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08年初冬自己才写过一篇,当时应该是被老伊斯特伍德的配乐感动得不行。其实08年的初冬也已经是第二遍看《硫磺岛家书》,{dy}次看的时候还是06年的冬天,那时还看了《父辈的旗帜》——伊斯特伍德的另一部以硫磺岛为素材的二战片,不过说真的——不是很懂,没看出味道来。
时间就是这么奇妙,三年后,hilda给我带来一本叫做《父辈的旗帜》的书。又是一个冬天,又是硫磺岛,又是二战。
看完书后,再次翻出《硫磺岛家书》和《父辈的旗帜》电影版看了一遍,终于把《父辈》看懂了,感情老伊斯特伍德认为来看电影的都是看过书的……
1942年的初春在硫磺岛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幸存老兵在面对NHK纪录片的镜头时,还会泣不成声。
硫磺岛,一个仅20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岛,在这个初春的时节里吸引了数以万计xx的争夺,日军2.2万人驻守,几乎全部阵亡。而获胜方美军,则是在经历36天的鏖战后,付出了2.6万人伤亡的代价。
也许在42年2月19日的拂晓,美军舰队开赴硫磺岛的时候,他们的司令斯密斯将军不会想到,这场战役将持续36天;更不会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伤亡的1/3都会发生在这个不到2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
而日军方面呢?更糟糕,早在美军开赴硫磺岛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经放弃这座小岛了,为了本土的安全,他们拒绝为岛上的2.2万日军提供任何援助。
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很多时候都会禁不住的想:如果你是这2.2万日军中的一员?如果你正坐在美军抢滩登陆的冲锋艇里?
战斗之于普通人到底是什么?美军海军上将哈尔西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英雄!只有被形势所迫的普通人,出于不得已,他们面对巨大挑战时,迎难而上。”
难怪硫磺岛插旗英雄之一的伊拉·海斯也时不时的酒后痛哭:“我他妈的才不是英雄,我在硫磺岛上就顾着去躲子弹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没有回来的人。”
节选几段书里的话吧,看看战争中人,他们是多么普通、无情和残酷:
“来自纽约北区布朗科斯,20岁的托马斯·迈耶斯,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6团,该团白天是从山坡北面进攻。当天晚上大约9点,托马斯·迈耶斯在散兵坑里正在观察地形,薄暮中闪着爆炸的光亮,借助光亮他看到了一副恐怖的景象,耳边还听到恐怖的尖叫声:在旁边的散兵坑里,两个日本兵用刺刀在乱刺两个无助的美国士兵。他们是克鲁尔和多斯特克。迈耶斯和他的战友不约而同地从自己藏身的散兵坑迅速的跳出来。其中一个日本兵朝他们扔去手榴弹,但那时一枚哑弹,不过击中了另一个美国士兵的头部,使他昏厥。迈耶斯很快的将子弹上膛,危急时刻他的步枪却发生了故障。日本兵朝他冲来。迈耶斯摸索到了腰间的手榴弹,赶紧握到手中。敌兵如此之近,投弹是不可能的;迈耶斯拉响了手榴弹,敌人见状立刻匍匐在散兵坑旁边,迈耶斯把手榴弹朝敌人丢去,自己急忙卧倒。随着爆炸声响过,两个敌兵一齐哀号起来,他们的双腿都嵌满弹片。迈耶斯从散兵坑一跃而起,用刺刀割断了敌兵的喉咙。杀了两个敌人,他疾驰到旁边的散兵坑。克鲁尔被日军杀死了………………………………托马斯·迈耶斯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那一夜经历的惊险一幕,让他永远难忘。那位脸上长着雀斑的爱尔兰人克鲁尔,估计绝不会超过18岁,他临死时惊慌的尖叫,令托马斯·迈耶斯感到刻骨铭心——
‘妈妈!妈妈!他要杀我!妈妈,他要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