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_liyulei2009的空间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自20093月份以来,南充南部县枣儿乡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大肠杆菌病感染病,并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945,一个体养鸭场业主陈某带来病死鸭5只到我门诊求诊。主诉:318从我县某孵化场购进樱桃谷鸭苗5000只,饲养期间,天气阴雨绵绵,湿度大,至13日龄时部分雏鸭开始出现食欲不振、缩颈嗜睡、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蹒跚、共济失调,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粪便较稀,呈绿色或黄绿色;濒死时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zh1}抽搐而死。一开始只有零星死亡,随后几天雏鸭死亡达360余只。发病后畜主怀疑鸭子着凉感冒,随后对鸭群使用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进行拌料xx,但效果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继续增加,于是前来求诊。

笔者随后跟随畜主前往该养鸭场,该畜主承包了一个大约10亩的山塘,进行池塘养鱼,水面上放养鸭子,鱼塘旁边搭建有塑料棚(占地500m2左右),供鸭子休息之用,池塘边上用塑料网圈了一块地(大约1000 m2),地上放料盘供鸭子吃料。池塘水质较浑浊。鸭场地面为自然土质,泥土中有大量黏沙,鸭屎随处可见。截至当日,先后共有804只鸭发病,发病率达16.08%,共死亡528只,死亡率高达65.67%,经济损失较大。发病初期畜主未对病鸭采取任何隔离措施。该场鸭群进行过禽流感、鸭瘟疫苗注射,但未作过“鸭传染性浆膜炎-小鸭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预防接种。

2   临床症状

共剖检15只(包括业主送检的5只)病死鸭,主要病变是(图7~14):

1)心脏病变:心包积液,心包膜表面被覆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2)肝脏病变:稍肿大,实质较脆,呈土黄色或红褐色,表面覆盖有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

纤维素性膜状物,容易剥离;胆囊肿大,胆汁粘稠,呈黄褐色。

3)气囊病变:气囊浑浊增厚,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4)脑膜病变:部分病死鸭脑膜出血、充血。

4.1 染色镜检:无菌操作,取病鸭新鲜的心、肝、脾等病料进行涂片,美蓝染色镜检,发现有杆状、两端平直的较大菌体和细小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革兰氏染色两种xx均为阴性,小菌体两极着色明显。

4.2 xx培养:按无菌操作取病鸭的心、肝、脾等病料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10%兔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于烛缸中37℃培养24小时。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有红色菌落形成,鲜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划线始端均有大量乳白色奶油样菌苔,其中脑部接种的在划线末端形成典型的大小不一的两种菌落,大菌落呈白色,发光,凸起明显,小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菌落较薄。再用接种环挑取已分离的两种菌落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每种接2支,经37℃培养24小时备用。

4.3 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内培养的两种xx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再与标本菌玻片进行对比镜检,菌落大的一种菌体较大,两端平直,呈方杆状,为大肠杆菌;菌落较小的一种呈细小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两极着色浓染,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4.4 生化试验:用分离后的纯培养物分别做生化试验。大菌落接种三糖铁试管后产酸产气,吲哚试验和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能利用尿素。小菌落接种三糖铁试管后既不产酸也不产气,吲哚试验、M.R.试验、V-P试验均为阴性,也不能利用尿素。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取病死鸭及濒死前病鸭的心、肝、脾、肾等病料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并与标本菌玻片进行对比镜检,加上生化试验的上述结果,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病。

6   防治措施

6.1     隔离病鸭,清理场内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xx期间,每3天用1100~300的菌

毒灭或百毒杀溶液对全场地面进行彻底xx。以后每隔7天进行彻底清扫、xx一次。用漂白粉0.5~1.0kg/亩或二溴海因0.2~0.5kg /亩对池塘水体进行xx。

6.2 100kg鸭料加入鸭疫一服灵250g 、鸭疫治125g、维舒尔康40g,饲喂全场鸭只,

连用4天。

6.3 取庆大霉素(2ml/)、林可霉素(2ml/)、阿莫西林(0.5g/)111的比例混合

于氨基比林(2ml/),以1.0ml/只的用量,对病鸭进行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天。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于就诊后的第3天,全场不再发生本病,病鸭症状开始减轻,食欲逐渐有所好转,鸭子死亡减少,至第5天病鸭不再死亡,鸭群转归正常,逐渐恢复健康。本次xx病鸭累计322只(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发病46只),xx267只,xx率82.92%;死亡55只,死亡率为17.08%,与xx前相比,死亡率下降了50个百分点,防治效果相当显著。

7   小结与体会

7.1 此鸭群发病在春季,由于本地区天气忽冷忽热,育雏温度不良,且湿度大,病原菌大量繁殖感染侵袭;加之饲养条件差,畜主用塑料薄膜制作鸭棚作为饲养场,不注意通风换气,昼夜温差大,鸭场地面粗糙,泥土中混有粪便未及时清理,其中混有各种病菌,导致雏鸭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因此,养鸭户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鸭舍卫生条件,舍栏注意通风透气、干燥、防寒、降低饲养密度,勤换垫草,减少应激因素,特别要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塑料薄膜不宜用作鸭舍材料,{zh0}采取网上养育和笼养,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和洁净饮水。还要对鸭舍粪便等物每天清理一次,同时鸭舍每周用1100~300菌毒灭或百毒杀稀释液进行xx。

7.2   池塘水域卫生条件恶劣,加上雏鸭粪便都是直接排入水里,日积月累,水体失去自净

能力,而且没有经常xx,使得池塘中的水携带有大量病原菌,从而使鸭子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须用漂白粉0.5~1.0kg/亩或二溴海因0.2~0.5kg /亩对水体进行xx。应尽可能提供清洁饮水。

7.3 养鸭户在饲养过程中要认真观察鸭群变化,早期发现病鸭及时隔离,认真清扫xx鸭舍及所有设备,尽快淘汰病鸭,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一旦发病,要针对病情用药,快速控制病情扩散,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将鸭舍清扫xx后空置2周以上,再进下一批雏鸭,否则本病很难在鸭场内根除。

7.4 适时接种疫苗不失为预防本病的一种xxx方法,购鸭苗入场7~10天内应皮下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小鸭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并于{dy}次免疫后10~15天,加强免疫一次。

7.5 本病主要感染幼鸭,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主要经呼吸道和xxxx。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的冬末春初霉雨季节发病和死亡最为严重。一般发病率多在30%以上,有时可高达90%,死亡率在5~80%不等,而且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致使死亡率增高。有时兽医诊疗疾病时忽略了几种疾病混合感染的可能,或者治标不治本、或者疗程不够,使动物错过了{zj0}xx时间。



郑重声明:资讯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_liyulei2009的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