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品赏《两只蝴蝶》 读广药“成功秘诀”_赤子心浪子情
   《两只蝴蝶》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美,歌词也很有内涵。其实我对音乐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有{yt}偶尔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便觉得它不只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启发成功的秘诀。
     于是我反反复复地聆听、仔仔细细地琢磨,并从中提取出了“稳健”、“开放”、“创新”、“投入”、“超越”和“执著”这六个企业与个人成功的关键词,用它来感受“广济药业”近40年的蓬勃发展史,竟然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大家有兴趣,不防也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用心解读广药的“成功秘诀”,相信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县办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中国走向世界,尽管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但毅然挺立,不畏艰难,茁壮成长。广药公司董事长何谧说:“披荆斩棘,方显珍贵。”换句话说,困难就是企业{zd0}的财富,再大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广药稳健前行的脚步。
     1969年11月18日,年轻的何谧带领38名从各条战线抽调而来的技术精英在武穴城东安营扎寨,开始了红色热土上{swql}而又艰苦卓绝的创业之旅。就是这批创业者奠定了日后中国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产销量雄居世界{dy}的坚实基础。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靠近科技一小步,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以何谧为首的广药人就是凭着“锲而不舍、克难奋进”的顽强毅力,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迈开了创业的稳健步伐。
没有设备,没有技术,他们就土法上马、赤膊上阵。土罐、瓦缸、脸盆、煤炉,甚至连饭盆都用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1970年9月29日,伴随欢呼声和鞭炮声,神奇的“920晶体”成品试验成功了,这一刻,一个新型制药企业也就此呱呱坠地。
     从简易工棚里淡蓝色“920晶体”的诞生,到被誉为“万岁产品”——维生素B2的横空出世,历经了1400多个日出日落的煎熬,饱尝了2560次失败的滋味,终于成功垂青了这批不服输的创业者。从1973年一鸣惊人地获得省优产品奖,到1975年成功出口世界,再到2006年核黄素销售、利润、市场占有率、核心技术均稳居世界{dy},一路走来,广药人不断追求工艺创新,扩大产能,提高品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世界医药科技顶峰稳健进军。


   “资金、人才、知识”,从来没有象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样在全球自由地流动,机会就象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的花香,只要一张嘴它就会涌入你的心肺。成功源于梦想,在这个机会众多的时代中,要敢想敢为,不要被荆棘缠身而乱了阵脚。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广济药业,更能够懂得其中真谛。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饲料添加剂、化妆、保健等领域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万岁产品”。
     1973年,春风刚刚吹拂大地,不安现状的何谧,在研读科学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万岁产品“核黄素”。于是,独具慧眼的他打算把握住这个不被国际医药工业界所关注的发展机遇,但产品起步高,风险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风险,必有大收益。为了振兴祖国医药事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何谧还是决定放开思想,大胆闯一回。
     当时,国内外生产核黄素的厂家寥寥无几,国内仅天津一家生产。他手拿资料沉思默想,当确信其发展前景辉煌时,说干就干,时间就是金钱,在他的组织下,一路人马由他带领北上天津拜师学艺,一路人马在家制作“土设备”。
在天津学习期间,何谧带头啃窝头,吃腌菜,上班用脑记,下班记笔记,有时怕重要数据忘记了,就躲在卫生间里将数据记在手纸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的刻苦学习,回厂后的日夜攻关,广药人历经百战,终于在当年9月成功地生产出核黄素产品。
     核黄素产品的研制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填补了中南地区制药工业的空白,而且确立了广药将步入里程碑式的发展道路。1973年12月,“广济920厂”正式更名为“广济制药厂”。
     广药的发展成长启发我们:“思想要开放,有梦要敢闯!”来吧,让我们一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边想边闯。


