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红楼与纸
纸,是中国发明的,由蔡伦总结并改进,所以历来将纸称作“蔡伦纸”。
蔡伦是公元105年东汉人,系湖南郴州人(郴州古称桂阳)。在汉和帝时当过御用器物制造的主管官。他认真总结了当时以及前人的造纸实践,采用麻头、树皮、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改进工艺方式,提出了造纸新方式。《后汉书·蔡伦传》曰:“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也有人讲远在西汉时,中国最早的纸已经出现。那时纸以麻而制,又称作“缣素纸”。只是成本高,价格贵,难以广泛普及。事实上从出土文物中,如陕西西安、扶风、甘肃等地的西汉墓中已发掘出来麻纸,(即“缣素”)这一点在《后汉书》中也得到证明。从蔡伦担任御用器物制造官“尚方令”时,“缣素”纸还正在生产制作。只是由于麻的煮滌、漂洗等工序过于漫长,而宫廷对纸的需求又过急,量又过大,根本无法满足。因此才对材料的选择,纸的工艺方式加以重新研究。采取了原料更广泛的树肤、敝布、麻头、旧渔网来造纸,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废物再利用的方式。这时的麻,不是刚刚削断剥皮的生麻,而是剩余的麻头、麻脑,这种破碎短小的麻下脚料,对造纸桨反而是{jj1}之物。再加上旧破衣物,破旧渔网等物都是曾经被加工过一次的材料,在重新捣碎变成造纸原料时,已经比过去的纯麻、新麻有了许多造纸的优势。成本低,时间短,纤维的xx性气小,因此反而获得又好又快的效果。从这些出土实物和史料上去分析,得出蔡伦对中国造纸有巨大贡献,是他首先改进了造纸的工艺方式,原料的使用种类;又是{dy}个从工艺上提出总结造纸理论的人。但是,中国发明纸、造纸却并非从东汉蔡伦开始的。中国造纸的发明的时间起码是要提前到西汉时期,至少要往前提升二百余年。因为那时便出现了缣素,尽管与后来的纸有区别,但毕竟仍然是纸。而且缣素纸,就是在其他纸已经出现并实际使用一千年后,缣素(麻纸)依然在制作使用。中国纸的产生始于西汉,而非东汉中期,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则是确定无疑的。
中国远古时无文字,而是以结绳、壁刻为记。三代后至商,出现文字是用石刀、金属刀契刻于牛骨之上,称为甲骨文。春秋时用竹梃点漆书于竹木之上,为蝌蚪文。战国、秦以漆墨书于竹简、木版上,为大小篆、秦隶书。汉以后则书于缣素麻纸上,称为汉棣。中国古字的进化要求出现更流畅平展的书写用具,反过来,每次书写工具的改变,又激发了文字书写形式的巨大进步。行书、草书若没有纸的出现,是很难产生的。正如宋体字是以泥模活字印刷、木板印刷方式的出现,而才得以生存和大踏步扩延的。人们过去总是认为某一个人创造了什么字体,这当然不无道理;可是如果忽视了这种新字体的物质前提,即是以笔、纸的改进作为基础,那么就可能陷入片面的判断。当有了笔、纸、墨、砚等新的工具,文字书写的新形式、新字体迟早会出现的。仅仅是究竟由那一个人来发明创造,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为什么晋代以后才有王羲之行书,张旭的狂草,无一不与纸的出现和改进有关。
造纸、纸张的出现,一直伴随人们行进二千多年。在如今电脑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以纸来书写、绘画、印刷、阅读、欣赏的方式,逐渐消弱,却仍未取消。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础的,以纸张的物质实物来承载精神、思想、文化艺术的成果,并能够让人们看到,这是纸的历史功劳,也是纸的现实作用,及未来的需要。
