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需要建立规范的肉食品加工厂- 蔡律-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

  重庆需要建立规范的肉食品加工厂

  日前《重庆晚报》发表《注水牛肉行业潜规则行不通了》,披露巴南区商务局向屠宰注水牛的屠宰场主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及记者暗访沙坪坝的“注水牛”屠宰场,业内人士透露,主城八成屠牛场都要注水,一般注水20%。重庆屠宰场管理长期是无法可依,注水牛一直没遭罚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原因就在于作为执法依据的《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00年8月31日颁布,以下简称《办法》),都说已经失效了。《重庆晚报》的报道引起国务院相关部门重视,商务部责令重庆查办,已有两家被分别罚款2万元和1.5万元。

  建议重庆筹建了一家市主城九区中{dy}家大规模、规范化、卫生化的专业半机械化加工的屠宰加工厂,《并办理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手续》,进行专业的屠宰加工“牛、羊”的加工生产,为重庆市民提供放心的“牛、羊”肉食品。

  1、重庆城市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最初的温饱型食品转向{ctr}、富营养、高品位的食品方向发展,土家炭烧牛肉系列产品以休闲、安全、营养、卫生、保健的特点,顺应了时代消费潮流,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不含色素及防腐剂,咳唾成珠细腻,回味悠长等特点的产品,这对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目前世界肉类消费结构牛肉为27.25%,猪肉为40.50%,禽肉25.24%,羊肉5.1%,其它肉类1.85%。目前国际市场上“无公害牛肉”十分畅销,无公害牛肉制品比普通牛肉贵20%-{bfb},但仍然受消费者青睐。中国目前的牛肉消费,是处于猪肉、鸡肉、鱼肉、羊肉之后的第五位,许多企业将产品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中东各国和香港地区。具有稳定的国外销售渠道和订单需求,重庆主城未来向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发展,对肉食品需求市场扩大,为要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让老百姓吃上卫生、健康、营养的优质“牛、羊”肉食品。

  多年来重庆市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经过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能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这样既不能为不同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市场,又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产品的价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不高,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卫生状况差,品种单一,质量低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肉产品的消费观念将发生变化,对鲜肉和粗加工产品需求将下降,对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需求将上升。若不及时调整牛肉产品结构,势必会引起牛肉市场供求关系失调。

  随着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和肉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肉类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肉类加工业也是一个发展中行业,在深加工、精加工、综合利用、产品包装、质量和技术含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快重庆市肉类加工业的发展。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内实际屠宰量普遍达不到企业设计产能,牛源紧缺、加工成本高等总量,所以出现乱注水、卫生不达标、加工粗糙、病、死牛的问题。

  据重庆市商委信息:重庆每年需牛肉7500吨,而现在每月供应量只有600余吨。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拥有1700多万人口,还有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观光者,各国的驻华使馆、商住机构聚集在此,各类宾馆、饭店林立,牛肉及其食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需求潜力相当大。

  2、规范发展重庆屠宰市场的需要

  重庆市主城区内有16—17家屠宰“牛、羊”的小而乱、脏、差、卫生不达标、屠宰过程中严重乱注水,重庆市主城区上市的牛肉,除清真寺xxxx的外,几乎全部是注水牛肉。往牛肉中注水已成为一条潜规则,有人销售,有个采购,每天都进入主城区餐馆和市民餐桌。有些地方给牛肉注水的是自来水,条件不好的地方可能注入未经xx的污水,使牛肉制品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为止重庆市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反映牛肉质量的牛肉分级体系和标准。导致加工过程中,老牛肉(24月龄以上)、小牛肉(12月龄)和犊牛肉(8月龄以下)不分;二是屠宰和加工工艺落后,小型加工厂甚至是个体屠宰户较多,加工设施大多普遍落后,加工人员素质较低,在宰杀、剥皮、去骨、分割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屠宰过程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大都未经排酸成熟工艺等,直接影响了牛肉的色泽、嫩度、品味及营养。重庆牛肉加工目前仍然处在混乱的“战国时代”,市场集中度极低。大量的投资、并购与整合的机会将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出现。重庆主城九区筹建一家大规模、规范化、卫生化的专业半机械化加工的屠宰加工厂,进行专业的屠宰加工“牛、羊”的加工生产,为重庆市民提供放心的“牛、羊”肉食品已非常迫切需要。

