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事纪闻]加拿大的那些事儿—— 长篇连载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 ...

第五十五回 约克议会大厦遭焚,中路蒙特利尔受攻 却说美军强西的舰队载着迪尔本和匹克的xx大约三四千人于4月26日登陆约克镇。约克镇的防守xx包括镇西一个城堡,旁边的“政府大楼炮台”装有两门12磅火炮,一英里之外是一处简陋的“镇西炮台”,配有两门老旧的18磅火炮。再往西就是“瑞耶堡”(Fort Rouille)和另一处被称为“半月炮台”的废弃城堡,但这两处防御工事基本没有用处。上加拿大副总督雪佛少将当时正在约克镇处理公务,手下只有四个连的正规军,能够短时间内招募到的民兵武装也就是{dy}和第三约克兵团的300来人,周围地区还有40到50名印第安人战士(主要是密斯桑加人和鄂吉布瓦人)可以调来抵抗美军的入侵。 27日一早,本杰明.福尔西(Benjiemin Forlsth)率领的{dy}波美国舰艇护送着美军{dy}步枪兵团在镇西4英里处登陆,强西的帆船发射葡萄弾进行掩护。雪佛少将不知道美军的登录地点,只有一些印第安人在詹姆斯.吉文斯(James Givins)的带领下奋起抵抗福尔斯的步枪兵,无奈遭到登陆美军的围攻,吉文斯死命阻击了一阵之后不得不撤退到森林里去了。雪佛赶紧下令格冷加里轻装连支援印第安人的抵抗,无奈该连走出镇外后中途迷了路。{zh1},这支xx辗转找着了北,来到顿达斯街(Dundas Street)以防止美军从侧面进攻。 匹克率领的另外三支美军步兵连随后登陆,遭到第八步兵团投弹连的刺刀迎击。投弹连本来人数占优,却被美军击退,损失惨重。匹克下令xx在两门6磅火炮的掩护下交替向前,终于打退了雪佛派来的另外两支“红衣兵”(英军正规军)的抵抗。 溃退英军乡勇聚集在镇西炮台周围重新集结,不料人群中一声巨响,车辆和人体碎片应声飞向了天空。原来火炮运送车可能由于什么事故而引起了爆炸,一下子炸死20多人,好不容易快要收拢的xx立刻又做鸟兽散。那边厢英军正规军被这隆隆炮声震得晕头转向,连忙躲进城堡以北的树林里,民兵乡勇也一并跟进,总算又形成了一支xx。与此同时,美军强西指挥的装有长炮筒的24或32磅大炮的帆船舰队一字排开,向城堡和政府大楼炮台开炮。英军虽然以大炮还击,但收效甚微。 这时,雪佛少将认为战斗已然结束,抵抗徒劳无益,干脆下令正规军撤退,将镇东顿河(River Dun)上的木桥放火烧断来阻绝美军追赶,而民兵和多名社会贤达人士茫然惆怅地留在大街上,就像田地里的麦捆一样,呆若木鸡不知所措。雪佛指令民兵若向美军投降,则应争取{zh0}的投降条件,却已经来不及通知其他民兵高级官员和政府立法院的办公人员,只派出皇家纽芬兰军的人放火烧毁了船坞中正在建设中的帆船战舰,炸毁了炮台里所有的运炮车。 雪佛下令炸毁运炮车时,美军将领匹克和先头xx已经追至200码以内,英军的战旗还在城堡上空迎风飘扬。匹克一边追问战俘防守xx的数量,一边派人掀下英军战旗。不料又是一声巨响,战旗一倒爆炸声四起,却是英军临撤退前安排的克敌计策。匹克本人被炸起的石头和碎片击中要害,美军38人当场炸死,222人受伤。 英军在抵抗美军登陆和随后的战斗总共有62人死亡,76人受伤。民兵中有5人死亡5人受伤,印第安人中的伤亡从来没有官方记录。 第三约克民兵兵团在律师约翰.贝佛莱.罗宾逊(John Beverley Robinson)上尉的支持下,威廉.舍维特(William Chewett)和威廉.阿兰(William Allen)少校准备交涉投降条件。就在投降交涉期间,约克民兵兵团的人已经把船只和城堡毁坏,只给美国兵留下了残破不堪的一个烂摊子。美国人十分恼怒,却也同意了投降条件。美军第三炮兵团在等待迪尔本和强西批准投降条件期间,将投降民兵关押在一间木堡内,切断食品供应,拒{jd1}受伤的士兵提供及时xx。福尔西的美军{dy}步枪兵团负责约克镇的警备任务,但已经有不少美军进入约克镇。 第二天早晨,由于迪尔本拒不离开“麦迪逊”巡洋舰,投降条款还是迟迟没有批准下来。教士约翰.斯特拉善(John Strachan)(此人当时除了是约克教区牧师之外别无官方职位)首先发难,强迫迪尔本到现场签署投降文件,当面指责强西延误签署投降文件是要纵容美军施行暴行,迪尔本不得已正式签署了投降书。美军此时才接管船坞,缴获了一艘需要大修的布里格船(即“格罗斯特大公”号)和二十门24磅舰炮,以及一些为埃利湖上英军水师供应的xx物资,而“巴洛克”号已经被毁得无法修补了。另一艘改装船“摄政王子”号在美军发现两天前早已经席卷全部军械驶向金士顿港而去。