没有纸的话,中国的历史、全世界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至少可能要倒退一千年。中国古代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中有两大发明是与纸有关:一个是直接的,就是造纸科技,另一个间接的是活字印刷术,也是以纸为对象的发明,可见纸对文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纸的发明和应用,中国的历史典籍,不可能如此浩瀚丰厚,也不能出现那么多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学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而今天的人们也肯定无法欣赏到前人的杰作。起码,伟大的文学巨作《红楼梦》,我们也无法看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里的“满纸”自然是指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他一肚子话,用文字写下来,既不是用石刀镌刻在甲骨上,也非用漆墨刀笔髹刻在竹简木板之上,而是写在纸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其内容、话语是那么荒诞怪异,不合时宜,不循常俗,因此会被人们斥责为“荒唐”,“疯言疯语”。但是,又有谁能够知道,这看似荒唐无稽的字里行间,在爬满字迹的页页纸面上,又有多少悲酸凄楚的生活真实;饱含怎样令人不堪回首的人间故事昵。大荒山无稽崖(荒唐无稽)的青埂峰(情更疯)下的石头上,便镌刻了这些字迹。被空空道人看见,他深为感怀,弃道为僧成为“情僧”。把石上的刻文用纸抄下来,十年之内,不断增删修改,方成《石头记》(《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然而在满纸的文字言语中,又有几个人可以看懂,能有几个人可以明白、领悟其中的悲欢离合。以生命和热血书就的《红楼梦》,是作者起伏坎坷经历的真实反映,更是跌宕沉浮精神情感的剖析。作者欲沉寂而不甘,欲畅言而不能。只好借“假语村言”,写“无朝代年纪可考”的故事。对自己,可破“一时之闷”,对别人,又可“醒同人之目”。在纸上绘人生之大观园,在书里谱梦幻之天籁,也可赎自己“半生潦倒之罪。”对所有的一切,我们作为后人都是因为有了书、纸,才能看到。因此人们讲的文字史,也许主要成份是以纸载录的文字史。由此可见纸的重要,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至于,纸在《红楼梦》中到底有哪些表现和作用。书中并未刻意描写。因为纸到了曹雪芹那个时代,早已经是生活中极其普通常用的东西,随处可见,不值得专门提及。如抄帐用纸;写对联、方斗用纸;晴雯醒鼻子用“一搭子细纸”;宝玉抄书的纸;糊窗户的纸,纸灯、纸花、纸扇、剪纸、绣品的纸样、写休书的纸……更不用讲书籍、字画用纸。数不胜数,难以备述。
虽然纸已不是什么稀罕珍奇的东西,早已渗入生活日用品中,但是按用途划归“文房四宝”的纸,却与平常用纸区别甚大。为了便于书法、绘画,历来文人对纸的讲究挑剔,超过任何其他物品。一张好画,一幅好字,必选好纸。所谓“洛阳纸贵”,是讲好纸的难得和价值高昂。如汉代“网纸”、“麻纸”、“谷纸”,三国时期的蜀纸,晋代子邑纸,南北朝的“北纸”、“南纸”,唐代的“硬黄纸”、“云蓝纸”。其中尤以四川蜀地才女薛涛“十色笺”、“薛涛笺”特别出名。还有后主李煜建造的“澄心堂”,专门收贮宣州用楮树皮制出的“宣纸”,今世之宣纸始于唐代至今一千五百余年。宣纸除用楮树皮制纸之外,到了明代增加了绵料、黄料制纸新品种。安徽宣州的宣纸分为“生宣”、“熟宣”两大类。按染色和原料又可分为近百种品种。在现代纸类十分丰富的状况下,传统的纸型应用范围大大缩小,主要用在中国传统写意画、工笔画、书法,以及古本修缮,佛经抄誊上。现代出版报刊、杂志、书籍,以及日用纸张,早已不用宣纸等传统古纸。现代科技所派生的印刷术,也极大冲击了传统的纸、墨,使之退居在传统艺术的范围内喘息,失去了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
可是古典小说《红楼梦》却没有因为现代文明的提升而陨落,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探索。惜春因为绘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内习画。没承想贾母一句话,竟让她把大观园画下来,还要将太太、小姐们全要画上,还定了“行乐图”的名子,把一件本人个人兴趣的事变成了令人苦恼的官差,为此惜春特别发愁为难。对 于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老老屈尊讨好众贵人的行为,各有各人的看法和评论,既有对豪华xx生活的显示,也有对贫穷村妇的同情,既有对有钱贵族高高在上,戏辱贫寒老人的嘲笑,也有对为讨口饭吃,不得不扮出洋相丑态的无奈和理解;既有笑的声响,也有泪的无言。而林黛玉则更倾向对刘老老人格的蔑视,所以当她议论惜春的画名时,一反贾母旨意,不叫什么“行乐图”,而叫做“携蝗大嚼图”。其内心不仅有对刘老老的反感,也映托出对贾母的不满,这一点林黛玉的思想与妙玉对待“五彩成化瓷杯”的态度,如出一辙。
