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学徒生活
应该说,运动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每到下班时候,车间主任都要说:不要加班了,赶快回家。可是不少人躲在机床背后,等车间大门一关,纷纷开启机床,继续着白天的工作,“捷报频传”是那个时期的特点,经常对发生的一些大事,工厂里的工人要用实际行动“献礼”。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不少青工被抽调去搞外调和办学习班,坚守在车间的人已经变成“老师傅”,承担起带徒弟的责任。七一年,从农村抽调上来的人来到车间,他们里有的人和带他们的师傅是同一届的学生,只是去了几年农村,又回到了城里,我的徒弟就是从丰台去郊区插队的。就这样,一批批的新人不断在补充着,最多时车间实行三班倒,是金工车间最红火时期。
老三届是个特殊群体,过早被无端的剥夺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是这部分人心中的痛。七七年是个值得记忆的年代,来到工厂工作了近十年的这些人,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去了更好的地方,车间进入平淡期,轰轰烈烈的运动告一段落,人们也步入谈婚论嫁时期。小崔和小刘来自一个中学,是最近聚会才知道的,当要给来自一个学校的六八届照相时,他们俩走了上去。回到七七年,由于表现出色,他俩被车间推荐,上了本厂办的《七二一》大学,后来小崔当了工程师,小刘作了办事员,也就是在三年的学习结束后,他们组成了家庭,现在还继续发挥着预热。
如果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这些人应该被载入厂史,这是因为:尽管大学生年年有派送,真正能把工厂当成家的人并多,很多分来的大学生把工厂当跳板,有的为了落个北京户口,有的为了向更高一级的单位爬,只有六八届的中学生,在这里勤奋工作,努力学技术,通过学习实践,成为工厂真正的主人。从厂长到中层,从任劳任怨的普通工人到技术革新的主力,无不有六八届的身影,他们才是工厂的福音,用毕生精力的奉献,使得这个始建于大跃进年代的老厂,一直坚持到现在。
工厂坐落在广安门外关厢,沿铁路线南北走向,属于狭长地带。工厂后门直通广安门火车站,军管后与车站组成一个站区。一年春节,战友文工团来到车站进行慰问,我们有幸近距离看到了马国光,马玉涛和耿莲凤的精彩演唱,在小小的站区礼堂,艺术家引亢高歌,座位上的装卸工伸着脖子观看,尤其是看到耿莲凤美丽的身影,底下交头接耳的一幕幕情景让人难忘。七五年,随着铁道部建厂局对工厂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工厂的厂容厂貌发生根本改变:一条柏油马路贯通南北,路西是食堂,餐厅,浴池和办公楼,路东是几个大厂房,当搬家结束走进新的厂房时,大家被眼前的一切惊住了:三跨的万米厂房,阳光从屋顶斜射进来,显得很亮很亮。暂新的设备整齐排列,中间由各类大小车床组成,南面是磨床组和配件班,硕大的摇臂钻一共有四台之多,而我们拥有的东德制造的精密坐标镗床,在全国仅有两台。北面一跨是工具车间,坐落着各种专用机床,工人们再不用坐着小马扎学习了,宽阔整洁的间休室里,有自制的沙发条凳,工具室在最显眼处,里面有各种常用工具,钻头被整齐的排放在工具架上,看到这些变化,人们憧憬着未来,工厂将成为全国{zd0}的装卸机械制造基地。
不少六八届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有的人还走进技术殿堂,做起了技术工作。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曲工,还有以画“豆腐块”自嘲的模具专家王工。曲工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中专部,毕业来到这个厂,就一头扎进技术改造这个难啃的骨头里。二里沟汽车厂生产的北京130汽车行销海内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制作了大量专用设备,使得各个环节的通过能力得以保证。我们经常去那里学习,在大干快上的年代,作为工具车间技术员,曲工带领一班人设计制作了大量专用机床和专用刀卡量具,为金工车间提高产量和质量付出了心血,是工厂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快乐的学徒生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