美军还强求上加拿大财政总督偿付几千英镑作为战争赔偿。 4月28日到30日之间,美军发起了多次抢劫活动,其中一些美军放火烧毁了议会大厦。据说是因为在议会大厦发现了活剥的人皮,但在民间传说中,美军所发现的只是上加拿大议长的假发而已。美军还肆意破坏了出版官方文件和新闻报纸的印刷局,捣毁了所有的出版资料。那些投降条款中不得假释的民兵房舍也被美军洗劫一空,与印第安人接壤的加拿大人房舍,包括詹姆斯.吉文斯在内,不管房主是否属于保护对象,统统被美军抢劫而去。关于美军纵火焚烧议会大厦纵容美军抢劫的行为,迪尔本否认曾经下令摧毁任何建筑,在他的函件中对于此类暴行予以最严厉的谴责,但对于逃避处罚的相关士兵表示不愿意而且无能为力加以干涉。强西后来归还了部分劫掠物品,包括从公共图书馆抢夺的书籍物什。雪佛少将后来谴责一些居民非法占有美军遗弃的政府所属农用工具或其他物资,要求人们退还给政府。 结果美军取得了约克战役的胜利,但被加拿大人诟病的是,美军对议会大厦和图书馆洗劫一空,然后付之一炬。美军一度攻占了约克镇,但对总扼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水道之咽喉要地金斯顿无可奈何。 1813年5月27日,美军两栖xx不费吹灰之力从安大略湖直接攻击并占领了尼亚加纳河口的乔治堡,强西和迪尔本如意算盘得逞。英军全部仓皇出逃,美军也没有穷追不舍。结果英军又很快组织起来,向步步逼近的美军发起反击,6月5日,英美两军在安大略湖最西端的斯托尼克里克(Stoney Creek)展开了一场恶战。 这个时候,在加拿大出现了一位印第安巾帼英雄。家住昆士顿村的印第安妇女劳拉.谢科德(Laura Secord)步行32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一整天,向英军报告了一个消息,说美军将再次沿尼亚加纳河发起进攻。原来1813年6月21日美军占领昆士顿村后,一队美军占领她家,从美军将领的谈话中,劳拉得知了美军进攻加拿大的计划。劳拉认为情报非常重要,于是不远几十公里的路程及时把消息报告了英军。当时劳拉女士是三十八岁,两个跟她一起出发的侄女都累得半路瘫倒,一个女子跑这样远的路去送信,这是何等的勇气与毅力。后来为纪念劳拉.谢科德女士,她当年在昆士顿住过的房子已被改建为英美1812年战争博物馆。 由于提前获得情报,又有当地卡纳威克印第安人助战,英军只用了一小支xx迫使前进中的美军在海狸大坝全部投降,美军对上加拿大西部地区形成的威胁就此逆转。 与此同时,英军在安大略湖上也形成反攻之势,直逼萨克特港。从魁北克前来上加拿大撤换雪佛的总督普雷沃斯特也率领xx赶到金士顿,另有新任大湖区海军总司令的詹姆斯.卢卡斯.姚(James Lucas Yeo)已经前往萨克特港挑战。此战双方互有伤亡,英军不能取得全胜,普雷沃斯特下令撤兵。加拿大官方记录中说这次撤退井然有序,纯属战略撤退,而美国军方则声称英军战败而逃,队形大乱。要不是普雷沃斯特跑的快,他就回不了金士顿。 由于英军向美军在安大略湖的军事基地萨克特港发起进攻,美军早期占领的乔治堡周围加拿大领土的布防势单力薄,{zh1}全部退回尼亚加纳河美国一侧。美军在12月撤退之时,放火烧毁了那华克(Newark, 今天的“湖上尼亚加纳”)村庄,很多村民无处安家,在寒冷的冬天饥饿受冻而死。美军的行径激怒了英军,英军随后展开报复行动,收复了尼亚加纳堡,也依样画葫芦摧毁了美国的水牛城。 一进入1814年,英美在安大略湖上展开了造船大赛,到年底的时候,英军海军总司令姚已经建造了一艘“HMS圣劳伦斯”号战舰,装有112门大炮,威力已超美军任何一艘战舰。 自从加拿大总督普雷沃斯特顺道攻击并占领了圣劳伦斯河美国一侧的奥登斯堡以后,上下加拿大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魁北克到蒙特利尔的圣劳伦斯水道几乎被英军控制。1813年后期,美军经过内部激烈辩论,决定对防守薄弱的蒙特利尔发起军事行动。美军的进兵计划是,瓦德.汉普顿(Wade Hampton)少将率军由尚普兰湖北上,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Wilkinson)将军率军从萨克特港乘船沿河而下,两军直指蒙特利尔会师。 正是:城破遭焚少将走,巾帼冒死传敌情。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西事纪闻]加拿大的那些事儿—— 长篇连载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