     有思路才有出路,要赶超就不能亦步亦趋,就要冲出束缚的“丛林”。创新是企业发展恒久的动力。技术的创新可以带动观念、模式、组织等一系列“核xx”效应,使企业效益获得了持续增长。
     1985年,广药在经历了16年的辉煌之后,陷入艰难的境地。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造成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技术员出身的何谧从长期的艰苦创业和基层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亲自下车间坐到了热气腾腾的发酵台上,思索着寻找打开广药新局面的突破口。
     维生素B2在最初开发时,采用的是传统的微生物酶学技术,菌体生长缓慢、发酵周期长、生产能力弱,是制约广药发展的{zd0}瓶颈,要打翻身仗,就必须提升老菌种的核心技术,这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xx这道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身为厂长的何谧几年间锲而不舍地奔走于多家科研院所之间。当时企业没有资金,他就在别人的实验室用别人的仪器把自己带来的老菌种进行优化创新改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菌种选育、培育、摇瓶、接种、发酵、提取工艺的全过程。
     付出总会有回报。1996年12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 、提高、创新”,广济药业新菌种工业化应用终于获得成功,该菌种发酵单位比原来提高25%,培时下降15%,维生素B2核心技术的掌握,大大鼓舞了何谧的自信心。突破了多年困扰广药发展的技术难题,各种经济指标项项超历史,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该技术经专家评审为“国际xx”,199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广药又自主培育成功第二代新菌种,核黄素产量由原来几百公斤上升到1500多吨,位居亚洲{dy},跻身世界“三强”。 2005年该项技术被国家商务部列入禁止出口技术目录。
     从“传统微生物酶学技术”到“核黄素新菌种工业化新工艺”,广药用30年时间赶上了国外同行70年的生产史,维生素B2核心技术的创新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更是企业通向世界的流动的风景。

   何谧说过:“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走向世界的广药,更是没有抛弃与自己休戚与共的社会群体。
     1990年,为了弥补因企业发展而占用一些二里半村民的土地,广药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帮助该村发展村办企业,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化工企业——“二里半兽药厂”,该企业年产值高峰时达2亿元,被评为“湖北明星村”、“村办xxxx”、“湖北省奔小康样板村”。此后数年间,广药又先后支持帮助中官村、钟荣武、张咀上、五里村、江家林村兴办企业,为其输送技术、培训人才。一时间,武穴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春潮涌动。
     要加快发展,更要保护好环境;坚决治污,达标排放。广药将这一决心付诸了行动。2007年,公司新增4300万元,投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公司每名员工都清楚这将意味着企业运行成本的提高,但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面前,广济药业毅然选择了后者。
   “世界的广药,中国的广药,更是武穴人自己的广药。”正是缘于这样的理念,广药人牢固树立起济世利民、报效祖国、报效民族的志向,每年除向国家上缴利税数千万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灾区、学校捐款捐物达3200多万元,拳拳爱心铸就了广药企业文化定位和理想的坐标。
     一个“盛产”爱的企业,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播撒爱的动力,这力量来源于整个先进的团队。广药用爱心和义举营造了与全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春天。


