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拉动“三农”
——密山市知一镇农副产品大市场促动“三农”纪实
从密山市知一镇西入口至向化村东出口2公里的公路两侧,灿若群星的140家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呈镰刀形状排列。
知一镇这条街被人们称作“农副产品一条街”、“农副产品大市场”、“农副产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始发站”、“农副产品产业群”。
这2公里长,140多家货栈,每年几千万吨的粮食在这里“出发”,构成了密山市的“米粮仓”。
这2公里长,140家货栈的粮食卖到日本、韩国及10多个省市,形成了黑龙江省东部的“粮老大”。
这2公里长,140家货栈做为农副产品加工“{dy}车间”,生长了许多经济“增长点”。
这2公里长,140家货栈发展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这2公里长,140家货栈凸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的“三增”效应。
知一农副产品大市场历史形成在90年代,一点一点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
知一镇农产品的发展在于人为。“老侯头”是农副产品收购的创始人。那时年收购小杂粮一二百斤,在他的带动,由一家到十家、几十家、达到现在的上百家。
知一镇农副产品的发展在于地域。知一镇处穆棱河南岸,地处密山市粮食主产区;一条旅游公路从农副产品大市场横贯而过,这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知一镇农副产品的发展在于xx。知一镇农副产品经历了起步、衰退,再起步的阶段。兴起是2003年,高潮是2008年,知一镇党委书记陈刚告诉记者,镇党委把农村的重点工作放在组建大市场,培育龙头上;工作切入点放在资金融资上,“地盘”扩张上。“抓大放小”上。近两年,知一镇农副产品货栈增加40多家。
知一镇成为信用社、哈尔滨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的放贷窗口,农副产品xx近1亿多元。
红生货栈2000年成立,库存仅几百平方米,镇政府领导找出了制约“红生”的瓶颈,仓储面积太小。2009年,镇政府派出一名干部驻在“红生”,帮助扩大库存。跑发改委,跑土地局,跑银行,一切手续全权代理,“红生”仓储面积由1000平方米增加到3000平方米。2008年,“红生”收农产品200吨,2009年收农产品达1400吨。
仅2009年,40多家货栈增加仓储3万多平方米。
博兴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引资入驻大市场,投资7000多万元,盘活闲置校舍,建设占地6000平方米农副产品收购厂房,“博兴”广种博收,年收水稻1000多吨,加工蒸煮米5000吨,收山野菜300吨,加工后出口到韩国、日本,企业收购资金达3000多万元。
“东北大”有机米食品有限公司是知一镇农副产品{dy}大龙头,“东北大”占地30万平方米,年产有机肥4万多吨再供应给兴凯湖4万亩有机稻田,然后再加工有机米。“东北大”凭借场地大、基地大、产出大、前景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
知一镇农副产品大市场形成了大规模。
辐射广。密山市周边的粮食向这里聚集,就连内蒙古、佳木斯、吉林的农副产品也向这里归队。{zg}峰{yt}进出30吨重的货车达100多台。
品种全。收购大豆、黄豆、黑豆、玉米、白瓜籽、角瓜籽、葵花籽、山野菜,凡是地上产的、山上长的,与农业有关的农副产品,应收尽收。
吞吐大。年收购1000吨以上的16家,年收购500吨以上的100多家。
转轨快。知一村附近7个村的农民,扔掉锄把当“一线工人”达1400多人,当二道贩子300多人,当老板的80多人。
开货栈盘点年收入以万元为计算单位,收入几十万元的很轻巧。农民们开上了奥迪、本田、还有100多万的“凯迪拉克”。
“点”上效果突出,“面”上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对“三农”产生更大的拉动力。
“东北大”在加禾村建设2000亩有机米生产基地。绿色、环保的有机稻使村民亩增收60多元。农村进入了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时期。
富庶的农民开始享受“老大的幸福”。走的,进城买楼,过城市生活;留下的,打扮家园,近两年,知一镇农民建设房屋达70多栋,加禾村被列入新农村试点村,修水泥路、修石砌明排、栽花、种草、建广场、建活动室、建农家书屋等等,加禾村成为了真正的“加禾”村,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