此时{wy}对贾母任务格外认真和用心的主要是宝钗小姐。但是从宝钗对绘画工具的熟悉,对绘画技巧的把握,对山水人物的要领的掌握,特别是对一件绘画工程的安排布定罢,集中出色地证明了薛宝钗的确是一个心思慎密、胸有大局、业务精通,有多种奇才的女子。
“宝玉道:‘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立即反驳他“冷笑道:‘我说你不中用!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拿了画这个,又不托色,又难烘,画也不好,纸也可惜。’”
“雪浪纸”是宣纸中的一种。第三十八回中也提到“雪浪笺”,是一种小型的用于题诗书信的“笺”纸的形式。据说为唐代蜀妓薛涛发明,薛涛会造纸,颇有钻研精神,她平时感到唐代纸张太大,色也单调,遂发明十色纸、彩色纸。并裁成信笺方式,便于书写,很受文人欢迎,也十分具有女性的细腻。当时大文豪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与薛涛对诗,首先使用这种笺纸。“薛涛笺”对小型书法的促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生宣纸没有矾过,纸质松,沁透力强,不易受墨,适合书法用,绘画也只可用于写意画,就是因为纸张不能多次皴染。只有“熟宣”才能克服这些缺陷,把生宣经过一系列染色、洒金、印花、涂蜡、砑光、浸矾胶、米糊,使纸托墨,不易沁透水份,墨色可分出浓淡层次,不仅适于书法,更适用于工笔绘画。而惜春的“行乐图”属于工笔画,并且是工笔画中的“界画”。界画为传统画中的一种,是专门画山水、人物、建筑的,其中建筑里的楼台殿阁,其横平竖直的非曲线线条极多,稍不注意,有一根线歪,整个建筑便被破坏,历来要求甚高,是工笔画中最严谨、规矩、繁琐、细致的,可谓“一丝不苟”。远不如写意画来得自由潇洒。再加上工笔多彩色,纸必须能经得住多种彩色反复涂染,所以生宣纸是无法。而宝玉冒冒失失讲用雪浪纸来画画,遭到薛宝钗的讥讽,是没有什么冤枉。
但是,精于此道的宝钗,也没有用“熟宣”纸,而是用韧性更好,更易表现的“重绢”。重绢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高级、精致的细布,用丝麻织成,又轻、又薄、又密。古代绘画、制扇、做衣常用绢帛,上绘图案非常托色、细腻。而重绢则是用双层或多层纨绢重叠合制的,类似西方油画画布。但中国的画布远比西方油画布精细,在使用时间上,也早得多。宝钗提出用“重绢”作“行乐图”,无疑是一个高明办法。但绢是软的,不挺括,必须平展不皱,才能作画,所以宝钗等又逼着王熙凤去找人处理画绢。“画绢我就裁出来……一并叫人连绢给相公们矾去。”(第四十五回)这时惜春就不再是在纸上绘画,而是在绢上,也就是布上作画了。
鉴于惜春只会“几笔写意”,并不擅长山水人物界画。宝钗又出主意。让人拿了大观园的建筑图稿,去描出原样,再让外面会画画的相公们,在适当地方添上人物的线描,增添删减弄好后,拿回来,让惜春只上上色就行啦。至于用什么色,用什么器皿,如何调制配色,宝钗均一一指示。一大堆杂乱无章,又目无头绪的事,让她一席话搞得条条清晰,事事落实,不愧为一位善言能干的女强人。宝钗的能力,不仅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就连一向以她为情敌和竞争对手的林黛玉,也由衷赞叹道“到底是姐姐”。
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起过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红楼梦》一书是中国人曹雪芹写的,却对人类文化艺术、精神文明的辉煌,同样起着无法估量的贡献。
- (2010-06-17 09:05:23)
- (2010-06-21 08:38:19)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