)诞生的赵佗、赵云的历史功绩,反映韩愈、欧阳修、沈括、马可波罗在真定的经历等重要历史人物和场景,成为集中展示石家庄古代城市发展阶段的历史文化长廊,通过对历史文化核心品牌的彰显,提高石家庄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东垣故城遗址残迹左图为东垣故城出土瓦片右图为东垣故城城墙遗迹图为东垣故城出土瓦当、瓦片

本版供图:石家庄市政协学宣文史委

(责任编辑:郝小学)2010年1月20日发表于《大众阅读报》都市周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栗永探源石家庄历史文化之根(六)地缘政治造就的千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