  3、落实重庆“民生工程”的需要

  2010年6月24日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

   新建3万吨牛肉食品加工厂是惠及城乡的“民生工程”,一方面牛肉产品深加工,是农业和工业的一个结合点,农业为此提供最初的原材料,通过工业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就这一个环节,能使低成本的农业产品产生出高额的产值。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工业基础出得到了加强,地方经济并会得到快速地发展。

  4、推进城乡统筹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给以重点政策倾斜,结构调整战略业已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肉牛带区域规划和冻精政策性补贴等必将推动繁育体系建设和肉牛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家畜饲养向节粮型品种调整以及膳食结构改变的需要,肉牛将成为一个大产业。

  我国养牛生产水平不高,优质肉牛比重少,牛肉档次低仍然是制约肉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牛的生产水平低突出表现在牛的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肉牛的良种化程度低,饲养管理特别是营养水平低下。目前重庆市的肉牛养殖户,长期是低水平盈利甚至是亏损状态,造成肉牛生产大幅下滑,影响农牧民养牛的积极性。

  由于肉牛生长周期长,牛源的恢复期至少为五年以上,所以2009年肉牛育肥及屠宰加工企业仍将面临收牛难和牛价高的状况。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肉牛生产继续下滑的局面,就必须要让肉牛养殖在牛肉供应链上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环节。这不仅需要改变目前牛肉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而且还需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对肉牛养殖环节进行补贴。牛肉生产逐步实现标准化是牛肉加工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实现肉牛规范化饲养,牛肉精细分割,分级销售,增加附加值,提升品质与价格,市场才能反哺育肥户及母牛饲养户,提高存栏量,拉动产业健康发展。

  牛的全身都是宝。经育肥、分割、加工后的产品国内外热销,牛副产品深加工更是升值百倍,牛粪便产沼气,沼渣养蘑菇,蘑菇培养基养蚯蚓,蚯蚓和蚯蚓粪产肥料,蚯蚓粪又是高尔夫球场、xx花卉{jj1}肥料,如此循环形成生态产业链,一头牛能卖出五头牛的价钱。

  核心是肉源的把控能力、零售建设和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重庆有条件形成农民养牛、屠宰、牛肉加工产业链,并形成重庆自己的品牌。

  在肉源的把控上,需要城里企业带资金、技术融入地方,和当地政府、养殖户处理好关系,在养殖户面前树立长远、良好的口碑,做到牛来收牛、现金交易。要培植长期成批量的供应xx牛肉就要有优质的肉牛品种和大量的牛源。

  成立公司与各环节生产者组成合作公司,按行业组成,拥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和销售渠道,负责该行业产品的收购,统一定价、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生产者则以成员身份向合作公司交售产品,成员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扶持壮大肉牛养殖xxxx,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定点收购”的养殖模式,迅速壮大养殖规模。一是对大户和xxxx养殖的能繁母牛实施100元/头至500元/头的补贴,补贴配种费30元/头;二是对xx养殖能繁母牛按银行xx给予贴息,产仔后按100元/头标准进行补助;三是对标准化规模育肥场(户)每出栏一头育肥公牛给予100元/头至200元/头的奖励;四是对参保的能繁母牛按50元/头的标准给予保费补助,育肥牛按19元/头给予保费补助;五是对新增人工种草面积按50元/亩给予补助;六是对新修圈舍按30元/m2的标准给予补助,新建秸秆青贮(氨化)池按50元/m3的标准给予补助;七是对达到规模养殖的养牛专业合作社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险些之外,还对肉牛疫病防治实施免费,对规模养殖场(户)在用地、用材及水、电、路建设方面给予配套优惠政策。

  蔡律    2010年8月10日

郑重声明:资讯 【重庆需要建立规范的肉食品加工厂- 蔡律-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