     称霸亚洲,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但广药没有就此满足,而是酝酿着向更高目标的超越。这个目标的中心点就是要xx中国核黄素制造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何谧的计划是用五年时间投入6000万元升级维生素B2工业化生产和调整新产品生产结构。同事们都惊呆了,一片哗然:“这样大的投入是有风险的,作为一个县级企业,做到今天这样,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小心落个鸡飞蛋打。”
     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从87年—92年的5年时间里,前后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组织实施大小技改项目101项,先后把15吨/只发酵罐升级为30吨/只,全部升级为不锈钢罐体,改造了落后的生产工艺;同时扩建了年产1500吨喹乙酵生产线和年产5亿片的医药制剂车间形成以原料药、医药制剂、化工合成制药的三足鼎立的态势。
     实现了{dy}次工业化升级,企业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200万元,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企业效益以年均56%的高速递增,喜圆亿元梦,难怪业内人士惊呼:“大别山革命老区飞出了一条维生素B2巨龙!”
     尽管广药的维生素B2高产菌种制造技术处在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但何谧和广药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维生素B2产业发展的{zx1}状况,对工业发酵技术改造有了深刻认识和积累后,为应对新的挑战,他们自主设计了60吨发酵车间的工艺流程图,投入2000多万元,把30吨发酵罐升级为60吨/只,建起60T—5发酵车间和配套的糖化车间。通过糖化技术的创新,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维生素B2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0吨,跻身世界三强,实现了第二次工业化升级。
     第三次超越是在全球维生素B2制造业开始从规模阶段向巨头和寡头时代转移,广药、巴斯夫、帝斯曼维生素B2三巨头的格局已形成,如果广药不去赶超,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何谧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说:“当时巴斯夫的发酵罐已经达到每只200吨的体积,而我们只有60吨,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市场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我们决定绕过100吨/只这道坎,直接升级到200吨/只。”200T—6的顺利投产,实现了广药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维生素B2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实现了世界{dy}的目标。
     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工业产业化升级,广药实现了一次次自我超越。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广药,牢牢掌控着全球核黄素市场的话语权。这对于许多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而言,或许真的是一个超越红尘的神话,但这事实上更是一种追求精神的升华,是从“做生活”到“做生意”到“做生命”的一种质的飞越。


     当一个人拥有创新、投入与超越的心态时,他就成了自己的主宰,他就会无怨无悔地去顽强拼搏,攀登行业{zg}峰,执著追求一种自我实现。
   “不拼搏,怎么能生存下来?不创新,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没有退路了,我们只能前进。”何谧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在企业形成生物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全球化,核心技术步入成熟后,对工业发酵技术有着深刻认识的何谧,将目光转向饲料核黄素的生产原料——糖蜜。它是甜菜制糖后的下脚料。当时,广药每年都要往返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运回做原料,而每吨成本达1000余元,加之人力有限,常常受制于人。为了改变这个被动局面,从2002年起,他与技术人员一道,尝试用大米制糖。
     经过无数次小试、中试,广药得出工业化生产效果很好的功能。2002年元月,投资2500万元、以大米为原料的糖化糖车间正式投产。此举,为每吨核黄素生产成本降低200余元。xx一项,每年为广药降低成本600余万元。
     执著追求无止境。何谧的思想总是{lx1}一步。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饲料工业突飞猛进,饲料维生素B2需求量急剧增长,但主要依赖进口,何谧心里很不是滋味。
     1998年,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撑的前提下,何谧带领技术人员,一头扎进了饲料维生素B2的研发公关。仍就是身先士卒,义无反顾,他似乎忘记了研发菌种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为了攻克喷雾干燥技术难关,他足足跟班一个月,那种苦头常人难以想象。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广药一举攻克中国饲料级核黄素产品的菌种培育、发酵工艺、后期处理等技术难关,生产出含量稳定、颗粒(或粉)优于国外同类产品80%的饲料添加剂核黄素,而且填补了这个项目的国内空白。
2001年,该产品荣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合作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联合授予的“xxxx新产品”证书。
     只要意志坚定,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何谧带领广药人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xx歇息。
     2005年,为克服饲料级核黄素大幅降价等不利因素,他再次披挂上阵,成立专班,自主研发了“核黄素清汤发酵技术”。2006年,该项技术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被专家认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实现了清洁生产。这次技术进步,彻底奠定了广济药业在国际维生素B2行业的{jd1}领导地位。
     正如何谧所言:“我的一生与广药永远不离分,广药就是我的儿子,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它,它的成长壮大是我{zd0}的精神财富,我这一生没有虚度。”也许有{yt},当我们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时,也可以这样做到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执著过、追求过!


郑重声明:资讯 【听品赏《两只蝴蝶》 读广药“成功秘诀”_赤子心浪子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