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警戒

蓝色警戒

——将危机控制在蓝色警戒以内 

要想保持零异常,必须彻底掌握异常槽处理。几乎所有异常槽起因于炉底结壳、沉淀而不稳定,表现为难熄效应、低异常电压、电压摆等现象,采取的手段有多种选择,但是:

{zj0}的选择应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dy}阶段——蓝色警戒:

表现为电解质收缩,或者效应质量差、低异常电压、电压微摆等现象。

首先减少或停加AL2F3,使槽温偏高,上口不但不会化开反而炉帮变厚,正是纠正炉底的所需条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提高电压而引起更大损失。处理周期:10xxx

第二阶段——黄色警戒(异常槽):

由于措施不当,上口已经放大,易发生连续低异常电压、闪烁效应、电压摆等。

根据热平衡情况,提高电压致所需值(电压根据热平衡需要而非曲线的好坏而定,满足热平衡与否看温度是否保持得住,一定要注意氧化铝浓度的干扰),确保槽温上升至目标值(970℃)并维持得住;而后依靠温度而不是依靠电压改善炉底、稳定槽况。处理周期:1个月以上。

典型的方向性错误:

1、大量压铝,迅速提高铝水平,降低水平电流密度,改善铝液镜面平整度,改善电压曲线质量。部分目的可能达到,但总体上是饮鸩止渴。

2、提高电压试图迅速稳定槽况、继续添加AL2F3以控制因热量收入增加而带来的温度上升趋势。温度可以控住,但槽况必然更加恶化,因为:增加热收入+保持高的过热度=吃上口。槽子上口增大散热增加必然使电压居高不下,甚至冷槽症状明显,必然以为更需提高电压甚至电流(青铜峡350KA即是)。

典型的节奏把握错误:

1、往往发生在第二阶段的处理上,对于电压的理解有急于求成的心态,误以为曲线良好了,电压就可以迅速下降,忽视了电解槽处于散热能力较大的类新槽状态,造成槽况反复,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自信心,甚至可能转向方向性错误的措施。

2、温度的下降,同样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无论是何种原因(电压、氟化铝、氧化铝浓度),温度的急剧下降都会造成炉底恶化,当然温度的居高不下会造成进度缓慢,形成无谓浪费或者贻误战机。

最坏的后果——红色警戒(病槽):

错误的做法导致了大炉膛、高电压,即便因高热收入高温将炉底清理干净,此时电解槽原来的炉膛全部化光。电压被迫放高(4.3v以上),电解槽进入类似新槽状态(病槽),槽况敏感而不稳定,不是热就是冷。但是与并新槽相比弱势:(1)、炉底导电流分布相对较差;(2)电解质量远小于新启槽。

正确的方法:

首先停止添加AL2F3,找到平衡电压,使槽温上升到一定高度,补充足够的电解质使液体电解质充足,然后有计划地下隆电压,切忌急于求成。电压总体下降快于槽温下降(例如新启槽,电压大约在60天下降到目标值,而电解质温度要多花100天),电压下降即热收入的减少配合低过热度的电解质性质,促使炉帮较快的形成,反过来保障电压的较快下降。温度的缓慢下降促使铝液下伸腿的形成。温度下降太快会使炉底过量生成沉淀或结壳而使槽况波动(电压摆或低电压)。期间注意继续补充电解质,这个建立炉膛的过程我们叫做受控的冷行程,即与启动后期管理类似。处理周期:3个月以上。

以上以大炉膛槽在转季的常见毛病为例,原因往往与炉底结壳有关,四工区大炉膛槽多,大量压铝以期望提高伸腿,又逢转季,急于求成导致冷槽效应,错误的处理又使槽况进一步恶化。

历次波动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

1、系统分析:分厂槽况微观波动数据匮乏,预警机制不健全。

2、现场处理:不同阶段技术对策不明晰,处理方式急于求成。

静止是相对的,电解槽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从动态的槽况中看到变化趋势,将电解槽控制在蓝色警戒之内。那么,各级管理人员手中应该由三样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滤波器。望远镜告诉你要往哪里去,离目标还有多远;显微镜使你洞察问题的原因;滤波器使你从纷乱的信息中找出主流。

采取措施不是当病槽发生时进行的,而是有目的的存在于日常工作之中,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我们提倡电解槽的纠偏利用“食补”——常规技术条件的细微调整,将电解槽控制在蓝色警戒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代表的是一种防微杜渐或者叫“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思想,现实中,工区长往往更喜欢短平快的处理方法,例如利用阳极效应纠正槽况,理论上与本思路相反,只要不过分,原则上我们静观事实说话,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论据!

 

2005年11月

郑重声明:资讯 【蓝色警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