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开花的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基地正在进行大型指针式喷灌灌溉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又名土豆)种植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和经济地位在当地居xx。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乌兰察布人尊重自然经济规律,运用工业化的思维和理念,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种植技术,经营方式逐步升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如今的马铃薯产业以其固有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乌兰察布具备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适合自然气候特点。独特的地域及气候特点使乌兰察布生产的马铃薯具有薯型好、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优良属性,加工产品特别是淀粉具有低蛋白、低酸性及良好的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透明度均好于国内同类产品。该市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质量比较好,在全国享有盛誉。二是马铃薯科研成果较为显著,一些研究项目在国内、国际均处于{lx1}地位,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的奖励。三是区位、交通优越,便捷的交通为马铃薯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2008年种植面积为426万亩,鲜薯总产440多万吨,在全国地区级排名{dy},是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之一。马铃薯种植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2009年3月经国家相关专家论证,该市已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马铃薯产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以基地和良繁体系建设为基础,努力形成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统筹考虑各地的自然禀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种薯、专用薯和商品薯基地建设相结合,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基地建设相统一,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建设了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6个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级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面积的70%,其中四子王旗播种面积达70万亩,是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多的旗县之一。2009年,四子王旗、商都县、察右后旗、化德县、察右中旗和兴和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卓资县、察右前旗被列为自治区高产创建示范区。马铃薯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从现在开始,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至450万亩的规模,通过集成技术的应用,力争平均单产达到1800公斤/亩,总产量稳定在800万吨。种薯基地稳定在150万亩,种薯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商品薯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达到550万吨。 发展马铃薯产业,良繁体系建设是关键。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坚持把优质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作为打造“中国薯都”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实现组培脱毒、温网室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目标,加强同国际国内马铃薯专业组织、国家行业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聚合市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对夏波蒂、大西洋、脱毒紫花白等十几个新品种进行选育和改良、推广,促进了产业整体升级。目前全国{zd0}的种薯繁育基地正在该市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还将在全市实施种薯繁育的“千村万户一亩田工程”,计划在全市安排一万农户,每户扶持种植一亩马铃薯原种田,良种由政府补贴一半,通过千家万户自繁自育,提高种薯普及率和马铃薯产量。 二、以做强龙头做深加工为抓手,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农牧业增效的潜力在产业化,产业化增效的关键环节在加工转化。几年来,乌兰察布市扶持和培育了富广公司、奈伦精淀粉公司、博仓薯业、卓资龙的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达到19家。目前,乌兰察布市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加工群体,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多家,粉条、粉皮、粗淀粉加工点一万多个,马铃薯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马铃薯加工转化率由“十五”期初的不足5%提高到25%左右,马铃薯产业的综合增加值突破了30亿元,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工产品主要有:马铃薯全粉、精淀粉、薯蛋白、变性淀粉、薯条、薯片、粉条、粉皮等。产品外销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三、以强化储藏营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手段,稳步扩大马铃薯销售市场 目前乌兰察布市建成贮存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储窖2700座,加上农户土窖,总储存能力可达200万吨,实现了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保证了马铃薯全年均衡上市。2008年农业部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立项推广宁夏大学“马铃薯保鲜贮藏技术”,该市商都县被列为全国4个试点地区之一,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按照“大生产、大流通、一体化”的要求,不断强化流通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着力扶持和发展马铃薯产、加、销协会。目前,全市成立马铃薯营销协会20多个,注册的马铃薯经济人200多人,在马铃薯销售高峰期,全市参与营销的人员可多达10万余人。建设了产地批发市场11个,年交易量100万吨。 同时,鼓励各类中介组织参与基地建设和市场销售,在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下,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xxxx+运销大户+农户”等运作模式,提高了马铃薯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购销网点,建立了十多个直销窗口,并建立了马铃薯价格信息平台、物流配载平台和交易平台,建立了马铃薯信息网站,并通过举办大规模的马铃薯经贸洽谈会,极大地提高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知名度,产品销售半径不断扩大。 四、以马铃薯科研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不竭动力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研究和种薯生产历史悠久,一些技术成果具有全国乃至{sjlx}水平。全国{dy}个脱毒种薯组培室就建在乌兰察布。在马铃薯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马铃薯实生薯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试验”于1980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马铃薯病毒血清鉴定”于198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马铃薯实生种子杂交与利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还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马铃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从1986至2000年主持并参加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合作研究项目。在主持参加国际马铃薯课题研究合作项目期间,育成“蒙薯10号”和“蒙薯11号”等十多个优良品种。2008年8月,农业部在该市召开了全国马铃薯高产技术研讨与观摩现场会,向全国马铃薯产区推广了建设马铃薯喷灌圈的经验。在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利用方面,乌兰察布已经造就了两位知名的马铃薯专家张鸿奎(原乌盟农科所副所长)和宋伯符(原乌盟农科所研究员),而且培育了大批农民技术人才。 近年来,充分发挥乌兰察布市农科所科研力量,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农科所实行了首席专家负责制,选拔和推荐马铃薯育科研人才担任首席专家,首席专家对具体课题负有领导职责。 五、以弘扬马铃薯文化为载体,逐步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影响力 乌兰察布市创办了每年一届,集技术研讨、种薯订货、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为一体的马铃薯文化节,通过马铃薯节这一平台,既展示各种马铃薯相关产品和打造“中国薯都”的成就,又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把他们的科研成果、发展模式、发展理念推向全国,推动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文化节坚持“以文化立形象,以情结聚人气,以展示酿商机,以节会育市场”的理念,使马铃薯节的特色和马铃薯文化深入人心,为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宣传和健康发展开创良好局面。2008年,国家工商局批准该市马铃薯注册“图木苏”(蒙语“图木苏”即汉语“马铃薯”)产地标识,极大地丰富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文化的内涵。该市将适时举办乌兰察布第二届马铃薯节,将同中央7台合作,举办“CCTV—7走进中国薯都”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提高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 孙文懋 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