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理论带动医用敷料发展
伤口护理理论带动医用敷料发展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皮肤创伤一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医疗问题。原始社会时,人们就从动植物以及矿物中提取物质对伤口进行处理。西方最早的伤口xx证据是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用粘土进行伤口处理。而最早的人类用棉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并进行包扎的实例被发现于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的埃及五世法老的墓穴中——一具木乃伊的右脚上有明显的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的痕迹。伤口敷料负压引流
  在1867年之前,医生们在手术中还未曾对手术器械进行xx或使用纱布止血和包扎伤口。1867年,现代无菌手术的奠基人、英国人约瑟夫•李斯特吸取路易•巴斯德的“高温xx”理论,创建了无菌手术理论。他在手术中用石炭酸冲洗手术器械和浸湿纱布,{dy}个将xx纱布应用于伤口护理,并发明了无菌医用缝合线。此后,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的伤口护理理论成为主流。以这一护理原则为基础的材料不断出现。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伤口敷料护理产品始终未跳出棉纱布的模式。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布和其他材料来源不足,加之棉纱布敷料粘连创面带来换药痛苦、二次创伤以及对溃疡等难愈性创面xx上的不足,迫使人们寻找一种与传统医用敷料相比效率更高、不那么依靠高质量纱的新型轻质织物。在这样的需求促使之下,人们利用植物材料制出无纺布。这种无纺布即可单独作为包扎材料,又可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包扎材料。同时,人们还开发出不用粘合剂而是用水刺加固纤维的方法,即水刺法。
欢迎光临公司官网http://www.wegonewlife.com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干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护理。在20世纪中期,在湿性愈合理论的基础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如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聚合物等开始应用于医用敷料并迅速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褥疮、溃疡等慢性伤口护理在西方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卫生问题,世界医疗卫生领域越来越重视研发高科技医用敷料。在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的鼓励下,许多大的卫生材料公司对此投入巨大财力和物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使用更方便、性能更优良的高科技医用敷料。目前,绝大多数创口均可用人工合成物质制成的敷料代替动植物原料的敷料。
郑重声明:资讯 【伤口护理理论带动医用敷料发展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